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州园林各处尽是画栋雕梁,珠帘绮户,那派艳丽光景,真是别有洞天,令远道而来的外国游客叹为观止。.

B.这个周末,适逢秋阳高照,朗朗乾坤,金灿灿的柑橘挂满枝头,红彤彤的柿子频频点头,碧水青山相映成趣,非常美丽。

C.很少有人知道 ,他最近还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又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文字比较艰深,读起来确实累人。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高中学习经验分享主题班会上,李华同学和大家介绍了他在学习方面的一得之见,同学们听后表示受益匪浅,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B.张謇的《家诫》既不是自己所撰,也不完全照搬古人,而是对古代名人家诫进行辑录与凝练,最终形成了别开生面的教子书。

C.中方认为,实现核裁军目标无法一蹴而就,必须遵循“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各国安全不受减损”的原则,水到渠成地加以推进。

D.回想几年前,一些地方政府也曾推出过共享单车。然而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这些共享单车大多销声匿迹

3、下列《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B. 几处早鹰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阙秦以        王无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B.于寡妻          范增数项王

C.项伯杀人,臣  吾得事之

D.固不可以敌大    良庖更刀,割也

5、下列加横线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成以其小,          ②不念居思危          ③如曰今日当一切不

④益                  ⑤越国以           吾老,以及人之老

A.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④⑥/②⑤/③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③/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樱花

茅盾

往常只听人艳说樱花。但要从那些艳说中抽绎出樱花的面目,却始终是失败。

我们这一伙中间,只有一位Y君见过而且见惯樱花,但可惜他又不是善于绘声影的李大嫂子,所以几次从他的嘴里也没听出樱花的色相。

门前池畔有一排树。在寒风冻雨中只剩着一身赤裸裸的枝条。它没有梧桐那样的癞皮,也不是桃树的骨相,自然不是枫——因为枫叶照眼红的时候,它已经零落了。它的一身皮,在风雪的严威下也还是光滑而且滋润,有一圈一圈淡灰色的箍纹发亮。

因为记得从没见过这样的树,便假想它莫就是樱花树罢!终于暖的春又来了。报纸上已有岚山观花的广告,马路上电车站旁每见有市外电车的彩绘广告牌,也是以观花为号召。自然这花便是所谓樱花了。天皇定于某日在某宫开赏樱会,赐宴多少外宾,多少贵族,多少实业界巨子,多少国会议员,这样的新闻,也接连着登载了几天了。然而我始终还没见到一朵的樱花。据说时间还没有到,报上消息,谓全日本只有东京上野公园内一枝樱花树初初在那里

在烟雾样的春雨里,忽然有一天抬头望窗外,蓦地看见池西畔的一枝树开放着一些淡红的丛花了。我要说是丛花;因为是这样的密集,而且又没有半张叶子。无疑地这就是樱花。

过了一二天,池畔的一排樱花树都蓓蕾了,首先开花的那一株已经秾艳得像一片云霞。到此时我方才构成了我的樱花概念是:比梅花要大,没有桃花那样红,繳形的密集地一层一层缀满了枝条,并没有绿叶子在旁边衬映。

我似乎有些失望:原来不是怎样出奇的东西,只不过闹烘烘地惹眼罢了。然而又想到如果在青山绿水间夹着一大片樱花林,那该有异样的景象罢!于是又觉得岚山是不能不一去了。

李大嫂子在国内时听过她的朋友周先生夸说岚山如何如何的好。我们也常听得几位说:岚山是可以去去的。于是在一个上好的晴天,我们都到岚山去了。新京阪急行车里的拥挤增加了我们几分幻想。有许多游客都背着大瓶的酒,摇摇地在车子里就唱着很像是梦呓又像是悲呻的日本歌。

一片樱花林展开在眼前的时候,似乎也有些兴奋罢?游客是那么多!他们是一堆堆地坐在花下喝酒,唱歌,笑。什么果子皮,空酒瓶,辨当的木片盒,杂乱地丢在他们身旁。太阳光颇有些威力了,黄尘又使人窒息,摩肩撞腿似的走路也不舒服,刚下车来远远地眺望时那一股兴奋就冷却下去了。如果是借花来吸点野外新鲜空气呀,那么,这样满是尘土的空气,未必有什么好处罢?——我忍不住这样想。

山边有宽阔的湖泊一样的水。大大小小的游船也不少。我们雇了一条大的,在指定的水路中来回走了两趟。回程是挨着山脚走,看见有一条小船蜗牛似的贴在山壁的一块突出的岩石下,船里人很悠闲地吹着口琴。烦渴中喝了水那样的快感立刻凝成一句话,在我心头掠过:岚山毕竟还不差,只是何必樱花节呵!

归途中,我的结论是:这秾艳的云霞一片的樱花只宜远观,不堪谛视,很特性地表示着不过是一种东洋货罢了。

(选自《茅盾全集》,有删改)

注:这篇散文作于1929年,此时作者正因国内大革命失败而避居日本。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采用了象征和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象征是总手法,借景抒情是完成象征意义的手段。

B.“忽然”“蓦地”说明这些樱花树不为人关注,只是不经意的一瞥偶然被人发现罢了,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韵味相同。

C.本文语言风格平淡朴实,给人一种低沉生涩的感觉,与一般的写景抒情散文自然流畅的风格不同。

D.文章语句读起来绕口,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冷嘲的口气,观花宣传,日人赏樱两节便是明证,但这正是作者追求的艺术效果。

【2】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樱花”的主要特点。

【3】借景抒情是本文主要采用的艺术手法之一,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道出古时多少怀才不遇之人的心声。

(2)《鸿门宴》中表达大丈夫应不拘小节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冉有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他比较谦虚。

(4)李商隐诗云:“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韩愈在《师说》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5)李白在《襄阳歌》中写道“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黄庭坚在《鄂州南楼书事》中写道“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苏轼《赤壁赋》中认为面对清风明月只要不闭目塞耳,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人观点可谓一致。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作者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然后使用了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作者将陈涉与九国进行多角度对比,其中表达在武器装备上方面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④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_______,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 (《曹刿论战》)

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⑧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陆游《书愤》)

_________________,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⑩酒入愁肠,______________。(范仲淹《苏幕遮》)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里感叹人生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

(3)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两句化用《诗经》中 的诗句,借恋人之间的思念,表达对人才的渴求。

(4)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

1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的“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2)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为齐宣王列举一系列治国措施后,提出理想的王道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鸿门宴》中表达大丈夫应不拘小节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写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洞庭湖

许棠

惊波常不定,半日鬓堪斑。

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鸟高恒畏坠,帆远却如闲。

渔父闲相引,时歌浩渺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拟人手法,写自己被惊涛吓得头发半日变白,间接表现了巨浪之险。

B.领联“疑”“忽”二字,写出诗人意外发现湖中央还有一座山峰时的惊奇之情。

C.颈联间接描绘出湖面的广阔无垠和湖水的平缓与宁静,显示出洞庭湖的壮美。

D.全诗语言浅近明白,如“常不定”“四顾”等词,颇有白居易诗歌的语言风格。

【2】同是描写洞庭湖,本诗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二、阅读《荆轲刺秦王》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与例句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又而为歌

A.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B. 秦兵旦暮渡易水

C. 发尽指冠   D. 越国以鄙

2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荆轲和而歌

A. 又前而为歌

B.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C.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D.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3与“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 孔子云:“何陋之有?”

C.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4对选段句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子和宾客 “白衣冠”送行,说明这是生离死别,以示任务重大和艰巨。

B. “变徵之声”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声,营造了悲怆的氛围。

C. “复为慷慨羽声”由悲哀转向激昂,同仇敌忾,给壮士以信心和力量。

D. 这个场面描写,是全文情节的高潮。

5翻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生就是行走在天地间。

告别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高中生正张开双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注视你?又是什么在感动和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迷惑着你……是亲人的关爱,师友的支持还是知识的指引,美丽的憧憬,或者是……在成功的道路上,一路有你。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一路有你……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