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6-197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的特征( )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2、我国当代一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A. 日本打开中国大门
B.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 洋务运动破产
D.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3、观察下图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了( )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革命家吴玉章曾赋诗一首(下图),诗中赞颂的是
少年壮志扫胡尘, 叱咤风云《革命军》。 号角一声惊睡梦, 英雄四起挽沉沦。 …… ——吴玉章 |
A.章炳麟
B.陈天华
C.邹容
D.黄兴
5、下列各项,人物与事迹对应有误的是
A. 洪秀全——洋务运动
B. 左宗棠——收复新疆
C. 梁启超——公车上书
D. 孙中山——辛亥革命
6、东交民巷曾是有名的使馆界。1950年4月11曰,北京市军管会收回了东交民巷,在历尽半个世纪的沧桑后,它重又和故土融为一体。把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的条约是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三大
D. 国民党二大
8、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李明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9、《清史稿》记载∶“光绪二十年(1894年)夏,日侵朝,世昌乘致远……战既酣,致远弹将罄,世昌誓死敌。” 与材料记载相关的战役是
A.虎门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10、1916年,酷爱文学、思想进步的刘奇想在下图杂志上发表文章。你若是当时杂志的编辑,会建议他选择下列哪一方面的内容?
A. 自强、求富 B. 君主立宪是时代的潮流
C.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 民族、民权、民生
11、被誉为“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自古繁荣的南京,抗日战争中曾一度成为人间地狱,是因为
A. 战争中遭受持续轰炸
B. 日军在此制造大屠杀,生灵涂炭
C. 成为汪伪政府的首都
D. 是细菌战“七三一”部队的驻地
12、联想集团创始人之一曾经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 《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是要变了! ”他所感受到的“变”是指( )
A.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B.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13、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A.鲁迅——《狂人日记》 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C.茅盾——《骆驼祥子》 D.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14、“国民党人被迫应战,他们一开始就不能统一行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袁世凯以江西、南京为进攻重点……南京方面,由于部分讨袁军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发生内变,被迫退守临淮关。”由此可见,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A.国民党内力量涣散
B.列强武装干涉
C.国民党力量弱小
D.革命脱离人民群众
15、下列有关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B.建立起土地公有制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D.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16、下图是小张同学所做的读书卡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口号:“扶清灭洋”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
A.虎门销烟
B.戊戌变法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7、下列对土地改革前后的土地所有制理解正确的是
A.由私有到公有
B.由私有到私有
C.由公有到公有
D.由公有到私有
18、周恩来宣告:“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材料中的“起义”是指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19、“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
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20、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确立的标志是( )
A.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 B.一五计划实施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21、五四运动的扩大: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⑧______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⑨______。
22、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______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898年9月,变法失败,___________拒绝出走,矢志为变法献身,最终被捕遇害。
23、内战爆发:________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________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24、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____壮烈殉国,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__________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25、“南美解放者”------
26、维新人士创办的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______和天津的《国闻报》;________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
27、_________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_________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
28、1895年春,公车上书拉开了________运动的序幕。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的反帝爱国运动是________
29、1935年1月召开的______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______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30、《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的________。
31、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回答为什么《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无法成为太平天国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32、近代中国历史是一部先贤们不断探索的历史。识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三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3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回答:
(1)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______、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和路线,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
(2)对外开放逐步深入,形成了______——沿海开放城市——______——内地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______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和光辉旗帜。
(3)改革开放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经过长期努力,2001年,我国加入了处理国际间贸易问题的重要组织______(WTO)。
34、中国外交政策与成就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二:(1971年)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出现在联合国大厦,在纷纷登台致辞欢迎中国代表团的发言者中,以亚、非、拉地区国家的代表最引人注目,他们一篇……周恩来向一位美国友人表示:那天联合国的表决完全出乎意料,不但出乎我们的意料,也出乎美国的意料。
——李颖《细节的力量》
材料三: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这个时期,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而且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创造了前提,打下了基础。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有哪些?并说明取得这些外交成就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那天联合国的表决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列举两项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突破性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