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的诗句跟学习无关的是( )
A.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B.一日读书一日功, 一日不读十日空。
C.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多音字]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这条欺负我同学的恶狗真可恶!
B.今天的中国已经变得十分强大,中国人民受西方列强欺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C.太阳周围形成的光圈叫日晕,如果长时间盯着它看会感觉到头晕。
D.比赛到了关键时刻,所有人都盯着电视屏幕,屏息凝视。
3、克劳迪娅和弟弟杰米探寻的秘密是( )
A.天使雕像是谁卖到博物馆里的。
B.天使雕像到底有什么特殊的价值。
C.天使雕像出自谁之手。
D.天使雕像是哪个国家的哪个地区的作品。
4、在沈阳租界,中国巡警面对洋人的汽车轧死中国人的现象,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 )死者的家属。
A.训骂
B.斥责
C.训斥
5、《精卫填海》中的“精卫”指的是( )
A.一个神仙
B.一种鸟
C.一种大鱼
6、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是排比的一项是( )
A.科学技术像一位出色的魔法师,让我们登月球,潜海底……
B.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C.望着中秋的圆月,我不禁吟诵起李白的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浑浊(zhuó) 溺(nì)爱 混沌(dùn) 花蕊(ruì)
B.血液(yè) 湮(yān)没 野兽(shòu) 冶(zhì)炼
C.四肢(zhī) 塌(tā)陷 遭(zāo)受 花卉(huì)
D.花圃(pǔ) 锁(suǒ)链 违(wěi)抗 茉(mò)莉
8、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拔________ 峡________ 峰________ 衬________
拨________ 侠________ 锋________ 趁________
9、古诗阅读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第一句诗句写的是_______的时候,江面上呈现出______种颜色:______________。
【2】“铺”的意思是_________,使人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3】“可怜”的意思是_________,请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
【4】“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诗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
10、重点段落品析。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艰难 苦难)和屈辱中(拯救 挽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洪亮 响亮)的回答。
【1】用“ ”画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此时周恩来的心情是 的,他一直思考的问题是什么?用“ ”画出来。
【3】结合课文的事例说说“中华不振”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课文和下面的诗句,说说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大江哥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1】“如此的抱负和胸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校长听了周恩来的回答后,他的反应先是_____________,后来是_______________。
【3】“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中的“连声”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是周恩来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山川、田野_______________(多种多样的鲜花盛开,色彩绚丽,像锦绣一样),大地呈现出一派_______________(形容花草树木生长茂盛)的景象,冬日的萧条景象早已消失得_______________(没有一点踪影)。
13、阅读课外短文,作答后面的问题。
船过三峡
①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
②三峡的山好奇啊!夔(kuí)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峭。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
③三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④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有时像要碰着山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
⑤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⑥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⑦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拖绿色长裙,美丽极了!这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⑧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浪卷入江中。他的妻子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他的妻子却化作了岩石。从此,她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⑨多美的神女峰,多善良的姑娘!我们的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物名。
(______)嘶 (______)鸣 (______)吼 (______)叫
【2】研读课文,回答问题。
①文章第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段的结构是相同的,都采用了_______的结构方式,写出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三是_______(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全文通过对三峡______________的描绘,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情。
②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摘抄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二)课外畅游
让 座
公共汽车,是社会的一个小小窗口。在它那有限的空间里,四面八方的来客偶然相聚,转眼间又悄然分手,似乎平淡无奇。但是,一件小事却久久地留在我的心底。
初春的一天,我从东单几乎是被脚不沾地拥上了公共汽车,目光被一位靠窗坐的老军人吸引住了。他年近花甲,军帽下露出如雪的鬓发,在鲜艳夺目的帽徽领章衬托下,显示出一种不言而喻的威严。在这喧闹、拥挤的公共场所,他依然腰板笔直,两手放在膝盖上,保持着军人特有的风度。
车到西单,我终于有了一个座位,站得僵硬的双腿得到解脱。又是一站,从车门上来一位抱小孩的妇女。售票员忙帮她找座位:“哪位同志给抱小孩的让个座!”我本想站起来,可又觉得站着的滋味实在难受。迟疑之间,那老军人扶着椅背站起来:“来!坐这儿吧!”那年轻的母亲连连说:“别,别,您那么大年纪……”“没关系,我这身板硬朗着呢!”说着,硬把抱小孩妇女按到座位上。
看到这情景,仿佛一道无形的命令,好几个人站起来争相让座,老军人好像宣布最后决议似的说:“好了,就坐这儿吧。”他用手抚摸着孩子的小脸蛋儿,笑眯眯的眼角纹路像绽开的石榴花,那头顶上的红五星如云霞,在车厢里熠(yì)熠闪动。
此刻,我身下的椅子像长出无数钢针,我第一次体会到坐着比站着的滋味难受得多。我悄悄离开座位,想让更需要的人去歇歇脚。谁知,车子猛一刹车,强大的惯性使我失去平衡。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前栽去,一脚踩在那老军人的脚背上,可是他竟然一点儿反应都没有。当我连声向他道歉时,他却奇怪地向周围人身上看,这真是个古怪的老头。
终点站到了,人们蜂拥而下。老军人等别人都下了车才走出车门。当我在人流里往后一扭头时,看到他的左腿直挺挺地朝前挪动,还发出轻微的响声,啊!原来是假肢。我心头忽然涌上一种热辣辣的感觉,不由得站定了脚步,望着那一跛一跛的身影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但那鲜艳的红星,一直在我眼前闪动。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鬓发 ( )的帽徽
( )的威严 ( )的双腿
2.“此刻,我身下的椅子像长出无数钢针,我第一次体会到坐着比站着的滋味难受得多。”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3.从文中找到对老军人外貌描写的句子,画上“ ”。
4.(多选)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省略号表示说话吞吞吐吐
B.公共汽车,这个小窗口,却反映出了社会这个大环境,以小见大
C.赞颂了老军人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15、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有两粒豆被一只鸽子吃掉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仿写一个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仿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声音。(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语段中的错误(4处错误)。
学校的课外活动真是五花八门。夏天,我们到菜地里观察黄瓜、西红柿、玉米、茄子的生长。秋天,我们带领老师到公园里欣商菊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金鱼缸里有许许多多无数的金鱼。(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一段话。
到了“六一”儿童节前,我们班的同学准备了精美的节目,准备在文艺联欢会上大显身手。许多同学为了准备累坏了节目,还好有李老师的鼓动,大家才坚持下来。表演那天,同学们唱起了优美的歌和舞蹈,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期间你一定读了不少书吧。请就你读过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在3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