石家庄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蝙蝠和雷达》开篇先描写飞机,目的在于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B.“小女孩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

C.“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中心句。

D.《蝴蝶的家》一文中,作者最后终于知道下雨时的蝴蝶藏在哪里了。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严厉 B.艰定 C.无缘无故

3、仔细辨析下面几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适合   等待   人声鼎沸 振耳欲聋

B.暖和   耐心   悄无生息 坑坑洼洼

C.触脚   选择   横贯江面 出乎意料

D.滋润   违抗   风号浪吼 愤愤不平

4、下列加点字词的音、形、义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qǐ)丽                        大叫(喉咙)

B.(bào)晒                      震耳聋(快要)

C.(yùn)皱                      无忧无(忧愁)

D.(shì)候                      息凝视(忍住)

5、下列句子中,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第一二粒豆的性格特点是随遇而安。

B.《繁星》的作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冰心。

C.《走月亮》中,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多次出现,是运用了反复的手法。

6、下面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奋(zhèn) 可(nìng) 表情 胸怀 赞美

B.花(huì) 恨(zēng) 拨河 茂盛 撤换

C.骗(hōng) 投(xiáng) 悲惨 出塞 求饶

D.液(xuè) 转(xuán) 清晰 竟赛 碗豆

7、如果说妈妈是家里的呵护伞,那爸爸就是(       

A.碰钉子

B.敲边鼓

C.开绿灯

D.顶梁柱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组词能手。

搞(   )盘( )弹(

稿(   )盆( )掸(

拆(   )迅( )喝(

折(   )讯( )渴(

扭(   )炕( )构(

钮(   )坑( )购(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这是一首什么诗?(       

A.边塞诗

B.送别诗

【2】“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中“度”是什么意思?(       

A.越过

B.度过

【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杨柳”是双关语,既指诗歌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柳树。

B.诗歌用“何须”二字,从景物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C.全诗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阅读理解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   )而读书。”

  “(   )而读书。”

  “(   )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   )!”

  ……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2理解下列词语。

若有所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周恩来的回答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___时代的一件事,他深刻体会到“___”的含义,他意识到___必须___的重要意义。

5在“有志者当效此生”这句话中,“有志者”的意思是___,“效”是__的意思,“此生”指的是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

11、课外阅读。

父亲的“名片”

父亲整天只知道干活,我便少了管教,成了小狗一条,整天上房爬坡,撵鸡赶狗,无所不为。这时,村里人每见父亲,总是笑着打趣:“老三,你可养了个好儿子!”父亲脸一红,摇头叹息:“别提了,败家子,丢人现眼!”

上学后,我仍然顽性难改,有一回竟严重到请家长的地步。当那位戴着“瓶底”的老师见到父亲的老实相时惊讶得险些把“瓶底”晃下来:“你就是他父亲?不像不像!您那宝贝儿子!哪有一点像您!把您的脸都丢尽了,打架、逃学、剪女孩的头发。”

我不记得是怎样回家的,但见父亲不言不语不吃饭时,才真正明白:我的好坏就代表着父亲的脸面,是父亲向外人展示的一张“名片”。

从此,我收起玩心,努力学习。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

小学升初中我考了全乡第一,初一、初二成绩均是全届第一,参加数学竞赛获乡二等奖。“名片”变了,父亲也变了。当父亲被请到颁奖台上时,激动得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我就是这娃的爹。”全场笑了,我也笑了。

我终于成为父亲引以为豪的“名片”了,父亲也终于可以在众乡邻面前提起自己的儿子,可以在一片啧啧称赞声中坦然挺起胸膛。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打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坦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

A.只要付出了汗与泪的代价,就会有收获。

B.付出了汗与泪,没有收获,就说明之前的付出白费了。

C.因为付出了汗与泪的代价,终于有了收获成功和喜悦的时候。

D.因为付出了汗与泪的代价,就一定会收获成功和喜悦。

【3】短文中所说的“名片”实际是指(     )

A.父亲介绍身份的证件。

B.父亲的脸面。

C.“我”的表现。

【4】细读短文的首尾两个自然段,根据父亲之前的表现,从写作的角度想一想,这两段采用了(      )的写作手法。通过不同的言谈举止,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格尊严。

A.前后照应

B.对比

C.说明

【5】读了短文,你觉得作为子女,应该如何表现才是父母的骄傲?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古今中外,

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

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1画线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是(   )

A. 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人的成长是浸透着教师的心血的。

B. 古今中外没有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2浸透的意思是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的________;“心血在这里是指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老师的________。

3读这两句诗时应用________的语气,读出对老师的深深________,从而突出教师的事业是________的。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划船的启示

富尔敦是美国的工程师、发明家。

富尔敦小时候只爱画画,不爱读书。一天,老师对他说:“孩子,你只是图画画得好,别的(功 攻)课都不行,会(流 留)级的。要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呀!”可是,他把老师的话当作耳边风。

有一次,富尔敦去钓鱼。他坐的小船遇上了大风,划起船来费劲极了。他想:“装上风帆只能随风飘游,还有什么好办法能改变这种(壮 状)况呢?”

不一会儿,风停了,富尔敦坐在空船里,把脚浸在河水中,心里还盘算着……不知不觉小船已经荡到河中心了。他惊喜地发现,原来是两只脚不断摆水的结果。

他又想:“能不能用十字叉的轮子来代替划船的桨?轮子该怎么造?造好后装在什么位置最合适?船身又该怎样改装呢……这些问题靠画画不能解决,怎么办呢?”这时候,富尔敦才领悟到老师的话是对的,决心重视学习科学知识。

从此,富尔敦发奋读书,进步很快,后来成为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发明者。

【1】把括号里不恰当的字划掉。

【2】从这篇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轻视——__________ 省力——__________

【3】在“心里还盘算着”的后面是省略号,省略去的内容大约是_______

【4】在正确的答案后边的括号里打上“√”。

A.富尔敦是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错就改。( )

B.要想有所作为,就要重视学习科学知识。( )

C.富尔敦的老师很会教育自己的学生。( )

D.只要多参加活动,就能增长见识。( )

14、课外阅读。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_____

(2)真心实意。形容十分真诚。_____

2“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可用一个成语_____来概括。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内容,判断下列情节属于故事的起因、经过还是结果。

(1)刘备有了诸葛亮,如鱼得水。______

(2)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未见到。______

(3)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______

6从短文中可以看出刘备和诸葛亮分别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按照要求写句子。

1.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改成因果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修改病句。

(1)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____________

(2)我差不多大概能按时完成任务。

____________

(3)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相当顽固。

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奶奶总是喜欢回忆过去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这里景色秀丽。泉水清如明静,山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和郁郁葱葱的树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真像一幅漂亮美丽的风景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天上的月亮看见人类总是乱丢垃圾,肆意砍伐树木,还把污染过的水倒进河里,心里会怎么想呢?它会怎么样来劝人类呢?请你以“月亮的劝说”为题目写一篇习作,不少于3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