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正确答案。
《挑山工》一课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 )
A.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B.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往往更不行。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2、下面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A.拟人
B.排比
C.比喻
D.比喻和拟人
3、姐姐特别喜欢唱歌,而且歌声甜润、清脆,所以我送她一个“雅号”( )
A.小蜜蜂
B.老黄牛
C.铁公鸡
D.百灵鸟
4、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率领 效率 死亡率
B.执着 衣着 着陆
C.感觉 自觉 睡觉
D.载人 记载 承载
5、小明做事总是半途而废,我想用( )这个故事来激励他贵在坚持。
A.铁杵成针
B.程门立雪
C.囊萤夜读
D.凿壁偷光
6、我说你猜(根据意思填写词语)。
A、拔地而起 B、 奇峰罗列
C、危峰兀立 D、怪石嶙峋
(1)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
(2)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
(3)各种各样奇特的山峰排列在漓江两岸。( )
(4)从地面高出。 ( )
7、读句子,选择词语填空。
发明 发现
1.他在卧室里( )了老鼠的脚印。
2.中国有世界闻名的四大( )。
改善 改变 改观
3.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 )。
4.人们治理污水,使河流水质大为( )。
5.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 )我们的生活。
8、按要求写成语
最值钱的话: 最贵的字:
最长的步子: 欺骗人的话:
最甜蜜的话: 自己说给自己听的话:
9、古诗赏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
【1】把这首诗写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诗人_______。
【2】解释词语:
题:_______ 缘:_________ 不识:_____________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10、课外美文欣赏
列宁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不到五岁就识字了。上学前,他就成了图书馆的小读者啦!
有一天,列宁正兴冲冲地捧着刚借来的新书回家,快到门口了,遇到邻居养的一群大鹅。大鹅不知道他手里拿的什么东西,就跑着叫着,朝着他扑了过来……跑,已经来不及了。如果把书扔掉,随便抓起一根棍子,就可以抵挡。可是,不能!那样会把书弄坏的。于是,列宁把书紧紧地抱在胸前。
大鹅一步步向他走近了。这时列宁急得躺倒在地上,脸朝天用两只脚抵挡这群大鹅的进攻。
姐姐听到叫喊声赶来了,扶起他。列宁的衣服虽然弄脏了,可是看到手中的书保护得好好的,一本也没弄坏,他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列宁特别喜欢书。
【3】用“______”画出描写列宁抵挡大鹅的句子。
【4】短文告诉我们( )
A.列宁不害怕大鹅。
B.列宁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
C.列宁宁可衣服脏了,也要保护书。
11、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远大的志向。______ (2)为门第增添光彩。______
【2】“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此生”指的是______,“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3】读了选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为什么而读书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温度的词汇
想起她很突然。每天,我都像一个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在餐厅里慢悠悠地吃饭对我来说是最大的享受。那天,我正独自吃着午饭,她仿佛隔着一桌又一 桌的人,隔20年的时间向我走来。
她是我的同学李伟的母亲,我们只有过一面之缘。那次开家长会,我和几个女生负责接待,稍有空闲,我们便凑在一起交头接耳地传递着新闻。我记的其中有一条是:“李伟的妈妈是北京来的,说话和咱们不一样,特别好听。”
我循着她们的指点看过去,那是一位身材高挑的女人,衣着和发式都很普通,容貌也算不上漂亮,不过坐在那里就是显得与众不同。她偏偏没有说话,正在认真倾听另外一位家长的高谈阔论。我们那时还不知道有个词叫“鹤立鸡群”,我们用幼稚的眼光和自己掌握的有限的词汇得出一致的结论——李伟的妈妈最有风度。
有一个女生倒水回来,脸颊红红的。她迫不及待地说:“我倒水时你们猜李伟的妈妈说了什么?”不等我们猜,她就告诉我们:“李伟的妈妈说,谢谢。”
我们几个面面相觑(qù),20年前,在这个边远的小县城,我们当中有谁用过、听过“谢谢”这个词?又有谁仅仅为倒水这么丁点儿的小事说过“谢谢”?“谢谢,一个多么新鲜、多么温暖的词汇呀!”
醒过神来,女生们倒水的热情空前高涨,大家争着抢着去拿水壶。
另一个女生回来报告说:“我听见了,李伟的妈妈说‘谢谢’”。这是一个面色苍白的女生,因为激动而面色红润起来,显出一幅害羞的样子。
轮到我了,李伟妈妈面前的水杯已满,她轻轻地说了一句:“不用了。”但我还是坚持倒了一点。我清晰地听见她说:“谢谢。”我红着脸摇摇头匆匆走开了。
家长会后,李伟成了女生羡慕的对象,大家都在想,她的家庭应该怎样幸福呀。
20年过去了,曾经窃窃私语的女孩子们都已过了30岁,不知道她们会不会像我这样,会突然想起那位仅有一面之缘的同学的母亲,但我知道从那时开始,她们和我一样学着使用那个词汇。词汇是有温度的,文明美好的语言让人如沐春风。
(1)在“打比方”的句子后面打“√”。
①每天,我都像一个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 )
②她仿佛隔着一桌又一桌的人,隔着20年的时间向我走来。( )
③文明美好的语言让人如沐春风。( )
(2)下面每个句子的意思,可以分别用文中第三自然段里的哪个词语来概括?
①跟大家不一样。( )
②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等在周围一群人当中显得很突出。( )
③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
(3)想一想,文章开头一段和最后一段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三位女生(加上“我”)三次为李伟的妈妈倒水,每次李伟的妈妈都说了什么?三位女生各有怎样的反应?请你概括一下,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倒水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李伟妈妈说的话
三位女生的反应
(5)读了短文之后,你想到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没头苍蝇: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可知“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中的“这个问题”是指:_____________。
【3】根据三次实验的内容填空。
(1)把蝙蝠的______,结果_________,证明___________。
(2)把蝙蝠的______,结果_________,证明___________。
(3)把蝙蝠的______,结果_________,证明___________。
【4】将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配合”二字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________成小圆片,_______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________一把,使它紧________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________。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把下面这些词填写在文中合适的地力。
拉 触 变 爬 巴 贴
【2】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请你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用“____”画出来。
【3】“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这句话说明了作者观察得非常细致。试着用这种方法写一种你观察过的东西:如果你仔细看________________,你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词句段运用。
(1)有清洁工打扫也不能随便扔垃圾。(改变说法,使语气更强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灿烂的阳光温暖着潮湿的大地和他们那颗颗冰冷的心。(把句子写简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例句后的备选词语里任选一个词语,仿照例句用至少两个动词表现它。
例句: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他们见了追过来。(备选词语:生气 兴奋 自豪)
我选的词语是:( )
我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综合改错。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厉。我做对了事,他总是给予承认和鼓厉;如果做错了事,他是决不会随随便便轻易放过我的,常常把我抬不起头来批评得,让我再也不敢犯这样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牢固地向前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说是孔隙,所以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轻船在深深的海水中飞快地慢慢下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只小苍蝇柔嫩的绿翅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1.我一定要改掉咬铅笔的坏毛病。
2.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3.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制造了美丽的世界。
4.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解决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9、习作演练场。
我们的一生不可能不去面对困难,有些人会被挫折打败,而有些人会把挫折转化为他以后成功的力量。因此有“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的说法,上面的短文中“我”凭借半块年糕走了50里山路,战胜了看似不可能战胜的困难。
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遇到过什么困难和挫折?你是怎么做的?请你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