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 )
A.公明仪
B.张僧繇
C.孙叔敖
2、把下列句子改成转述句,正确的一项是( )
他对我说:“这是我的笔。”
A.他对我说,这是我的笔。
B.他对我说,这是他的笔。
C.他对我说,那是我的笔。
D.他对我说,那是他的笔。
3、下列句子,与“百灵鸟在树上欢快地歌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句是( )
A.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
B.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C.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4、选择正确的解释
【1】“免除后患的“患”意思是: ( )
A. 灾祸;灾难 B. 忧虑;担忧 C. 生病;害病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赞美的是:( )
A. 菊花 B. 梅花 C. 荷花 D. 梨花
5、比一比组词。
况( ) 没( ) 都( ) 通( )
兄( ) 投( ) 绪( ) 桶( )
6、比一比,再组词。
蒲( ) 飘( ) 错( )
铺( ) 漂( ) 蜡( )
7、短语填空:
鼓起(__________) 系着(__________) (__________)的祝福
响起(__________) (__________)地说 (__________)地祝愿
刻苦(__________) (__________)的笑容 讲述(__________)
背诵(__________) (__________)的笑脸 (__________)地走上讲台
8、我是拼音小能手。
9、松鼠
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的中间。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最后还在上面加一个盖。松鼠的窝又暖和,又安全。
(1)这段话主要讲了松鼠( )。
(2)这段共有( )句话,第( )句写了松鼠的窝的位置,第( )句写了它搭窝的顺序,第( )句写了松鼠的窝的特点。
(3)松鼠的窝的特点是( )。
10、课内阅读。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耀眼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1】文段的语句中,形容小兴安岭树木青翠茂盛的词语是“________”,体现枝叶很密很多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描写的景物有树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这句话中用得最巧妙的是“________”字,这个字形象地说明了小兴安岭的雾________(很白很美 很多很浓)。
【4】为什么说小兴安岭像个“美丽的大花坛”?用“ ”在文段中画出相关句子。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家旁边有一片翠竹林,竹林中有一条小溪。竹林后是一座小土坡,那是我和朋友们的天然乐园。
竹林中,一根根亭亭玉立的竹子遮住了阳光,人走进竹林仿佛到了“凉爽世界”。阵阵“叮咚”的溪水声,伴随着风吹竹林的“沙沙”声,奏出了一支美妙动听的歌曲。
放暑假了,我每天都要到竹林里去玩。
每天早晨,当熹微的阳光照进竹林里,竹子就显得格外秀丽;小溪溅起的朵朵水花,在阳光下晶莹透亮;阵阵薄雾,似穿着轻纱的仙女们在林中穿行;小山醒了,打了几个哈欠,一阵凉风从浓荫深处吹来;露珠醒来了,在草地上一个劲儿地眨巴着亮晶晶的眼睛;鸟儿醒来了,蹦蹦跳跳地争唱着黎明的第一支歌……
一只刚刚在清澈的小溪中喝足了水的麻雀,圆睁着宝石般的亮眼,吃惊地望着我,然后伸展开有力的翅膀,飞出了竹林。
竹林还是我们的战场哩!我们在林内“打游击”,玩累了还可以在小溪里洗洗脸和脚,多么舒畅啊……
【1】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格外—(_____) 舒畅—(_____)
【3】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除了写早晨的竹子格外秀丽,还描写了哪些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在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
【5】用“ ”在文中画出一个拟人句。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歌曲 ( )的阳光
( )的仙女 ( )的眼睛
( )的竹子 ( )的声音
【7】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富饶的西沙群岛》)
【1】这个片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 ”画出来。
【2】海水颜色多样的原因是什么?用“﹏﹏﹏”画出来。
【3】片段对海水的描写突出了西沙群岛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练习。
【1】这是一份产品的( )
A.包装说明书
B.注意事项
C.配料表
D.保修卡
【2】从所给信息中,我们不能知道的是( )
A.产品名称
B.配料表
C.储存条件
D.生产厂家
【3】琳琳的妈妈对花生过敏。有天早晨妈妈没吃早餐就要出门,琳琳看了一下这盒饼干的配料表中没有花生,就让妈妈拿着这盒饼干在路上吃。你觉得她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孙中山的故事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一生喜欢读书。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
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过了很长时间,孙中山才来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
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他们对孙中山说:“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着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1】短文写了孙中山的哪几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画“_________”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练习
“黑板”跑了
一百六十多年前,法国有个著名的物理学家叫安培,他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有一天,安培在街上散步。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原来他正在思考一道数学题。
开始他在心算,用手指在自己衣襟上画呀画的,后来觉得需要找个地方来计算一下才行。说来也巧,街道旁正好竖着一块“黑板”,好像特地为他准备的。太好了!安培高兴地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在“黑板”上演算起来。
算着,算着,这块“黑板”动了起来,慢慢地向前移动。安培忙着说:“别动,别动,再等一会儿就得到结果了!”可是“黑板”还在继续向前移动,安培不知不觉地跟着黑板走,聚精会神地演算着。
后来,那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自己快追不上了。这时,他才发现,那不是一块黑板,而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
1.读拼音,写词语。
tè dì yǎn suàn jù jīng huì shén
( ) ( ) ( )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仿佛—( ) 开心—( )
反义词:冷清—( ) 失去—( )
3.阅读短文第二自然段,用“ ”画出写安培十分专心的句子。
4.文中的“黑板”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16、口语交际。
你所在的班级班干部是固定的还是轮流制的?你认为固定的同学担任好还是轮流制更好呢?请说一说你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智慧加油站
本次测验我可以获得
如果你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可以写一句鼓励自己的话;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有需要巩固和提高的地方,可以把它写在下面,也可以把自己今后努力的目标写下来。
18、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分析图表,提取信息:
学校准备在10月份举行一次秋游活动,并将组建“著名古迹”“特色美食”“自然风光”三个导游小组引导同学们参观,请同学们根据自身的喜好报名。下面是报名结果统计表。
【1】三年级想参加“特色美食”导游小组的同学有___人,四年级有____人,五年级有____人,六年级有____人。看来,年级越高,对特色美食感兴趣的人_____。
【2】五、六年级对( )感兴趣的人最多。
A.著名古迹 B.特色美食 C.自然风光
【3】如果你是组织这次活动的老师,你会怎样安排导游小组的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今天的值日生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
20、修改下面一段话。
超市里的水果真多,有苹果、梨子、西瓜、土豆……桃子就向美丽的小姑娘,穿着一身粉红的衣服,一顶绿色的帽子,可爱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日记就是把自己一天中做过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事情写下来。事情无论大小、好坏,只要自己觉得有趣,都可以写。这次写作请你按照日记的格式和要求写一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