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非有能硕茂之也
B.驼业种树
C.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D.鸣鼓而聚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D.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是几十年患难与共的好朋友了,他的困难也就是我困难,不管是多么难的事情,我都愿意鼎力相助。
B. 在南中国海的问题上,许多国家都站在正义的立场,为中国发声,他们的危言危行,受到中国人民一致好评。
C. 国家为互联网金融正名,但互联网金融业还到弹冠相庆的时候,因为市场成熟了,竞争会更激烈,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
D. 我们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添枝加叶,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重庆,周总理时常冒着极大的危险跑来跑去,把自己的生命安危__________,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
②在学校中开设心理学课程,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帮助的,但是某些学校仍以分数为指挥棒,将心理学课程__________。
③高考志愿填报期间,很多专家和媒体一再提醒考生要慎重对待志愿表中的“服从专业调剂”,但仍然有很多考生对此__________。
A. 置之度外 束之高阁 置若罔闻 B. 置之度外 置若罔闻 束之高阁
C. 束之高阁 置之度外 置若罔闻 D. 置若罔闻 束之高阁 置之度外
5、下列各项中,没有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芳菲菲其弥章 岁亦莫止 B.箱帘六七十 犹可说也
C.匪来贸丝 蒲苇纫如丝 D.屈心而抑志兮 俪规矩而改错
6、文学类文本阅读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
郁达夫
①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出“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②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的景象;若再配上以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
③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说有厌看的。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
④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
⑤我从前有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唯一的人生乐趣,现在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几百万了,但他唯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英国银行的存折。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视若仇敌似的。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⑥自然景物所包含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自然的美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
⑦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
⑧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
⑨从前有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居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意在引出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B. 第②段有关自然的描述涉及时间、空间、光线、色彩等元素,平常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流转变幻,姿态万千。
C. 作者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陶冶性灵的作用,“清凉散”之喻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
D. 本文以吃饭为例表现人类喜新厌旧的特性,以“小市民的窗槛栽花”为例表明凡夫俗子也能欣赏自然美,具有生活气息。
E. 本文谈古论今,写人写己,由景物而人生,从山水而艺术,紧扣自然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2】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7、名句默写
(1)静女其姝,_______。(《诗经·邶风·静女》)
(2)涉江采芙蓉,_______。(《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3)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4)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_______,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
(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7)《劝学》中“_______,_______”句以“木”“金”为喻论述“学不可以已”。
(8)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
(9)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在《短歌行》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喻胸怀的宽广,招纳人才越多越好。
(3)在《归园田居》中,作者写远景,极目远眺,看到宁静的村庄中袅袅炊烟融入暮霭:__________,__________。
9、(题文)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相应语句。
(1)《登高》中杜甫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交代了他与琵琶女产生情感共鸣的原因。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女主人公追述自己早起晚睡,每日操劳的婚后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有才学之人的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运用两个比喻表达自己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和回归田园的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主人公采到莲花欲送给心上人,而心上人却远在天涯无人可送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先从自己谈起,把师生放在同等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法充分体现了他的平易近人、谦逊和蔼。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水势和面积两方面描绘洞庭湖的浩瀚广阔,表现出一种涵天盖地、吞吐宇宙的宏伟气势。
(3)《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面对洞庭湖夜景,回忆经年往事,以冰雪为喻剖白心胸,接下来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承上抒发郁积于胸的正气,暗示尽管境遇艰难,但仍不改志向。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 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 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 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 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王禹偁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闲官”。
(1)这首诗描写竹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颈联“拂”和“侵”字在运用上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师 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 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 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B.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很多人。
C.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无论,不分。
D.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哪,岂。
【2】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 日出江花江胜火 D. 引人入胜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古代文章没有标点,阅读时通常把一句话叫“句”,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叫“读”,常用圈和点来标记。
B. 百工原是中国古代主管营建制造的工官名称,后沿用为各种手工业行业的总称,也泛指各行各业的工匠艺人。
C. 士大夫是古代中国社会特有的阶层,古时指当官有职位的人,也指没有做官但有地位、有声望的读书人。
D. 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和《春秋》等六种技艺,相传为周朝官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始终有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信念,始终有着“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期待;强调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某市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举办了一系列活动,请你写一篇以“民族复兴,青年的责任”为主题的文章,参与征文比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