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加点字解释没有错误的是( )。(3分)
A.志同道合(志向) 甘苦与共(一共) 波澜壮阔(大波浪)
B.深情厚谊(友谊) 亲密无间(间隔) 奇峰罗列(分布,排列)
C.络绎不绝(接连不断) 年过六旬(十岁为一旬) 玲珑剔透(精巧细致)
2、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通顺的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 我把它们插在一个铁壶里,挂在墙壁上。
② 啊,原来铁壶中插着的山茶,竟然开了四朵白色的鲜花!
③ 昨晚,我从山上采回几朵野菊、几枝带有花蕾的山茶。
④ 今早,我刚醒来,室内就漾着一种清香的不知名的花气。
A.①②④③
B.③④②①
C.②③①④
D.③①④②
3、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写的内容有( )
A.四种花,两种颜色。
B.两种树木两种果。
C.两种果两种花两种颜色。
4、你会表情达意吗?
A 伤心 B 赞叹 C 感谢 D 自责 E 愤怒
1.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2.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3.白云、蓝天、绿草,草原多么美丽啊!
4.看见小猫那血肉模糊的身躯,我不禁泪如泉涌。
5.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1.( ) 2.( ) 3.( )4.( ) 5.( )
5、下列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倔强(juè) 单于(chán) 声明 清净
B.秩序(zhì) 看守(kān) 朝霞 局促
C.隧道(shuì) 污垢(ɡòu) 甜蜜 即将
D.狂吠(fèi) 重荷(hè) 开辟 调遗
6、与“山崩地裂”结构相同的词语是( )
A.水天相接
B.漫天卷地
C.茹毛饮血
D.手舞足蹈
7、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细细的( ),流着( )和( )的香味,流着月光。( )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走月亮》
A.流水 山草 野花 乳白色 B.溪水 小草 野花 灰白色
C.流水 小草 小花 灰白色 D.溪水 山草 野花 灰白色
8、根据例子写两组这样的字。
(1) péi (赔—培)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2) 贝 (账—贺)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9、古诗阅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请在横线上分别填写这首诗的诗名和作者的姓名。_________ _______
【2】前两行诗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 ________的感觉。后两行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的读音是_____;“缘”的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4】我们从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站在客观立场上,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才能对它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勇敢大胆,并亲身体验尝试。
10、阅读《观潮》选段,完成练习。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选段是按照______的顺序进行描写的,表示顺序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
【2】选段从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描绘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3】选段中,作者把浪潮比作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4】看到这样的浪潮,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
11、神秘的错高湖(节选)
边巴扎西
错高湖位于林芝西北部的工布江达县错高乡,那里气候宜人,景色优美。湖的周围是连锦不断的山峰。湖水碧绿,清澈见底。无风的时候,水平如镜,朵朵白云、青青山影倒映于湖面,山光水色,融为一体。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穿梭,好像是在崇山、白云之间游动,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那湖水,被当地人誉为“圣水”。它冬暖夏凉,当大自然被浸渍于严寒之际,它却依然碧波荡漾。湖中鱼类繁多,湖边珍禽成群,传说湖底还有怪畜猛兽。也有人称自己亲眼见过两条大鱼,说是一条就有几辆卡车连起来那么长,当它们游出湖面嬉戏的时候,搅动得湖水像开了锅一样。这给错高湖又増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有时候,人们还能看到这样的幻景:湖面映出了草原、雪山,甚至能清楚地看到拉萨繁华市场的一角和法会的热烈场面。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海市蜃楼吧。
最给湖面增光添色的,自然是湖中的那座小岛。小岛圆如一顶毡帽,周围绿树环绕,中央便是远近闻名的格萨尔王庙。传说格萨尔王东去灭妖归来,路经错高湖,被那里的景色深深吸引,便在这座小岛上停了下来,欣赏湖光山色,久久不愿离去。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小岛上建起了这座格萨尔王庙,立起了他的塑像,记下了他的伟绩。庙内,终日油
灯闪烁,经声不绝;庙外,香烟弥漫,经幡飘动,引来了无数信徒和观光者。
湖四周的山上,是人迹平至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人在里面,只能借助点点光斑看清景物。各种小鸟鸣叫着从头顶飞过。如果你幸运的话,还可以见到麝、鹿等珍稀动物。初秋,青杆菌、娃娃菌、香菇等各种可口的蘑菇长满大山,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口福和财富。
错高湖,家乡的湖,你是儿女们的骄傲,你是儿女们的光荣。你的今天无限美好,你的明天将会更加光辉灿烂。
选自《新作文:冰心少年文学》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人迹罕至:_____________________
遮天蔽日: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围绕____________来写的,分别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景色。
【3】“小岛圆如一顶毡帽。”这句话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
【4】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错高湖的感情?把它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我学作文的“历史”中,曾有这么一件十分有趣的小故事。
那是我读三年级的时候,很调皮,手脚总是闲不住,做什么作业都不认真。特别是三年级开始作文了,更不习惯。一个星期天,老师布置写一篇作文:《记一件趣事》。一早,我在妈妈的督促下拿纸笔来做作文。心里一边想着玩,一边想着应付检查,总得写几句呀,但是想来想去,有什么趣事好记呢!心里就暗暗埋怨起老师来,你什么题目不好出,偏偏出这个题目——趣事、趣事,一点趣味也没有。想了半天,连一个开头还写不出,就心一横,自言自语说:“对,还是先去玩一会再来写吧!”
于是我避开妈妈,猫着腰,溜到隔壁李明家,隔着门缝,把李明叫出来。
李明问:“你叫我干什么?”我说:“我们到小溪里去捉虾好吗?”李明一听,乐了,立即回去拿了个瓶子,和我一起向村外小溪跑去。
我们在小溪里捉虾,不一会就捉到好几只小虾。它们在玻璃瓶里东冲西撞,逗得我俩哈哈大笑……
玩着,玩着,我忽然想作文还没写呢,不禁轻轻喊了声:“糟糕!”就快步向家里跑。弄得李明莫名其妙,他也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小溪回家去。
到了家,我一看,“上帝保佑”,还好,妈没醒呢,大概她夜班回来又料理了家务太累了。我赶紧溜到房里,翻开作文本写起作文来。这时,不知怎的我的大脑转 动得很灵了——我把在小溪里怎样捉虾,怎样看瓶中小虾惊慌失措、东冲西撞……甚至把李明笑得跌坐在溪水中湿了裤子的狼狈情景,也写进去了。
写好作文,我情不自禁地笑了。妈妈被我笑醒了,看了我的作文,直夸我的作文写得好。不知怎的,从此,我不但不感到作文难,还养成了随时把亲自做的、看到的、听到的有意义的事情记下来的习惯。因此,我的作文成绩也一年比一年有了提高,这次毕业考的作文我也感到没有什么困难了。
【1】从文中找出五个成语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学作文”的小故事时,依次都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六自然段写了作者“捕虾”很开心,但为什么要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怎样养成写作的好习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蜜蜂的舞蹈语言
①每逢春暖花开之际,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在花朵里钻进钻出,忙个不停地采集花蜜和花粉。那么,当一只蜜蜂找到了鲜花盛开的蜜源后,是怎么通知同伴一起来采蜜的呢?
②奥地利一名科学家决心解开这个链。他将一只盛有蔗糖溶液的碟子放在临近蜂巢的地方。不一会儿,一只工蜂发现了蔗糖溶液。趁着工蜂在碟子中光顾蔗糖的时候,他悄悄地在这只工蜂的背上涂了一点红色的颜料。他追踪着那只涂着红点的工蜂,看着它飞回了蜂巢。过了一会儿,成百上千只蜜蜂从蜂巢里飞出,一起飞向放着蔗糖溶液的地方。奇怪,那只背上涂着红点的蜜蜂是怎样向同伴通风报信的?于是,科学家做了一只特殊的蜂箱,蜂箱的一面用玻璃来代替木板,以便能看到蜂箱里发生的情况。终于,他发现了蜜蜂报信的秘密。
③(甲)其他工蜂立刻围上来,表现出非常兴奋的样子。
(乙)涂上红点的蜜蜂回到蜂箱里,便不停地做着一种有规则的飞舞。
(丙)随后,大家跟着涂着红点的蜜蜂一起拥出蜂房,径直飞向盛蔗糖的碟子。
(丁)接着,围观的工蜂也模仿着飞舞起来。
④科学家观察到,如果发现蜜源的蜜蜂回来后,先飞一个圆圈,然后反方向再飞一'个圆圈,这是“跳圆舞曲”,这是在报告距蜂巢约50米内有蜜源。如果报信的蜜蜂先飞半圆,然后直飞回来,换个方向再飞半圈,飞舞得像个“∞”,而且,它在直飞时,腹部末端还不停地摆动,是“跳摇摆舞”。如果蜜蜂在1分钟里飞舞出30多个“∞”字,而尾部摇摆的次数较少,是在说蜜源大约距离蜂巢200米;如果它1分钟只飞出8个“∞”,而尾部却摇摆得非常频繁,这是在表示蜜源距离蜂巢很远,大约6千米。
⑤蜂巢里是漆黑一团的,其他的工蜂能看清找到蜜源回来的“跳舞者”的“舞姿”吗?当然看不清。不过,蜜蜂自有办法,它们会像盲人用手指摸着“看”书一样,用它们的触角来了解对方跳的是什么舞,“舞蹈”节奏有多快。瞧,这多有趣!
【1】读第②自然段,“他将一只盛有蔗糖溶液的碟子放在临近蜂巢的地方”,句中对“临近”一词最不恰当的理解是( )
A.附近
B.靠近
C.面对着
D.距离短
【2】第⑤自然段的画线句中,“跳舞者”和“舞姿”上的双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特殊含义
C.着重指出
D.特定称谓
【3】读第②至③自然段,简要填写科学家做实验的过程,正确的一项是( )
放蔗糖溶液——______——______——______——发现报信秘密
A.制作特殊的蜂箱 抓工蜂做记号 观察工蜂飞舞
B.抓工蜂做记号 制作特殊的蜂箱 观察工蜂飞舞
C.抓工蜂做记号 看工蜂飞回蜂巢 制作特殊的蜂箱
D.制作特殊的蜂箱 跟着蜂拥出蜂房 观察工蜂飞舞
【4】蜜蜂是怎样向同伴通风报信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同伴们窃窃私语
B.用触角传递信息
C.做一种规则的飞舞
D.通过跳舞摇摆
【5】联系上下文读读句子:“当一只蜜蜂找到了鲜花盛开的蜜源后,是怎么通知同伴一起来采蜜的呢?”这一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A.比喻
B.反问
C.设问
D.拟人
【6】读读第③自然段,四句话的顺序是凌乱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乙甲丙丁
D.丙甲丁乙
【7】读第④自然段,根据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舞蹈语言 | 表示的距离 |
跳圆舞曲 | 大约50米 |
(1)________ | (2)________ |
1分钟只飞8个“∞”字,尾部摇摆非常频繁 | (3)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要是可以把军衔授给禽类的话,这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通过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它总是高傲地、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慢条斯理 ________ ________
2.“板”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片状的硬物;②音节和戏曲中的节拍;③呆板;④表情严肃。“板正”中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三眼一板”中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
3.画横线的句子用________来比喻白公鹅,突出了白公鹅________的特点。
4.第二自然段是围绕着哪一句话写的?请在句子下面画“____”。
15、句子练习
1.人们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肝脏被鹰吃光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描摹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用相同的修辞手法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一段话。(2处错别字,1处标点符号,1处语病)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通过观看“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专题片,我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个个鲜活的镜头,一幕幕感人的瞬间,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戴领人民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浴血奋战的光辉厉史。我看了以后,不禁忍不住下定决心:努力学习,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修改符号修改病段。
最近我市发生的几起重大的交通事故,原因都是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闯红灯引起的。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深刻的启示,增加安全。
18、修改下面语段。
广西桂林是旅游城市世界著名的,其境内的山水风光举世文明。桂林的山和其他地方不同,不是绵延起伏连续不断的,而是突兀的孤立在那里,像一棵棵拔地而起的竹笋。漓江的水清得像一块玻璃,可以看得见水里的水草和游来游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与表达
随着年龄的增长,书籍愈来愈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们读书,购书,借书,藏书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不少令你记忆深刻,感慨万千的事吧!请以《我与书的故事》为题,选择印象深刻的一或两个故事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吧 。字数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