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省南平市初二上学期二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说明( )

A.慈禧太后想与列强交好,吸纳西方的先进文明 B.慈禧太后想用“中华之物力”换取和平

C.慈禧太后想用缓兵之计,以实现富国强兵 D.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他们所说的“长技”不包括

A.军事技术

B.机器生产

C.政治制度

D.科技教育

3、某历史博物馆一展厅的主题词是北平学生”“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致抗日。与该展厅主题相对应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五四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4、“当年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分别指

A.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改革开放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民主集中制   B.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社会主义制度

6、如图为“1953—1957年国家某重点工业基地示意图”。观察地图,你可以从中得到的信息有(     

A.青藏铁路经过该工业基地

B.该工业基地以发展轻工业为主

C.标志着我国由农业弱国发展为工业强国

D.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巨大成就

7、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序幕。这个时代指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资本主义时代

D.社会主义时代

8、《剑桥中国晚晴史》中说:“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有着长期和全国规模的影响。”材料认为戊戌变法

A.是一场失败的变革运动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中国的思想启蒙 D.摧毁了腐朽的封建统治

9、辛亥革命的性质是                                                                             

A.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B.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0、下图是小慧同学复习科举制度时制作的历史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处是()

A.

B.

C.

D.

11、“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役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梁启超)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史实在同一条约中的是

A.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 规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 开放广州、上海等为通商口岸

D. 割香港岛给英国

12、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时,要讲究史实与结论的一致性。下列搭配不符合要求的是(     

A.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迈出一大步

B.托尔斯泰写出《战争与和平》——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

C.达尔文著述《物种起源》——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D.贝多芬完成《英雄交响曲》——表达出作者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13、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诗中写道:“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前提是(   )

A.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

C.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4、“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在1923年写的新诗,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护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华北自治运动

15、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我国还没有完成的任务是(   )

A.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实现工业化,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16、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 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提高与改进

C. 工业极大发展,辅助了农业   D. 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17、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A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它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18、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21年7月,中共一大先后在上海和嘉兴秘密召开

B.中共一大有13位代表参加,代表了全国50多个党员

C.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和奋斗目标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最早提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林则徐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被阐发为民权主义

C.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体现了民生主义

D. 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依据是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0、下列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前出现的现象是

A. 讲究营养均衡,吃绿色食品

B.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C. 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占了一定的比例

D. 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2020年10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战略决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____、全面依法治国、____。”

2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自己拍摄的无声电影是( )

23、公元前6世纪在印度出现了佛教,佛教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

 

24、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过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事件。请你写出下列反映北京历史的有关史实。

(1).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

(2).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3).要求“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爱国运动

25、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于2015年更名为________

26、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________》。

27、1983年,包干到户在全国农村的普遍实行,激发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____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

28、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______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等名曲,谱写了时代最强音;_______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29、1945年成立的___________ 是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之间合作。1971年10月,恢复了___________在这一组织中一切合法权利,壮大了世界爱好和平力量。

30、1945年,国共双方签署了“_________”。1947年,_____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九二共识”的达成有何重要意义。

32、分裂违背历史潮流,统-是人心所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国之策一伟人的智慧]

(1)找国在改革开放眉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2)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哪一政策使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国之荣一两岸的努力]

(3)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哪一民间团体?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哪一民间团体?这两个团体达成的“九二共识"的内容是什么?

(4)2005年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的中国国民党主席是谁?

(5)你认为应怎样发展海峡两岸关系?

33、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会议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次是遵义会议,一次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发起了推动中国社会加速发展的“第二次革命”,宣告了中国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2)请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4月25日,习总书记来到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

 

农业生产总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6年

112091.3

12363.4

(1)材料一中“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促成了农村哪一政策的诞生?依据上面图表并分析,说明农村实行这一政策的作用?

材料二:

对外贸易(进出口)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381.4

1154.4

4722.9

39600

引进外资

1984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270.5

1028.9

5935.6

1262.7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一一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材料二中的变化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材料里第一扇“窗”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邓小平第一次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在1976年,在随后的20年里,他先后共出现了9次,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于1978年、1985年两次成为《时代》年度人物,是当时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这在《时代》历史上也是少有的现象。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邓小平多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原因。

材料四: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选编自习近平重要讲话

(4)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各是什么?你理解的中国梦是什么?如何实现中国梦?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