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关部门宣布,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旅客票价政策的通知》,4月21日起,我国东南沿海高铁的部分车票将调整。

B.现代重工欲借海工装备突围,未曾料却折戟海工市场,甚至面临不得不退出市场的境遇,这恐怕是现代重工当初始料未及的。

C.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超过50%,在全球--体化的今天,城市化必将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最佳选择,为中国的崛起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与支持。

D.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2、下列关于相关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记念刘和珍君》通过记述刘和珍等人的遇难过程,控诉段政府虐杀青年的罪行,痛斥走狗文人的无耻流言,评述惨案给人的教训,激励人们奋然前行。

B.《小狗包弟》通过讲述小狗的悲惨遭遇及其留给作者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这痛苦的反思历程,表现了敢说真话的勇气。

C.《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形象地描绘了梁实秋先生的风采,热情赞美了梁先生潜心学术,热心扶掖后学的精神,并表达了对梁先生的崇敬之情。

D.《记念刘和珍君》的作者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著有《呐喊》《彷徨》《坟》《野草》《朝花夕拾》《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3、按照词类活用分类,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其愈奇   ②顺流而   彭殇为妄作

④古人云:“死生亦矣”   济而夕设版焉   ⑥又而为歌曰

孤舟之嫠妇   ⑧此亡秦之   ⑨群臣

A.①②⑥/③⑦/④/⑤/⑧/⑨⑨ B.①/②⑤⑥/③⑦/④/⑧/⑨

C.①⑧/②⑥/③⑨/④/⑤/⑦ D.①/②/③⑨/④⑧/⑤⑥/⑦

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蚓无爪牙之利

C.句读之不知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中的“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B. 秋毫不敢有所

C. 且君尝为晋君   D. 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兴了。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人们庆祝这些节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生者与亡者保持了沟通,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

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在乡村社会中,文化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更容易利用这些渠道获取知识,要维持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尊重,就需要文化力量。

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西方国家在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

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但是,物质层面乡村文化建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只是停留在物质建设上,精神文化建设没有跟上,物质文化也就很快消失了。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推动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公共事务就是大家参与来管大家的事情,乡村振兴需要乡村居民之间相互协作,协作的过程就会有更多公共的事务需要大家去参与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渐完善乡村的各种制度。比如现在许多村庄制定有村规民约,这就是处理村庄公共事务的手段,但是要避免为了制定村规民约而制定村规民约,要让村规民约真正发挥作用。

乡风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要结合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文化是相通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推动和村民参与,在乡村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

(摘编自王晓毅《乡村振兴,文化建设要先行》,《北京青年报》20171126日)

材料二:

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在参加河南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点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扭住乡村振兴这个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就能为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画上句号,为举世瞩目的中国梦写下惊叹号。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秉纲张目,执本末从,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才能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实。

(摘编自《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河南日报》2019315日)

材料三:

近年来,新疆哈密市五堡镇坚持以乡村旅游引领乡村振兴,基本形成环境因乡村旅游更美丽、产业因乡村旅游更兴旺、百姓因乡村旅游更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态势。

近日,在伊州区五堡镇吐格曼博依村,一场中式面点培训课程正在村委会进行,这场培训是五堡镇为镇里旅游业发展培训后备餐饮人才。吐格曼博依村村民茹孜古丽·沙依木受同村村民阿木提的影响参加了这次培训。阿木提原是吐格曼博依村的贫困户,2016年五堡镇举办了首届桑葚节,大批外地游客蜂拥而至,吃饭、住宿都不能满足游客需求,阿木提由此找到了商机,开办起农家乐,第一年就盈利8万元,2018年收入达到10余万元。

旅游业发展也促进了五堡镇生活环境的改变。为了吸引游客,改善公共服务设施,五堡镇加大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并制定各项制度改善乡村卫生环境。如今,走进五堡镇,现代感十足的街道,整洁美观的院落,美丽的新农村景象跃然眼中,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摘编自《乡村旅游引领乡村振兴》,央广网2019317日)

材料四:

中新网重庆新闻1012日电12日,四川美术学院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该研究院下设乡村建筑与环境研创中心、艺术与社会创新中心,将以具体实践案例和项目为载体,积极促进理论和研创成果落地,以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美术学院整合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新媒介美术创作实验室、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西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高校创新工程中心等校内外资源,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汇聚中外艺术与乡村研究人才,构建跨学科的学术团队,搭建跨文化的学术平台,开展在地性的学术探讨。

长期以来,学校在乡村民居营建、乡村风貌改造、乡村文化生态调查、当代艺术走入乡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摘编自《植根乡土振兴乡村   四川美术学院成立重庆首个艺术与乡村研究院》,中新网20181013日)

【1】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文化能使乡村充满生机活力,同时也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B.节日文化具有联通意义,可使乡村中的个体连成整体,人与自然成为共同体。

C.在维持乡村良好秩序和实现乡村和谐有序的发展上,文化是一种重要的力量。

D.乡村振兴必须经历一个先物质经济层面,再到精神、制度等层面的过程。

【2】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乡村文化在乡村社会的核心地位说起,引出了振兴乡村文化这一论题。

B.本文从生活意义、社会秩序和振兴基础三方面论述乡村文化对乡村的作用。

C.本文通过东西方对乡村不同态度的比较,意在揭示东西方乡村文化的不同。

D.本文在论证中,以不少篇幅阐述在乡村振兴中应如何践行文化先行的做法。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就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秉纲张目,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B.乡村振兴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的全面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必要的制度保障。

C.因为新疆哈密市五堡镇环境美丽,产业兴旺,百姓富裕,所以五堡镇的乡村旅游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D.乡村民居营建、乡村风貌改造、乡村文化生态调查等方面的案例和项目,是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探索。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哪些方面共同努力?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述各方面所起的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诗中,“______________”二句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

(2)荀子在《劝学》中用蟹作喻强调学习须专一的句子“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三次演奏之后,白居易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琵琶女的演奏引起自己共鸣,使自己极度感伤的情状。

(2)曹操在《短歌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自己的情景。

(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的语言简洁凝练,开篇仅用“______”一句就已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________”则点明了季节特征,并渲染了萧瑟落寞的氛围。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周瑜指挥作战时英气勃发、潇洒自如的情形。

(3)大自然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你我共同拥有大自然,正如苏轼《赤壁赋》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年毛泽东投身革命,以天下为己任,曾到橘子洲头,独立寒秋……写下了“书生意气,___________。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的豪迈诗句。

(2)易水送别一段,“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营造出慷慨悲壮的氛围。

(3)陆游的《游西山村》中,形容似至穷途而突见佳境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觉写宫车远去的响动,表现车去之远,暗应上文所写阿房宫之大。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

(3)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独酌成诗

杜甫

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

苦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时间与诗人此时的情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B.颔联点明题意,诗人以酒浇愁,酒解客愁,萌发诗兴,诗觉有神。

C.颈联“谋身”一词,既抒发诗人个人感慨,更凸显其心系苍生的情怀。

D.尾联诗人叹息自己为微小的官职所缚,感到苦闷惭愧,流露伤感之意。

【2】请结合诗歌最后两联,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及至始皇 奋六世之余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 以为桂林、 象郡; 百越之君, 俯首系颈, 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 隳名城, 杀豪杰; 收天下之兵, 聚之咸阳, 销锋镝, 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 为池, 据亿丈之城, 临不测之渊, 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 始皇之心, 自以为中之固, 金城千里,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王既没, 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率疲弊之卒, 将数百之众, 转而攻秦;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 楚、 燕、 赵、 韩、 魏、 宋、 卫、 中山之君也; 锄懮棘矜,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谪戍之众,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深谋远虑, 行军用兵之道, 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 功业相反, 何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比权量力, 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 致万乘之势, 序八州而朝同列, 百有余年矣; 然后以六合为家, 崤函为宫;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 为天下笑者, 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B.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C.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D.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始皇”,即秦始皇,他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其中,“始皇”是年号。

B. “六合”在本文中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在《孔雀东南飞》中的“六合正相应”指的是古代以年月日时十二地支,选择吉日良时,考虑月和日的“冲(不利)”或“合(有利) ”

C. 在本文段中,“河”和“关”特指黄河和函谷关;山东,指崤山以东。

D. “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后泛指帝王的宗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 第三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 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于是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 隳名城, 杀豪杰; 收天下之兵, 聚之咸阳, 销锋镝, 铸以为金人十二。

(2)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这一年,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在此,我要向每一位科学家、每一位工程师、每一位“大国工匠”致敬!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新年贺词摘录

材料二2019 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4月1目,30名失联扑火队员的遗体已全部找到,其中27名森林消防队员平均年龄仅23岁,另外3名为地方干部群众。

——《央视网》

材料三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一生许国的科学家、一身许民的英雄、亿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努力着、奉献着。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参与学生会举办的“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主题座谈会,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