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与“道谢——抱怨”的关系不一致的是( )
A.沉重——轻松
B.精湛——精致
C.迷惑——清楚
D.拮据——富裕
2、下面句子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比喻)
B.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反问)
C.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拟人)
D.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比喻)
3、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拟人)
B.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设问)
C.石级上面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夸张)
D.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比喻)
4、下列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均匀 并且 现在
B.触角 地止 休想
C.假使 青洁 疲劳
D.据子 重要 平整
5、依据情境内容,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句子。(填序号)
【1】测绘工作有时“ ”,因此工作时一定要十分认真,决不能粗心大意。
A.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一言既出,驯马难追。 D.差之毫厘,谬以下里。
【2】对于那些不质疑,总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的同学,我们会用韩愈说的:“ ”来告诫他。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B.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6、下面成语中,提醒人们说话算话,讲究诚信的一个是( )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C.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7、下面加点的多音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铁钉(dīnɡ) 钉钉子(dīnɡ)
B.旋风(xuàn) 旋转(xuán)
C.的确(dí) 目的(dì)
D.当然(dāng) 上当(dàng)
8、课文回顾。
1.诗中有景:“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________。”,“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_____。”,“茅檐低小,___________________。”诵读这些诗词,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美丽的乡村田园风光。
2.诗中有情:诗歌常常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哪一颗星没有光?_________?哪一次我的思潮里______________?”诗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白桦》则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有画:“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_________、嫩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爱:《母鸡》和《猫》都是作家________的作品,《猫》主要写了猫的__________,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猫;而《母鸡》则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情感变化的强烈对比来写,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9、课内阅读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元日”是指________。“曈曈”的意思是________。
【2】诗的第一句渲染了________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________的前景。第四句既写了当时的民间风俗,又表现了________的景象。
【3】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麻雀(节选)
这是一群精明的家伙。
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精明成了它们必备的本领。你看,所有麻雀不都是这样吗?春去秋来的候鸟黄莺儿,每每经过城市就有一批成了人们晚间酒桌的一碟新鲜的佳肴,麻雀却在人间活了下来。
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尖利 锐利)。由于时时提(dī tí)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它们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 谋划),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空间透明的网等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目光远远地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
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山墙中间,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
【1】在文中括号中选择正确的词语或拼音打“√”
【2】“老家贼”指的是( )。
A.燕子
B.黄莺
C.麻雀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麻雀的巢不建在高楼的犄角。
B.麻雀习惯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
C.麻雀的巢离地很远,又高又险。
【4】以下不能体现麻雀机警多疑的一项是( )
A.麻雀机警地左顾右盼。
B.麻雀看到食物就飞过去叼起来。
C.麻雀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
【5】“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这句话中的“盯”字写出了麻雀的( )
A.机警
B.老实
【6】所有麻雀不都是这样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这篇短文后,你喜欢麻雀吗?请简要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句子,完成练习。
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 )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 )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
当抗日战争获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 )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 )高兴地向大家宣布( )胜利了( )我该登台演出了( )
【1】在括号里填上标点。
【2】梅兰芳不参加演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梅兰芳主动剃须登台演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__________,它是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1】我知道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按原文内容填空。
【3】“碍”字按音序查字法要先查(______),“荧”字的部首是(______)。
【4】从文中找出近义词。
仿照—(______) 重复—(______) 阻碍—(______)
【5】读了这个片段,我知道雷达的天线、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雷达的荧光屏分别就像蝙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雷达是怎样保证飞机夜间的飞行安全?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13、阅读。
生命的养料
①有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他从小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一口不参差不齐的牙齿。
②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要了一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的院子里。他让他的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对孩子们说:“孩子们,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我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但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想到自己的瘸腿,不知怎么就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苗早点死去。因此,他浇过一两次水后,再也没去搭理它。
③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 )没有枯萎,( )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弟姐妹们种的树相比,他的树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欢的礼物 ,并对他说:“从你栽的树来看,你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植物学家。”
④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颗小树呢?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树下泼洒着什么。顿时,他恍然大悟,原来 。他返回房间,任凭泪水肆意地奔流……
⑤几十年过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 )没有成为一名植物学家,( )他却成为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⑥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的树苗茁壮成长。也许那树是那样的平凡,不显眼;也许那树是那样的瘦小,甚至还有点枯萎,但只要有这养料的滋养,它就能长得枝繁叶茂,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1】文中括号内填入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仅……而且…… 因为……所以……
B.不仅……而且…… 虽然……但是……
C.虽然……但是…… 不仅……而且……
D.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参差不齐:________________
肆意: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原文中的一段话“从那以后,小男孩慢慢变得乐观向上起来。”这段话应放在( )最合适。
A.第②自然段前
B.第③自然段前
C.第④自然段前
D.第⑤自然段前
【4】用心读短文①②自然段,我知道了文中“阴冷的想法”是_____________,小男孩产生这一想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小男孩“恍然大悟”,他明白了什么?展开想象,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6】短文第③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主要是对父亲的_________(外貌 心理 语言)描写,从“一定”,你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对“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 文 在 线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喝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急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要你一口。
(1)第一段独句成段,理解它在本文中的作用。画出下面每段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___________的特点。如,用鹅的______与狗的_________对比;用鸭的_______与鹅________的_______对比。
(3)现实生活中,你见过鹅吗?你所观察的鹅和文中的鹅有什么异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仔细观察过什么小动物?它有什么特点呢?简单总结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口语交际。
小雅刚转学到另一所学校,上学第一天,班主任老师让小雅向全班同学作自我介绍,她应该怎么说呢?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仿佛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发明那两双芦花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
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的病句。
①爬山虎,牵牛花,紫藤都是可供垂直绿化的植物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雅鲁藏布大峡谷可以堪称是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题西林壁》的作者生活的时代是四川眉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的句子有两处错误,读一读,请修改。
《爬山⻁的脚》的作者是叶圣陶写的。作者细致地描述了爬山⻁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激动了我们留心观察周国事物的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表达展示
习作
发现自己的优点或长处,你就会多几分自信。请以“我最擅长____”或“我最喜欢____”为题写一写你的优点。要求
l.题目自拟。2.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3.不少于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