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加点字的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
A.酒落 聚拢 花瓣
B.仿拂 停止 倒映
C.芬芳 辨认 戏耍
D.腊烛 锋利 粘胶
2、请选出一项不是表达说理的名言警句。( )
A.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B.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C.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D.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下面四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鸳鸯 保存 检查 欧洲
B.强劲 翅膀 继续 修健
C.威武 普通 振翅 悠闲
D.休息 苏醒 蜡烛 滴答
4、句子“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驴,有的推着独轮车。”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5、辨字组词。
苏( ) 办( ) 纺( ) 访( )
讨( ) 对( ) 凡( ) 风( )
寺( ) 诗( ) 曾( ) 兽( )
6、看拼音,写词语。
yi xiāng xiōng di jiā jié gū fān
( ) ( ) ( ) ( )
7、根据课文《花的学校》内容填空。
(1)当雷云在天上轰响,______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______,在竹林中______。
(2)树枝在林中______,绿叶在狂风里______,雷云______。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______、______、______衣裳,冲了出来。
8、看拼音,写字词。
kǒnɡ què là zhú zhǔn bèi yín pán bǎo ɡuì
shì xiàn ɡǎn shòu mǎ yǐ huò zhě lěnɡ dònɡ
9、课外阅读
西晋的时候,一个名叫祖逖的青年,与好友刘琨住在一起。他们面对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无限忧虑和悲愤。
一天夜里,祖逖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怎样才能练好本领,为国家效力呢?到了后半夜,他听到鸡叫的声音,受到启发,决心练一身过硬的本领,报效国家。于是,他推醒刘琨,两个人起床到院子里练习武艺。祖逖手持长剑,刘琨手挥大刀,在皎洁的月光下,刀光剑影,认真地挥舞起来。从此以后,无论是凛冽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暑,也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由于勤学苦练,他们的武艺都很高强。
后来,祖逖当上了将军。他带领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成语“闻鸡起舞”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后来人们用它比喻有志气的人奋发图强、勤学苦练,获得了真本领。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来回翻动身体,也指思维或动作上的反复。( )
(2)比喻有志气的人奋发图强、勤学苦练,获得了真本领。( )
【2】祖逖和刘琨面对( )的社会现实,无限( )。
【3】用“_______”在文中画出具体描写祖逖和刘琨练习武艺的句子。
【4】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词语。
(1)到了后半夜,他听到鸡叫的声音,受到启发,决心练一身过硬的本领,报效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
(2)祖逖手持长剑,刘琨手挥大刀,在皎洁的月光下,刀光剑影,认真地挥舞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实际,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
10、请你阅读《海滨小城》课文片段,然后试着回答问题。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格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1】文中把榕树比作___________,写出了榕树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特点。
【2】文中从榕树的____________、树下的____________及休息的人们写出了小城的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用脑想,用心记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元,他看书看得(持 特)别快,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 废)了许多时间和(精 经)力,可是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这使他十分苦(脑 恼),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不好。
有一次,他向著名学者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说:“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读上多遍,总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元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之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记性不好,而是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匆忙草率地读书,既不能消化书中的内容,又不能有重点地进行记忆,因此读书的效果很差.
陈正元接受了朱熹的忠告,他每读完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些什么,有几个重点,而且留心把重点的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位有学识的人。
【1】用“\”划去第1自然段括号中不恰当的字。
【2】根据所给关联词,将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
陈正之读书只图快。 陈正之读书没留下什么印象。
(A)用关联词“因为……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用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陈正之一开始读书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天地。
大自然的语言
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写着:春天来到人间。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秋天就在眼前。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圆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脉。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
【1】短文的结构是________结构。
【2】找出短文的中心句,并工整的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一找文中写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句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什么样的人才能发现和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的谚语?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掌声(节选)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一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知道英子的情况。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慌张——__________ 冷淡——__________
【2】英子总是早到教室,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英子在讲故事后有了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是英子的同桌,在英子不敢站到讲台上时,你会对英子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植物园里的争吵
月光(洒 撒)在花草茂密的植物园里,静静的,幽幽的。
突然,生长在水中的玉莲开始说话了:“我的身体壮如圆盘,硕大无比。我的背面还有粗壮的‘骨架’,身上还有许多小气泡,因此,我能承受大的重物,你们行吗?”看到大家都不服气,接着又说:“英国伦敦海德公园的展览馆就是受我的启示建造的。”
这时,长在旁边的一(棵 颗)小草说:“你别太得意了。你看我叶子边缘有这么多的尖齿,人类从我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锯,砍伐树木的时候就省力多了。”
挺(拔 拨)修长的椰子树说:“正是因为发明了锯子,许多树木才毁在人类的手里。你看看我,叶子是‘之’字的结构,人类对我进行研究后,就发明了波形板、石棉瓦,把房子装饰得更坚固、更漂亮。我的(功 攻)劳并不比你们小吧!”
正当大家(哑 牙)口无言时,紫罗兰说:“当初有人把一滴硝酸弄到我的花瓣上,因为我对酸很敏感,我紫色的花瓣一下子就变红了,后来人们根据这种原理发明了石蕊试剂。这种液体在化学研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改变了人们生活的环境……”
大家叽叽喳喳不停地议论着,谁也说服不了谁。突然一个洪亮的声音从远方传来:“好孩子,你们都很重要,为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但骄傲自满就不对了……”
【1】画去文中括号里用得不正确的字。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3】玉莲的形状是(______),背面有(______),身上有(_______),它有承受(______)的能力。
【4】人们从小草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__),是因为小草(___________)。
【5】人们研究椰子树叶子的特点,发明了(______)和(______)。
【6】人们根据紫罗兰(_______)的特点,发明了(_______)。它在
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7】最后一个自然段末尾有一个省略号,请补充省略号省略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植物们听到这番话,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15、阅读练习。
尾巴
①下午放学,韦老师把全班同学留下来,讨论谁担任大队长。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似的,有的交头接耳,有的窃窃私语,有的低头深思,结果有一部分同学提出了中队长雷鸣的名字,也有一部分同学不赞成。赞成的意见不必说了,反对的意见归纳起来有几点:有的同学说他以前过分骄傲,自私;有的同学说他以前不团结同学,不肯帮助同学;有的同学说他以前在大扫除时曾经溜走……韦老师听了这些言论,没有表态。同学们要韦老师说说自己的意见,韦老师慢条斯理地说:“我还是来讲一个故事吧——
②从前,有一个叫艾子的人。有一次乘船,船停在江边。半夜里,艾子听到江底一阵哀声,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群水族在哭。艾子问:‘你们为什么哭?’水族们说:‘龙王有令,凡是长尾巴的,一律杀掉。我们都有尾巴,所以在这里哭。’艾子听了深表同情。忽然,江边的一只青蛙也哭了起来,他奇怪地问这只青蛙:‘你没有尾巴为什么哭?’青蛙说:‘我怕龙王追究我在蝌蚪时候的事儿啊!’”
③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老师,你的意见我们知道了。”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赞成——( ) 谦虚——( ) 分裂——( )
【2】文章题目“尾巴”具体指 。用“ ”在第1自然段中画出指代“尾巴”的有关句子。
【3】照样子,写词语。
窃窃私语: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4】读读课文,选择正确的答案。
(1)文章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说话未完或语意未尽。 B、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C、表示列举的省略。 D、表示重复词语。
(2)“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老师,你的意见我们知道了。’”老师的意见是什么?( )
A.你们不能只看到同学的缺点,还要看同学的优点。
B.以前的缺点、不足,不能说明现在,应同意雷鸣当大队长。
C.雷明身上有缺点、不足,不能担任大队长。
D.雷鸣虽然有缺点,但也有优点,我们应同意他当大队长。
16、按要求写句子
(1)司马光把水缸砸破了,失足落水的小朋友得救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一片银杏树的叶子,都像一把把小扇子。(用上加点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加工厂。
(1)稻草人觉得奇怪。(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高兴。他的心里乐开了花。(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孩子大哭起来说:“我渴死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练笔。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秋天有很多美丽的色彩和丰收的景象,请你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写一写。
你看,秋天把______给了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看了他一眼,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桌上有卷笔刀、钢笔、牛奶和笔记本这些文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句子。
(1)爷爷披着一件外衣,一顶草帽,出门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买了很多水果,有苹果、香蕉、葡萄和冬瓜。
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观察或设法了解某一小动物是怎样生活的,然后把你掌握的关于小动物的知识写下来。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