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市委一针见血,指出一些人存在认识不到位、学习不到位、措施不到位、整改不到位、宣传不到位、作风不到位问题,解决作风问题,刻不容缓

②1988年我下海经商,看到别人倒腾热带鱼挣大钱,于是我倾家荡产进了一大批热带鱼。

③我市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并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落地实施。

④唯有如此,才能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 唯有如此,才能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⑤对现在课堂里流行的一些条分缕析、深文周纳的授课方法,我一直觉得不可理解。

⑥2016年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4.56本,人均阅读数量和时间,远远小于世界阅读大国。在整个社会阅读量差强人意的情况下,用于阅读的时间可想而知。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对于一年两修的武汉长江三桥存在的问题,应当组织多个领域的专家及有关人士召开听证会,使调查结果更加科学客观,最终成为不易之论

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主持人建议李教授先来一段开场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尽管沃勒斯深孚众望并且在职,可是任何一个出色的共和党候选人都能有机会在1946年夺去他的席位。

同学们请务必记住,无论我们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登高自卑,决不能好高骛远,妄想一步登天。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国产电影票房有了较大突破,特别是《战狼2》《芳华》等电影的票房都过了10亿。

B. 古代中国官方往往习惯向民众宣扬讼师之恶,对民间助讼之人进行整体污名化,从而避免更多的诉讼案件被催生出来,以绘就所谓“无讼”的大同图景。

C. 青年作家残雪认为鲁迅的作品实现了一种“突破”,而《故事新编》中的《铸剑》则将这种创造登峰造极。

D.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人民日报》上,是随着改革开放对人口流动的限制放宽后,中国出现的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中“一座粲然”原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祇园上人招余辈小聚,或问座中何人最惧内,众未及答。祇园曰:“惟老僧最惧内。”众讶之,笑曰:“惟惧内,故不敢娶耳。”一座粲然。

A.感谢上人替他们掩饰,保住他们的颜面。

B.明白上人在开玩笑,因为僧人不能娶妻。

C.发现上人和他们一样因惧内而不敢娶妻。

D.理解上人因惧内不娶、进而出家的行为。

5、下列诗句中呈现的的人伦关系,不属于血缘关系的一项是(  )

A.萱堂淑贤齐孟母,谆谆教子读诗书。 B.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C.结发本期不下堂,君独何为慕他乡。 D.少时好睡常不足,上事亲尊日拘束。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夜宿双堆集

艾煊

(1)松木做的门窗,边框变形、翘裂;窗上插销插不上,门也关不严。床上油腻腻的被子,冒出刺鼻的汗酸味。一盏15瓦的吊灯,暗得发黄。这个双堆集的小旅店,店址,说起来会使胆小的旅客毛骨悚然。我手头有几张淮海战役中的双堆集照片,纵横交错的交通壕、堑壕,里边横七竖八躺满了国民党士兵的尸体;堑壕的胸墙,是尸体和泥土混和在一起,一层一层垒叠起来的。这是黄维兵团的野战工事。小旅店的宅基,就坐落在这曾填满尸体的战壕上。

(2)月亮悄无声地走进屋来,撩得人难以入眠。

(3)我起身走到院中,惊醒了树荫下的一群鹅,它们惊慌地互相报警。我绕过了这个部族的宿营地,走到门外。

(4)零零散散的居民平房,没有一星灯光,没有一点声响。此地农民,还是那种早起早睡的习惯。

(5)我像个梦游症者,缓缓地走到尖谷堆上。在这片无边的大平原上,昂首独立,成了一座巍巍泰山。围困黄维兵团时,七八里外就可看到这个尖谷堆。小土山上,有固守的阵地,有炮兵观测所。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的十八军,扼守在这制高点上,拱卫一里外兵团部的安全。双方在这座小土山争夺过多次。三十六年后再到双堆集来,在路上,我眼望着吉普车的窗外,搜寻这个赫赫有名的尖谷堆,但一直不曾见到。直至走到它的面前,它似乎才从梦中醒来,睡眼迷糊地迎接客人。难道尖谷堆变矮了?

(6)现在,尖谷堆上矗立了一座测地用的高高铁塔。我踏着瞭望人员上下的垂直铁梯,攀登上了塔顶的平台。

(7)圆月立在中天,能看到整个大平原的极边。天上、地下,处处都是那么纯净、明亮,但仔细辨认,却什么也看不真切。一层轻柔的纱幕,罩在大平原上,远方和近处,村庄、树林、小河,全都迷迷蒙蒙,似有若无。

(8)站在尖谷堆的铁塔上四望,这里,显然不是双堆集,但它又确是双堆集。昨天和今天,事实和幻景,理智和情感,常常难以如一。

(9)深深刻印在我记忆中的双堆集,那是一个大战的战场,尸体、坦克、大炮,杂乱纷陈。那天是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五日,正是阴历十一月十五。那晚也和今晚一样,圆月悬在中天。我走进成了废墟的双堆集,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屋,只有许多土墙断裂的空屋框。市集的南边,蒋介石第二快速纵队的将军们,把三百辆无法快速逃跑的汽车,排成了一条军事史上罕见的汽车防线。

(10)双堆集村外的田野上,挖成了一方一方与人体等长、与人体等宽的长方形土坑。每一土坑里,躺着一名伤兵。一排一排一排,成百上千,伤兵身上盖着降落伞布片或者军毯。布片上军毯上,盖满一层浓霜。这就是黄维兵团的野战医院,名副其实的野地病房。战斗结束的第二天清早,人道主义的山东老区担架队,来到了这块地方。

(11)激烈的枪炮声停息了,午夜后的双堆集,也像今晚这么静。

(12)胜利的夜晚,我虽然全身极倦,但睡不着。第二天一清早,又走到头晚月光下看不十分真切的战场。坦克、大炮、汽车、尸体、浓霜。朔风在平原上疾走。我拍了一些照片。坐在尖谷堆堑壕的胸墙上,把拍纸簿搁在膝头上,为新华社写了一篇硝烟刚落、和平刚刚起步的战场速写。

(13)已经持续了三十六年的和平岁月,就是从那天夜晚开始的。

(14)很久就有重访淮海战场的愿望,有种种理由来,也有种种原因不能成行。现在,我来了,看到它确是变了。原来的旷野(军事术语叫开阔地),建了房屋;原来几千名伤兵躺着的土坑式的野战医院,已还原为玉米正在成熟的粮田;原来摆满了汽车、坦克、大炮、死尸,沟壕纵横密布,层层设防固守的战场,重新种上了水稻、玉米、棉花;原来光秃秃的村庄,又长满了遮天蔽日的大树。唯一没有变的,是黄维的作战指挥所,这幢下半截砖砌上半截土垒墙的五间平房,还是当年的样子。战后房主回来,填平黄维在室内挖的掩蔽部和交通壕,拆除堆在顶盖上几尺厚的沙包。单是这装满泥土的麻袋,房主在这屋里就回收了五百多条。

(15)这样的战场遗迹,存留已经不多了。我在碾庄圩黄伯韬指挥所附近,也看到这样一幢房子,那是墙壁上布满了弹孔的瓦顶砖墙。房子已出现了倒塌险象。房东老太和她那位与新中国同龄的女儿都说,他们将尽力保存好这面墙壁这座房。这屋、这墙,是一页活的、生动的历史资料。

(16)我站在尖谷堆的铁塔上,既看不到昔日的战场,而新的历史画面,在朦胧的月光下,也看不很清晰。三十年的闭锁,时间,在这里似乎是停滞的。居民大多还是住在那么低矮的、土墙草顶的简陋茅屋中。和平,在这里实现了,但富裕、幸福,还有待争取。

(17)历史车轮,不会永远停留在旧痕的深辙中。

(18)但我愿让追求新生活的居民,从战时的双堆集迁走。迁到五里外的旷野,重建一座新的双堆集。让原来的双堆集,仍旧凝固在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五日的旧貌上。让这一小片土地上仍旧布满堑壕、地堡、汽车防线、坦克、大炮、黄维的指挥所,一排排与人体等长等宽的土坑形野战医院。

(19)这并非我忽发奇想,我接触过许多人,几乎都有这个愿望。

(20)让这里的空间凝固在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同样的时间上,凝固在和今晚月色同样明洁的月色中。让未来的历史学家、战史学家,亲身经历一番一九四八年真实的历史环境。研究真实的昨天,以推动理想的明天。让作家、画家、电影导演,让这些艺术家们,在这真实的战场环境里,追想当年,幻想未来,以这里的历史事实为基础,驰骋万里,仙游千年,无穷无尽地翩翩联想。让国内和国外的旅游者,认识一下再也不会重复的昨天的战争场景。认识一下阻碍历史发展和推动社会前进的人们,是怎么样在这片土地上进行决斗的。认识一下人民的中国是如何从血与火的堑壕里诞生的。认识一下特殊的中国现代史。

(21)但愿这里将会变成一座淮海战役的战场博物馆。在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上,再现历史决战场景的地方,只不过占了三数平方公里,但这一小片土地的价值,也许会超过千百万亩土地上种出的庄稼。

【1】划线句在词语运用上有什么特色?

【2】尖谷堆上的“铁塔”在行文构思上有什么作用?

【3】“夜宿双堆集”这次重游让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4】文章采用了回忆历史与描写现实交织穿插的写法,请结合文本对其作用加以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2)屈原的诗歌中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如《离骚》中“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生活命运的深切同情。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一句引用鲛人的民间传说,描绘出一种奇妙的情景,同时也营造出阔大而寂寥的意境。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坚持原则,面对高位厚禄等物质诱惑也不能违背礼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写家国的愁苦和郁愤都涌入作者心头、使他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的语言简洁凝练,开篇仅用“____________”一句就已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______________”一句则点明了季节特征,并渲染了萧瑟落寞的氛围。

9、补写岀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从师对象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写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井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六国论》中,苏洵认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而其“有远略”的表现是:“_____

_____。”

(2)习近平主席曾引用《诗经》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话,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也有意思相近的表达:“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以登高而招等为喻说明“_____”,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而论述学习 和自省能助人做到“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列子虽然免于行,“__________”;惟有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变化_________________才是真正的无所凭借。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3)杜牧《阿房官赋》写出了阿房宫的恢宏气势,“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建筑占地之广,“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建筑物数量之多。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渡易水   陈子龙①

并刀②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释】①陈子龙:明末官员、文学家,当时建州女真族统治者已改国号“清”,对明王朝虎视眈眈。

②并刀:并州产的刀,以锋利著名,后常以之指宝刀。

塞上曲 戴叔伦①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②。

【注释】①戴叔伦:唐代中期著名诗人。

②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渡易水》是怀古诗,重在抒写诗人由古人古事所触发的思想感情,言近旨远。

B. 《塞上曲》语言质朴,吟咏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情壮志,语气坚决,很有气势。

C. 《渡易水》后二句即景抒情,从眼前所见的凄切苍凉之景,引出对国事的隐忧。

D. 《塞上曲》尾句化用典故,却反用其意,这是戴叔伦基于班超爱国精神的升华。

E. 两首诗语言深沉,苍凉悲切,均可见出诗人激荡的内心情感和饱满的爱国激情。

2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作谈谈你的理解。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共治祖宗天下哉/

B.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共治祖宗天下哉/

C.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

D.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庙,古时帝王立庙祭祀祖先,有太祖庙及三昭庙、三穆庙,共七庙。王莽增为祖庙五、亲庙四,共九庙。后“九庙”泛指帝王的宗庙。

B.两宫,原指皇太后和皇帝,后多指两位太后,此处词义是后者。

C.江左,宋代指江南西路涵盖地区,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地区。

D.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杨廷和年少有才华,关心民情边防事务和一切法家言论,被宰辅重臣所期待。

B.乾清宫发生火灾,杨廷和非常自责,和同僚一起上疏直言规劝皇帝。

C.杨廷和被皇帝器重,守丧期未满就被重新召回朝廷任职。

D.廷和去世很久以后,皇帝了解到太仓积聚的粮食可以支付几年,认为这是杨廷和的功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

(2)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5、(作文二)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无题

遥远的1942,

历史书里翻不到的角落。

难解的1942,

旧木箱底存放着的秘密。

弹尽尘埃的黑白相片,

隐藏着一张年轻的脸。

是英俊的战士小伙,

在演绎整个天下的潇洒。

高山密林,野菜粗饭,

布鞋长枪。

爷爷的爸爸的时光,

在我的思绪里闪烁。

我眯起眼睛思索——

原来动荡的年月,

青春也曾似火。

  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①诗作《无题》发表后在网络上引起很大争议。有人认为诗的第一句不应该这样写,1942年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怎么能说“历史书里翻不到的角落。”;有人则认为,诗不同于历史,它属于文学艺术,而文学艺术是可以想象虚构的,这样写也无可厚非。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学评论。

  ②《东方日报》的“东方风”文学栏目征稿,请给栏目编辑写一封推荐信,阐述你推荐这首诗的理由。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