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开学考试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拼一拼,写一写。

(1)每天清晨,边fáng(   )战士总会把国qí(   )huǎn huǎn(   )地升上蓝天。看着那高sǒng(   )入云的qí zhì(   ),我们的心里充满了自豪。

(2)xú xú(   )的春风吹来,水qú(   )里的冰雪渐渐地róng(   )化了。

2、句子训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句)

(2)句子比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要开凿隧道。

读一读,比较两个句子,哪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南湾湖可真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课文及古诗(词)填空。

1.这种境界,既______,又____,既愿____,又想坐下低吟一首_____

2.野旷天低树,________

3.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

4._____,青山郭外斜。

5.移舟泊烟渚,______——《宿建德江》

5、按原文填空

1.《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_______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阐明了人类生存“_______________”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___________

2.有所期诺,_____________,有所期约,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日暮客愁新。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孟浩然)

4.解释意思;

渚:____________

5.这首诗作者描写了哪些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材料。

十五夜望月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背诵古诗,在横线上补充诗句。

【2】本诗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_。前两句中,没出现一个“月”字,却用“_____”二字,描绘出月色的空明皎洁。本诗最后一句中,一个“___”字,使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有了动态之美,仿佛诗人的情思与月光一同洒落。我们学过的借“月亮”抒发思念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写写前两句诗句描绘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古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尽望”的意思是大家都不抬头看月亮,说明月色不美,人们没有兴趣观赏。

B.诗歌的前两句抒情,后两句写景,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

C.诗人表面上写不知秋思落在何处,实际却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5】古诗词是祖国文化的瑰宝,请你介绍两种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阅读。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

【2】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

【3】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第三、四句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第五、六句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茂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4】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

8、古诗两首。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这两首诗都是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作者)写的。

【2】从上面两首诗中各找出一处对偶句,用“ ”画出来。

【3】在建德江,作者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心是_______________的;

在故人庄,作者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心是______________的。

【4】在古诗中,作者往往会借助一些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从“江清月近人”中的“月”可以看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还来就菊花”中的“菊花”可以看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翻越大雪山(节选)

夹金山海拔四千多米,山上白雪皑皑,终年不化。那里没有人烟,山上空气稀薄,人走到上面,呼吸十分困难;那里天气变幻莫测:一会儿下大雪,一会儿下冰雹,一会儿又是狂风暴雨。那呼啸着的狂风,会把人从山顶卷到山脚。

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走了八个月了。衣服破了,草鞋烂了,脚底打满了老茧,既没有棉衣、棉鞋,也没有绒帽、手套,碰到这样奇寒的雪山,能走过去吗?

为了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共同北上抗日,纵有千难万险,也得翻过山去!

红军指战员每人拿着一根拐棍出发了。长长的队伍迤逦而行。一到山脚下,气温骤然降低,脚下的路冻得硬邦邦的,木棍戳在地上发出“咯略”的响声。大家爬到山腰,举目一望,只见四周全是白茫茫的,到处都是雪。这里的地形十分险峻。雪山的左面是深厚松软的雪岩,右边是陡峭的雪壁,中间是硬滑的积雪,一不小心就会滑下雪岩,摔下雪壁。一路上,先头班用刺刀挖成一个个脚窝,后面的人手拉着手,踏着这些脚窝,小心地前进。雪坡高高低低,随处都有一些雪坑。一不小心踩滑了脚,就摔进雪坑里。要是有谁摔下去了,周围的人就立刻把木棍伸过去,把绑腿撂下去,帮助战友爬上来。被救出来的人,拍拍身上的雪块,系好鞋带,又归队继续前进。

山上云雾缭绕,山风卷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战士们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颤,有的包着被子,有的裹着毯子,有的披着老羊皮,可都不顶用。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人们头昏脑胀,呼吸困难。体弱的人,走一步站一会儿,喘一阵。这时候,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会再也起不来了。因此,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前进。

一位连指导员,左手拉着一个小战士,右手扶着一个患病的战士,三个人在风雪中顽强地前进。因为风雪太大,连饿带冻,那个有病的战士迈不开步子,渐渐地连站也站不住了。指导员搀扶着他,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快到山顶的时候,一阵猛烈的风雪迎面扑来,那个有病的战士一个踉跄,一头栽倒在雪地上。指导员和小战士赶紧把他扶起来,发现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他望着指导员和小战士说:“指导员,你们走吧,不要管我了!”

指导员连忙说:“不,不管怎样,我们也要一起翻过雪山。”那个战士两眼噙着热泪,摇摇头吃力地说:“你们快走吧……这里不能久待呀,要不然……”话未说完就昏迷过去了。

指导员望着茫茫无际的白雪,心想: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背着他走,即使是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也要挪过山去!指导员脱下自己仅有的一件夹衣,披在已经昏迷的战友身上,然后把他背起来,带着小战士,继续向上爬去……

战士们经过异常艰难的攀登,终于爬到了山顶。

【1】联系上下文,读句子“你们快走吧……这里不能久待呀,要不然……”,两个省略号依次表示_________ __________(A.话未说完 B.说话断断续续)。

【2】红军战士翻越雪山遇到了哪些困难?请从自然条件和队伍装备两方面各列举两个(用简练的语言表达)。

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队伍装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纵有千难万险,也得翻过山去!”“……即使是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也要挪过山去!”这两个句子的后面都是“!”,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_________的语气。联系上下文,你从第一个句子中读出了_________,第二个句子中读出了_________

【4】短文点面结合,既有对红军战士的群像描写,又有对连指导员等几位战士的具体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也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写运动会的某个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素雅、曲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綠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1】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

_______的月光 _______的翡翠 _______的交响曲

_______的山野 _______的柿子 _______的水墨画

【2】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______

(2)馋得口水都快要流下来。形容非常馋或眼红。______

(3)指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______

(4)一眼望不到边。形容十分辽阔。______

【3】“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请简要说说这首交响曲是由哪些曲声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家乡的秋夜美吗?试试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家乡的秋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学类阅读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向他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儿地往南院飞。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过他干那号事。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就没这个人。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画;老张笨拙地拿着根烟一个劲儿地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上有些发红,鼻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现出一种古怪的表情来,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

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里挤,往上掂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的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急步跟上小川,满面堆笑而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保险箱。

小川站住了,一双眼忽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了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指间折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像是扔出一件沉重且污秽不堪的东西。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了家里,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和老张家都换上了双保险锁。

【1】“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请你从文中找一找老张为难的原因?(     

A.老张不好意思求别人,不愿意麻烦人。

B.大姑指出了老张的意图,老张感到不好意思。

C.李小川以前犯过盗窃罪,老张求他来撬锁怕他不好意思。

【2】通过这篇小说,作者要提醒人们的内容是哪一项?(     

A.请给改邪归正的犯过错误的青年起码的信任。

B.不要指望人们会真正相信曾经犯错的青年。

C.不要苛求犯过错误的青年言行完美无缺。

【3】小说的题目叫《锁》,其含义是哪一项?(     

A.这篇小说是围绕老张家开锁展开故事情节的。

B.小说赞扬了大姑热心帮助老张开锁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

C.小川曾经犯过的错误像一把锁,不仅“锁”住了人们对小川的印象,也“锁”住了小川重新生活的勇气。

【4】小说中两次写到大姑“眨眼”,分别表现了大姑不同的用意,下面选项正确的是哪一项?(   

A.第一次“眨眼”表示大姑在思考解决开锁的办法,第二次“眨眼”表示大姑在担心小川会开保险箱。

B.第一次“眨眼”表示大姑正在出坏主意,第二次“眨眼”表示大姑希望小川为她谋取利益。

C.第一次“眨眼”表示大姑在想帮助老张,第二次“眨眼”表示大姑见识到小川高超的开锁技艺心里高兴。

【5】小说中交待了小川因偷盗劳教一年的内容与小川开锁前的神态变化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说,结尾应该直接表达,让读者读得清楚明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啊!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欢喜地不得了,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啊,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啊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母亲问他,知道他的家里事务忙,明天便得回去;又没有吃过午饭,便叫他自己到厨下炒饭吃去。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请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年闰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联系文中的内容(可以联系写作背景)寻找造成他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母亲河的自述

我叫黄河,全长5 464千米,生于10万年以前,我的源头在青海巴颜喀喇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 区)。千百年来,我哺育着中华儿女。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都把我认作民族的摇篮,称我为“母亲河”。

从前,人们总爱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说的是我含的泥沙量大。我每年要把16亿吨泥沙带走,淤在下游,把河床抬得老高,有人又叫我“悬河”。这些我都没有办法,大自然就是这样安排了我,几万年也都这样过来了。

最近又有一句话说我——“跳进黄河洗不净”,我听了很伤心。要是以前“洗不清”,澄澄(chéng dèng)泥沙就清了;现在洗不净,可事关我个人“品质”。不知道最近大伙到我那儿看了没有,我中游支流的汾河、渭河、洛河、新蟒河、沁河都(zāng  zàng)得不得了,有的地方简直成为“排污沟”,脏东西超了好几倍,连我周围的农民都嫌我臭,浇地时掩着鼻子干活。

前些年,我的水质都在三类以上,既能浇地,也能到机器里转转;现在好多河段的水质都不行了,就是放在池子里当景观用水,也有人提意见。别人对我说,从来没有见过我这样脏过。从三门峡以下到入海口,7个水质监测口,有6个说我脏。他们对我说,中下游很多城市的饮用水都从我这里取,为了让人们喝得放心,处理脏东西花了好多钱。

我知道,今年这样脏,与缺水有很大关系。去年开始,我从来没有像这样干渴过,我一年的来水量比正常年份少了将近2/3,说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来水最少的年份。而向我怀里排的脏水却是一天比一天多,10年间翻了一倍,现在一年有42亿吨,相当于我今年的来水的一半,过去叫“一碗水,半碗泥”,现在成了“一碗水,半碗污”,根本消化不了。

可能有人问了,不是说不让往你那里排污吗?其实也有人管,但总有人偷偷地排,检查的人来了,少排点,检查的人一走,照排不误。管这种事的也不好办,有人总结得很形象,叫“环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更何况,还有一些不(xiào xiāo)子孙说是当地挣钱重要,把帮我处理干净的事往后放放。我听说,天津已经不用我了,我真羞愧。人们费老大(jìn jìng)修了引黄济津的水渠,我却帮不了他们的忙。要是再这样给我身上泼脏水,我这母亲河就变成臭水沟了。

救救我吧!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仔细阅读短文,从母亲河的自述中,你获取了哪些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去年开始,我从来没有像这样干渴过,我一年的来水量比正常年份少了将近2/3,说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来水最少的年份。”句子中加点的短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句子,回答问题。

而向我怀里排的脏水却是一天比一天多,10年间翻了一倍,现在一年有42亿吨,相当于我今年的来水的一半,过去叫“一碗水,半碗泥”,现在成了“一碗水,半碗污”,根本消化不了。

上句中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14、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对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就能从中有所成就,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有所发现。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顺序重新调整。

_______________

【2】“这样的事例”在文中指哪些事情?

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上河图》是幅画。(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被乡亲们乐于助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五位壮士利用险要的地形,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用关联词语将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一切生命都需要它。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河水养育了我们的子子孙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缩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

(2)改成第三者转述:

例:老师说:我们明天社区参加公益活动。

老师说,他们明天去社区参加公益活动。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3)分别改写成反问句、感叹句和双重否定句

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利的回击。

反问句:

感叹句:

双重否定句:

 

19、句子训练营。

(1)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给句子换成肯定句,意思不变。)

 

 

2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把这句话改写为字句)

 

 

3随手把作业本郑重地交给老师。(把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20、句子训练营。根据要求做题。

1这本书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影响。(修改病句)

 

(2)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续写:

(3)她望着我。(扩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园地。

内容:六月,我们毕业啦!小学六年经历过许多事,见识过许多人,谁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哪件事给你留下了遗憾,今天用笔记录下来,当作美好记忆“贮藏”。

要求:1.将事情写清楚具体生动。2.运用多种方法描写人物,突出人物的性格、品质。3.注重环境描写,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等。4.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