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非常热爱阅读,同学们都称他为“小书虫”。这句话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否定或讽刺
D.表示着重强调
2、仿照例子写词语。(6分)
果实累累
浩浩荡荡
3、下列加点字词意思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屏息凝视(抑止)
B.引吭大叫(喉咙)
C.局促不安(拘谨,不自然)
D.姗姗来迟(形容走路很快)
4、精挑细选。 下面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胡需 旦角 邀请 深居简出
B.忍受 危险 拒绝 重返舞台
C.抗议 预支 优厚 不堪其拢
D.破绽 忘想 敬佩 斩钉截铁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江南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B.《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叶圣陶写的。
C.我不禁想起过去的往事。
D.尽管天气很冷了,爸爸每天还坚持锻炼身体。。
6、点球大战(选词填空)
融化 溶化 熔化
1、太阳出来了,地上的积雪开始( )了。
2、钢铁需要很高的温度才能( )。
3、把糖放进水里,很快就( )了。
7、下列关于书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书写的时候,字的大小要基本一致
B.书写的时候,字距要比行距大才好看
C.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写端正、整洁,不要涂涂改改
D.书写的时候,每一行的头尾和上下两边要适当留出空白,不要写得太满
8、积少成多忆文章。
(1)第三组课文以“____________”为专题,分别讲述了拆除围墙,分享快乐的《____________》;三个牧童因自己劳动带给别人益处,从而领悟到了《幸福是什么》;飞回北方的鸟儿信守承诺,四处寻找《___________》,却只能对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通过学习,我还了解到童话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①主人公具有超常的力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包含一定的道理。
(2)“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我发现句子的后半部分都拿我们_____________进行比照,十分具体形象。
我也能运用这种方法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讲述了周恩来年少时代的三件事,分别是:
①12岁的周恩来听伯父叹着气说“__________”,而疑惑不解;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表明心迹。
9、古诗阅读
【1】背写《凉州词》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_)。
【3】这首诗属于( )诗。
A. 送别诗 B. 边塞诗 C. 写景诗
【4】诗中“莫”的意思是:________。
【5】这首诗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10、阅读。
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出生于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里燃起了民族仇恨的烈火。
王朴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他经常带领小伙伴们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为了对付鬼子扫荡,民兵大搞地雷战,王朴不仅学会了布雷,还学会了造雷。一次,他用自制的地雷炸死了一个汉奸,还协助民兵抓住了两个鬼子。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一起,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供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哪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鬼子和你这个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的,快快地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密不可泄!”于是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大声高呼:“打倒日本鬼子!打倒狗汉奸!”残暴的日本鬼子向在场的群众开了枪,118名五谷群众倒在了血泊之中,其中包括13岁的王朴、王朴的母亲、弟弟和奶奶。
为了纪念王朴,晋察翼边区政府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十大少年英雄”的称号。
【1】作为儿童团团长,王朴做了_________和________等抗日工作。
【2】用简洁的话归纳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对短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王朴面对日本鬼子的刺刀毫不畏惧,是因为他恨侵略者,热爱祖国,忠于革命。
B.因为王朴英勇地为八路军、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所以晋察冀边区政府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
C.短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王朴的英雄形象。
【4】请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抗日小英雄王朴的赞美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归帆
我看过太湖上的归帆,也看过东海上的归帆。
夕阳把水面映的通红,把天空也染成万道彩霞。一会儿黄昏的纱幕就轻轻地落在水面上。
就在这当儿,水天相接处出现了一只帆影,接着又是一只……不多久,整个船队都出现了,它们散散落落的驶向港口,仿佛一队出征的战士唱着凯歌整队回营,带着满仓的战利品。
但这只是在岸上看到的远处景象,等到这些船只快靠码头,船老大准备向岸上抛缆绳的时候,情形便不一样了。
有的船上喜笑颜开,热火朝天,小伙子们打闹着,嬉笑着,隔着水同岸上的人大声打招呼,问村里今天有些什么事,广播站有些什么重要新闻,也故意说些无关紧要的话。这样的船,不用问,就能断定今天的收获很大,超额完成了生产指标,说不定还网住了几条少见的大鱼呢。
有的船,几乎是垂头丧气,悄悄儿溜回来的。船老大一面不停地抽着旱烟,一面望着水面沉思;平时爱打闹的小伙子,像泄了气的皮球,闷声不响地蹲在甲板上。这样的船准是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完成任务。对成功渴求和对生产的责任感在纠缠着、冲击着他们。
沉沉夜幕罩着渔村笼罩着每个渔家的笑语和沉思,无论是哪条船上的人们,都休息了,积蓄力量,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生活,也正如波涛汹涌的大海,有汐也有湖。在驶向未来的长长的航程里,在每天送走夕阳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这条船的归航,是属于哪一种呢?你又打算怎样迎接明天的旭日呢?
【1】本文记叙“归航”景象的顺序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_。
【2】本文第______和第______自然段是写归帆靠近码头时的景象。
【3】本文的中心思想下面哪一项概括得最准确,用“√”画出。
A.作者描述了归航时的情景,赞扬了渔民不畏艰险,夺取渔业丰收的精神。( )
B.作者描述了归航时的情景,歌颂了渔民们幸福愉快的生活,抒发了作者热爱渔村,热爱渔民的感情。( )
C.作者描述了归航时的情景,赞扬渔民们对丰收的喜悦和渴望,启示人们在生活航程中也应该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奋斗精神。( )
【4】本文的结尾意蕴很深。你能谈谈自己的体会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做题。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进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画线的句子中,“这一假说”是指________。
【2】文段中的“点睛之笔”在文中的意思是( )
A.辽西的发现为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B.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3】请概括出科学家推测一些恐龙变成鸟类的两大证据。
①_______②_______
【4】读完选文,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问题:________________
答案:________________
13、请你仔细阅读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每个问题后面都有A、B、C、D四个选项,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①在动物世界中,有些动物一到冬天就开始冬眠了。
②睡鼠是冬眠动物中有名的瞌睡虫,一睡就是六个月。这时,它的呼吸变得非常微弱,身体变得硬硬的,外界的任何声响,甚至碰撞触动,都打扰不了它,它还是照睡不醒。
③刺猬在冬眠的时候,可以连续二百多天不进食。这是因为它在冬眠时,新陈代谢减弱,体温下降到9度,每分钟只呼吸1到10处,就好像几乎不呼吸。就是把它扔进水里,过半小时再捞起来,也不会淹死。
④蝙蝠一到冬天,就躲到岩洞和树洞里去睡觉了。蝙蝠用爪子钩住物体,飞膜裹住身体,倒挂着头,一动也不动。这时,心脏跳动每分钟从400多次减少到5~6次。
⑤蜗牛的“避寒所”选择得更为稳妥。它除了钻进温暖的深洞外,还把自己的壳口封闭起来,只留一个小孔,用来吸呼,自己藏在壳内睡上一冬。
⑥更有趣的是,爱尔兰的冰蛇,入冬后就把身子全部冻在冰里。直躺时,像一根硬梆梆的棍子;盘卧时,象一朵白色的花。当地人就把它当手杖或串编成门帘来挡风。天气转暖了,这些多余的“手杖”和“门帘”,在人们还未抛弃它之前,便知趣地爬走了。
⑦白熊的一家只有雌熊才冬眠。一到冬天,雌熊就把自己埋在雪中,一直睡到来年春天才苏醒过来。白熊在冬眠期间,偶尔醒过来舔一舔自己脚掌,算吃过东西了。最有意思的是,有些雌熊醒来时,已经生下了小熊仔。
⑧这些冬眠的动物,从夏季开始,便在自己的身体内部逐渐积累营养物质,而且在冬眠期间,它们伏在窝里不吃也不动,所消耗的营养物资也就相对减少了。等到身体内所贮藏的营养物质几乎要用光时,冬眠期也将结束了。
【1】第②自然段说“睡鼠是冬眠动物中有名的瞌睡虫”,这是因为( )
A. 睡鼠睡眠时间长,不容易醒。
B. 任何声响都打扰不了它睡觉。
C. 睡鼠喜欢睡觉,一年中都在睡。
D. 不论什么时间,睡鼠都能睡着。
【2】第⑤自然段说“蜗牛的‘避寒所’选择得更为稳妥”,这是因为( )
A. 它每天都背着自己的壳,走到哪里都可以避寒。
B. 它最喜欢钻进山洞,还会在山洞中留一个小孔。
C. 它最喜欢钻进温暖的深洞里,舒服地睡上一个冬天。
D. 它钻进深洞后,把壳口封起来,只留一个小孔用来吸呼。
【3】下面的说法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 冬眠的冰蛇被当地人当作“手杖”或者编成“门帘”。
B. 所有动物到了冬天,就开始不吃不喝,一直睡到春天。
C. 蝙蝠冬眠时的心跳从每分钟5、6次增加到400多次。
D. 刺猬冬眠时“睡觉”时间很长,一“睡”就是六个月。
【4】从第⑦自然段看,白熊冬眠时“最有意思”的是( )
A. 白熊舔自己的脚掌当饭吃。
B. 有的白熊会在冬眠中生下小熊仔。
C. 白熊一家只有雌熊才会冬眠。
D. 白熊冬眠时把自己埋在去雪里。
【5】从文中看,动物冬眠时,一冬不吃东西也还会饿死,这是因为( )
A. 冬眠前在体内储备足够的营养,冬眠时活动减少营养消耗降低。
B. 冬眠的动物,从夏季开始,便在身体内部逐渐积累营养物质。
C. 冬眠期间,动物都能够学会许多特殊的本领,使自己更强大。
D. 冬眠过后,动物会吞食大量食物补充营养,尽快恢复身体常态。
14、阅读。
《爱的力量》
①那年,小妹因为受伤住进了医院,我去陪护。
②同病房有一个女孩,她是因为车祸住进来的,自住进来的那天起,她就一直昏迷不醒.女孩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妈妈,妈妈!”
③女孩的爸爸手足无措地坐在病床前,神色凄楚地看着女儿痛苦地挣扎,不知该如何帮助女儿,只是不停地(①)医生:“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
④他不知道,医生该用的药都已用了,而病人,有时候也是要自救的。能不能活下来,既要看她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生的(②),也要看她的造化。
⑤一个护士问那个男人:“孩子的妈妈呢?你为什么不叫她妈妈来?”
⑥男人埋下头,低低地说:“我们离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
⑦护士皱了皱眉头,默默地坐下来,轻轻握住女孩凉凉的手,柔声说:“女儿乖,妈妈在,妈妈在。”
⑧男人抬起头,吃惊地看着护士,少顷,脸上流满泪说:“谢谢!谢谢你!”
⑨女孩唤一声“妈妈”,护士答应一声,而护士与那个女孩差不多年龄,还没结婚。
⑩女孩像落水者抓到了一根稻草般死死(③)护士的手,呼吸慢慢均匀下来。
⑪在以后的日子里,那位护士像一位真正的妈妈那样,一有空就守在女孩病床前,握着她的手,跟她说话,讲故事,轻轻地唱歌……直到那女孩完全醒来。
⑫医生说:“她能苏醒是个奇迹。”
⑬女孩说:“我感觉到妈妈用一双温暖的手,一直牵着我,一直牵着我,把我从一个黑黑的,冰冷冷的井里拉上来……”
⑭人们把赞扬的目光投向那位充满爱心的护士,护士的脸微微红了说:“我记得读过一句名言,母爱可拯救一切。”
【1】给文中标有①②③的( )中选择最恰当的词。
①A.恳求 B.哀求 C.要求(B)
②A.希望 B.期望 C.渴望( )
③A.抓紧 B.拉着 C.牵着( )
【2】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找出与下面解释相近的词语。
A.手脚不知道放哪,形容举动慌张,不知道怎么应对。( )
B.挽救,援救,救助。( )
【3】短文事情写得很清楚,主要是因为写清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请你写出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一女孩因车祸昏迷不醒,想妈妈,父亲找不到妈妈。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线句子通过对父亲语言、动作、________的描写,表现出父亲___________的心情。
【5】短文哪一部分让你感触很深,写一个批注。(写清哪自然段,批注写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麻雀落在猎狗面前。(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谁知道中国警察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当然更不会去了。”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的病句。
①爬山虎,牵牛花,紫藤都是可供垂直绿化的植物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雅鲁藏布大峡谷可以堪称是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题西林壁》的作者生活的时代是四川眉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他穿上了新衣服,脱下了旧衣服。(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我的家乡是黑龙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讨论会上,小刚首先第一个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星期天下午,我用了一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写。
题目:那一刻,我真_____________
亲爱的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特殊的时刻:有的令人激动,有的令人悔恨,有的令人伤心,有的令人快乐……选择你记忆最深的那一刻,写下来吧。
注意:把题目补充完整,内容要具体,语句写通顺,写出真情实感。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