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选项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夜劫(遭受)

B.道阻且(升高)

C.校书郎(到,往)

D.勤知其有世志(使……澄清)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墨西哥是我们的友好国家,墨西哥的电影对我国观众并不陌生。

B.班长提出利用寒假组织尊师活动,大家纷纷附和。

C.虽然他们在寻找革命真理和探索革命道路中经历了许多痛苦、挫折,但始终信心百倍,老而弥坚。

D.中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

3、对下列各句中划横线词的文化知识的解释,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儒者的装束,代指诸葛亮,他和周瑜一起火攻曹操,有儒将风度。)

②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③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④“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古代官员不论官职、年龄大小,因体弱多病,便上书请求辞职还乡叫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公车特征拜郎中(公车特征,公车特地征召。公车,官方专用车,接臣民上书和征召。)

⑥举孝廉不行(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诗作多以四言为主,结构上较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其创作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主张“文以载道”,提倡“惟陈言之务去”,代表作有《师说》等。

C.闻一多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著名诗人和学者。著有《红烛》《死水》等诗集;其《最后一次演讲》广为传诵。

D.雪莱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富有民主思想和战斗精神,被恩格斯称为“天才预言家”,代表作有《西风颂》、《峨日朵雪峰之侧》等。

5、以下各项中,加点字的字音音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木 (nà)        (ní)        (huáng)        残羹冷(zhì)

B.执 (niù)     (jīng)米       (hè)               早生华(fà)

C.(jǐ)予         (chēn)     (xié)制             (liánɡ)体裁衣

D.兜(móu)       (jiǎo)色     (qián)诚            (miǎn)堂皇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菜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B. 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C. 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迫究责任,让他赔偿报失。

D. “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晏殊在《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对暮色中春花飘零景象的感叹;用“ 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他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难宁。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上片概括湘江蓬勃生机景象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女子倾诉自己从早到晚、终日操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2)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骚》)

(3)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兰亭集序》)

(5)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行路难》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作者引用《诗经》中的“ ____________ ”,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

(3)《归园田居(其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诗人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______ ”和“ ______ ”令人叹为观止。

(5)《登高》中,写诗人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

(6)《琵琶行》中,借明月和寒水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忧愤之作,其中写沦为金人统治的地区,一片祥和景象,百姓安于现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

(8)《声声慢》中,表现气候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难以调养身体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

(9)《劝学》中,表明作者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 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新旧更替的自然理趣和生活哲理。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即刻收到了 “_______,_______”的好局面,几个月之后,则 “时时而间进”。

(3)在杜牧《赤壁》一诗中,起铺垫作用,将历史遗迹带到现实之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鱼我所欲也》中用“______,________”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的四个徒弟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循循善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疑问句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的志向。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怀(其二)

(唐)孟郊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注释)①秋怀: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秋怀》就是在洛阳写的一组嗟伤老病穷愁的诗歌,而以这第二首写得最好。②老客:指诗人自己。③印病文:喻卧病已久。④转愁盘:谓愁思不断。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起首两句,“老客”二字包含着诗人毕生奔波仕途的失意遭遇,“单”字更透露着人孤势单的无限感慨。

B.诗歌三、四句,明写住房破陋,寒夜难眠;暗写诗人悲泣梦想破灭,为自己一生壮志、人格被消损的种种往事而感到寒心。

C.诗歌七、八句,说还是不要作无根据的猜想,也不要听没来由的瞎说,纯是自我解慰,表达了诗人摆脱忧愁之后的喜悦之情。

D.在这首诗中,诗人抒写了自己晚境的凄凉哀怨,反映出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残和世态人情的冷酷。

【2】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问题。

【选文一】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选文二】

鱼我所欲也

《孟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得则死( )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 )

(3)所识穷乏者我与( )     (4)是亦不可以(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得则生       春冬

B.呼尔与之       泉香酒洌

C.今宫室之美为之       一体

D.此之谓失本心       门人弟子填

【3】下面对《过零丁洋》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零丁洋”是地名,《过零丁洋》是诗人在兵败被俘,囚船经过零丁洋时所写。

B.诗人开篇回顾了个人身世和自己的抗元斗争经历,以星光的暗淡寥落暗示个人心境的凄凉落寞。

C.颔联对仗工整,“风飘絮”“雨打萍”形象地展现出当时风狂雨骤的恶劣天气状况。

D.“汗青”是指历史典籍,“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诗人借景抒情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结合【选文二】论述的观点,说说你对【选文一】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你长大了想做什么?”这是每个孩子在童年时代经常被问及的问题。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孩子的回答往往都是科学家;而如今,不少孩子的回答是“明星”“老板”。

材料二:前不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一项测试结果显示:中国“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16.8%,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读完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