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鹤发童颜,文质彬彬,一看就是个很有学问的孩子。
B.妹妹十分胆小,一条虫子都能让她愤愤不平。
C.自习课上,大家都在认真做题,教室里鸦雀无声。
D.妈妈向来铁面无私,不管我们发生什么纠纷,挨批评的一定是哥哥。
2、下列哪个词语是“比喻在各行各业中起带头作用的人或单位。”( )
A.千里马
B.应声虫
C.领头羊
D.纸老虎
3、把关联词填入下列句子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 )我们取得了疫情防控的初步胜利。
A.尽管……还是……
B.虽然……但是……
C.因为……所以……
D.之所以……是因为……
4、克劳迪娅决定离家出走,她要去的城市是( )
A.旧金山
B.纽约
C.华盛顿
D.洛杉矶
5、下列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巨大的变化 隆隆的雷声
B.不息的江河 茂盛的树木
C.美丽的宇宙 猛烈的惩罚
D.幸福的生活 伟大的功绩
6、在沈石溪的笔下,他为自己的儿子找的保姆是( )
A. 一位中年妇女 B. 一条狗 C. 一个壮汉 D. 一条蟒蛇
7、下列句中“风雨”一词,意思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 )
A.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B.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C.这些古代的石刻,由于风雨的侵蚀,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
D.张老师总是最先到学校,风雨无阻。
8、请把下列的成语补充完整。
别有( )( ) ( )( )地阔
高楼( )( ) 一( ) 不( )
9、古诗文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
[唐]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
【1】将上面的作者和诗句补充完整。
【2】根据诗题可知,本诗所讲的故事发生在________(地点),诗人要“送”的人是________,诗中的“_____”字指的就是这个人。
【3】这首诗中,诗人用了什么景物来衬托自己的情感? ( )
A.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
B.漂泼大雨
C.滔天大浪
【4】“洛阳亲友如相问”诗人想说的心里话是什么?(用诗中原句回答)
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麻雀(节选)
①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线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②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噢,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③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它准备着一场搏斗,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④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1】故事的起因是一只小麻雀从巢里掉到地上,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画出短文第②段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是对老麻雀的________________(外貌 语言 动作)描写,写出了老麻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一种强大的力量”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动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结合短文相关内容说说理由。(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二),完成习题。
指纹的奥秘
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征,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不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漩(xuán)涡(wō)的,叫斗型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bò)箕(ji)似的,叫箕(jī)型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目前还没有发现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呢。
你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你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给大脑这个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抓住东西,不易滑掉。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之所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
正因为指纹的这些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做“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早在100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利用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子计算机成了好朋友。
小小的指纹还有更多的用途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这篇短文重点介绍了指纹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指纹有斗形纹、箕形纹和弓形纹三种类型。( )
(2)我们和父母的指纹是完全相同的。( )
(3)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就有指纹的功劳。( )
【3】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加点字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问既可以针对短文内容,也可以针对写法,还可以联系生活经验等。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问题吗?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欣赏。(13分)
毛毛虫过河
有三条毛毛虫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就是目的地的河边。当它们爬上河堤,准备过河到开满鲜花的对岸去的时候,一条毛毛虫说:“我们应立刻找到一座桥,然后从桥上爬到对岸。”另一条则说:“我们应造一条船,从水上漂到对岸比较安全。”最后一条毛毛虫伸了伸懒腰,悠闲地说道:“我们走了那么远的路,已经疲惫不堪了,应该停下来先休息两天。”
听了这话,另外两条毛毛虫很诧异:“休息,你怎么这么懒。再过两天 对岸花丛中的蜜就会被人喝光了 我们一路风风火火 马不停蹄 难道是来这儿睡觉的 ”话未说完,一条毛毛虫已开始爬树,准备摘一片树叶做船;另一条则爬上河堤的一条小路,去寻找一座过河的桥;而剩下的那条则爬上最高的一棵树,找了片叶子躺下来美美地睡觉了。
一觉醒来,睡觉的毛毛虫发现自己突然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它愉快地扇了几下翅膀,轻而易举地就飞到了对岸的花丛中。而此时,另外两条毛毛虫,一条早已累死在路上,另一条则被河水漂远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5分)
悠( )闲——
疲惫( )不堪( )——
诧( )异——
(2)请你给文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并说一说文中分号的作用:
(3分)
(3)第三条毛毛虫轻而易举地飞到对岸的花丛中,这“轻而易举”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智慧呢?请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答案的序号( )(3分)
A.勤快有时也不一定是好事,懒惰有时也能歪打正着。
B.执着于自己的目标,永不言弃,哪怕失败了也虽败犹荣。
C.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能蛮干,急于求成。要劳逸结合,不断积蓄力量,蓄势待发。
D.蜕变就在漫长的努力之后,就如同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一样。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话对这三条毛毛虫说?请选择一个说一说。(2分)
我想对前二条毛毛虫说:
我想对第三条毛毛虫说:
13、阅读芳草地。
①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作恶多端,还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②一天,小哪吒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来到大海边。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龙王吓了一跳,连忙派巡海夜叉上去察看。夜叉钻出水面一看,原来是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子就把夜叉给打死了。
③龙王听说夜叉被打死了,气得嗷嗷直叫,就派他的儿子三太子带兵去捉拿哪吒。三太子跳出水面,气冲冲地对哪吒说:“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说着,举枪便刺。哪吒一闪身,随手取下混天绫,朝三太子扔去。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哪吒又拿出乾坤圈,只一下,便把三太子也给打死了。三太子一死,现出了原形,原来是条小白龙。
④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人们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1】短文分为四个自然段,其中第________段写起因,第________段写经过,第__________段写结果,可以看出重点写____________。
【2】哪吒身上的两件法宝是 和 。用“ ”画出第②段中体现这两件法宝威力巨大的句子。
【3】对于哪吒杀死两个坏蛋的行为有以下几种看法,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哪吒为了使自己成为英雄杀死了他们,心太狠
B. 只有杀了这两个坏蛋才能使龙王老实
C. 两个坏蛋太凶了,哪吒没有办法,只好杀了他们
D. 哪吒为了老百姓的太平生活,杀死坏人是应该的
【4】读了这篇神话,你喜欢哪吒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检测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根据意思在文段中找出词语。
(1)远大的志向。________
(2)为门第增添光彩。________
【2】“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___,“效”的意思是___________,“此生”指的是_____________,“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3】读了文段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澈的泉水仍旧那样静静地流着。(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个孩子常常从村子里把羊群赶到很远的树林里去。(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伐木工人用锋利的斧子把一棵棵树砍倒了。(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木偶怎么会有办法?(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刚上第一节课,老师就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好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那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被我感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音乐厅里一点声音都没有,只有钢琴家美妙的琴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一段话。
不知什么时候,天空已布满乌云。屋边的小树在大风中轻轻地摇曳。张大爷望望天空,断定可能要下大雨,就一袋一袋立即把粮食往家里扛。
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这学期你学会了做哪项家务?你是怎样一步步学会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有哪些有趣的经历?心情有哪些变化?请你想一想写下来,题目自拟,并努力做到书写整洁,不写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