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和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妒(jì) 锻练 雷鼓呐喊

B.威(xià) 荣辛 肃然起敬

C.弱(báo) 茏罩 兴致勃勃

D.船(shāo) 胸膛 养尊处优

2、下列词语中含有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一饮而尽 手疾眼快 抓耳挠腮 手舞足蹈

B.胸有成竹 心惊胆战 迫不及待 喜出望外

C.神机妙算 才华横溢 足智多谋 出口成章

D.膘肥体壮 虎背熊腰 眉清目秀 平易近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天来了,漫山遍野到处盛开着杜鹃花。

B.渔民们满怀着丰收的喜悦,抬着鲜鱼一筐一筐地走回村子。

C.你可以在因特网上阅读到以前无缘见到的珍贵文件、书籍、录音和影像资料。

D.听了航天英雄的事迹报告,许多同学感动得热泪盈眶。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特_______闻名________耸立________摇晃________

开辟_______炎热________宽阔________顽劣________

悠闲_______松弛________姿态________庞大________

破绽_______欺负________规矩________难堪________

5、写出下面词语的含义。

1.豆冠年华

_______________

2.及笄

_______________

3.弱冠

_______________

4.而立

_______________

5.不惑

_______________

6.花甲

_______________

7.古稀

_______________

8.期颐

_______________

6、照样子,写出词语,看谁写得多。

绿油油

结结实实

不言不语

可怜巴巴

津津有味

 

 

 

7、看拼音,写词语。

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qì pài( ),但也颇有yān bō hào miǎo( )之势。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gōu huǒ( ),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jiáo làn( )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旧 lè cǐ bù pí( ),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8、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

2.青山处处埋忠骨,____________

3.隔着门缝吹喇叭——___________

4.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

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记叙文《一件小事》

一件小事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虽身经百事,但留有印痕的并不多。现在想起来,只有一件小事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

1996年,我在泰国。那时,我住在一栋带花园的房子里,养着一条很漂亮的德国纯种狼狗。一天午后,我正在客厅看报纸,忽然听到狼狗拼命地狂吠。我猜想一定有不速之客来了。于是,我打开房门,来到院子里,隔着白色铁门向外看去。先是看到一位穿着破旧衣裳的中年妇女,后又看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小男孩。我下意识地想他们是来讨钱的,于是心生厌恶地挥挥手。正要转身的时候,那位中年妇女用泰语轻轻地问我:“夫人,我是收废品的,有旧报纸卖吗?”

我这才想起书房里堆着一地的旧报纸,便喝住狼狗,打开院门,让母子俩进来搬报纸。这时我注意到中年妇女的腿有些跛,而她身边的小男孩似乎很体谅地,抢着搬报纸。我顺口问:“这是你儿子吗?”“我们一起生活,就算是吧!”我明白了,他们并没有血缘关系,却能够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望着脸色蜡黄的小男孩,我有意多给了30泰币,并摆出一副慈善家的面孔送母子俩出了院门。

过了一会儿,我再次听到狼狗狂吠的声音。当我又站在白色铁门前面时,看到的是刚刚走不多时的中年妇女和小男孩,没等她开口,我便不耐烦地说:“报纸卖完了,钱也多给了,你们还来干什么?”

那妇女没有说话,缓缓地摊开双手举起来,掌心里托着一条项链。我一怔,细细看去,正是我遗失了的那条金项链。我忙接过来,托在手上,沉甸甸的,像捧回了我的心爱。要知道,这是我和先生结婚12周年的纪念品。

这时,中年妇女轻轻地说:“项链是裹在报纸堆里的,小孩发现了,央我快快送回来。”我点点头,急忙从口袋里掏出100泰币送给小孩,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的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

母子俩按照泰国人的礼节,双手合十,谢绝了。夕阳下,我望着她一跛一跛的步履,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备注:在泰国,人家帮忙处理垃圾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废品也属于可回收垃圾,乱扔垃圾会被罚款的。1泰币=0.2279人民币。)

【1】下列对加点的词“不速之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速之客”中“速”在文中指邀请,所以这个词的意思是没有邀请到贵客。

B.“不速之客”指没有被邀请的客人,本文指的是中年妇女和小男孩。

C.“不速之客”指行走不快速,不方便的客人来到此地。

D.“不速之客”指行走十分快速,未邀约却能很快到的客人。

【2】下列对“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既为刚才对母子俩的再次到来而感到“不耐烦”表示歉意,又对他们送还项链的行为表示谢意。

B.既为刚才对母子俩的最开始的“心生厌恶”表示歉意,又对他们帮“我”找回心爱之物表示谢意。

C.既为自己对母子俩的最开始的同情表示歉意,又对他们帮“我”找回纪念品表示谢意。

D.既为自己误会他们俩感到一丝丝歉疚,又对他们拾金不昧的行为表示赞赏。

【3】文中有三处画线的语句,分别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A.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B.外貌描写、外貌描写、

C.外貌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D.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4】本文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叙述,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叙述真实生动,自然亲切。

B.语言表达简洁,意思清晰。

C.文章结构明朗,详略得当。

D.表意更加明确,妙趣横生。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开头和结尾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一天,小老鼠外出觅食,不小心中了机关,被关进了捕鼠器,幸好被一头路过的狮子救了出来。

小老鼠向那狮子敬礼,并感激地向他表示:本人将铭记您的大恩,日后一定报答。狮子感到好笑,说:老弟,你是一只小小的耗子,还能帮我什么忙?

一个星期以后,狮子掉进了猎人的捕兽网里。他又蹦又跳,大吼大叫,仍无济于事。小老鼠听了狮子的吼声,赶来安慰他说:请您稍等一会儿,现在该我搭救您了。狮子懊丧地说:你能做些什么呢?小老鼠没有再说什么,用牙齿把网子啃了一个大窟窿。狮子很快钻出了捕兽网,他高兴地喊了一声:自由万岁!

(1)这篇文章是按   顺序写的。(3分)

(2)给这个文章起个恰当的题目,并写在横线上。(2分)

(3)解释词语的意思。(4分)

无济于事: 懊丧:

4请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6分)

 

 

5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5分)

   

 

 

11、课内阅读。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①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②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联系上下文,“军令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想法总是掩藏在语言之中。仔细阅读句①和句②,周瑜间诸葛亮用什么兵器最好时,以下哪个不是他的真实想法?( )

A.明知故问

B.虚心请教

C.设下圈套

D.借机陷害

【3】选段最后一句话中,周瑜高兴的是_________________,“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既然军事已商定,目的已达到,周瑜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摆酒席招待诸葛亮呢?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

A.诸葛亮接下了造箭的任务,周瑜为了感谢他,所以摆下酒席。

B.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很高兴,明面上是招待诸葛亮,实则是为自己庆祝。

C.周瑜摆酒席招待诸葛亮是想犒劳诸葛亮。

12、课内阅读。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1】用“﹏﹏”画出孩子陷入危险的句子。

【2】猴子在事件中起的作用是( )

A.猴子逗孩子使危险发生,因此它是事情的起因。

B.猴子引导孩子一步一步陷入危险,因此它是事情的发展。

C.猴子戏弄孩子,导致危险的后果,因此它是事情的结局。

【3】“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为什么不由得发起抖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①看守特务又和小萝卜头出现在走廊上。

②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个头的楼栏杆,踮起脚跟,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③“你说,山那边是啥地方?”孩子问看守特务。

④“磁器口。”

⑤“磁器口我去耍过一回。”小萝卜头又问特务.“不是近处的山,我说的是那边,白云底下的山那边呀!”

⑥“北方。”

⑦“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⑧小萝卜头刚刚转回头,要说什么,突然又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

⑨“哟,你看!”

⑩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这虫子纤细而温柔,透过薄壳还可以看见它红珠子似的小眼睛。

“哟,多好看的小虫!”小萝卜头尖叫了起来,伸手捉住了一只。当他去捉第二只时,它张开翠绿的翅膀飞走了。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刘思扬摸口袋,摸出一只偶然带来的、被特务没收了火柴的空火柴盒,丢出铁窗,送给了小萝卜头。小萝卜头打开了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

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缓飞出栏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

“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1】用“﹏﹏﹏”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再仿写一个比喻句。

【2】从哪个动作中你看出小萝卜头非常喜欢小虫子?用“ ”在文中画出来。

【3】小萝卜头因为________________而捉虫子,又因为_________________而放了虫子。

【4】短文表达了小萝卜头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挑战课外阅读。

在艳阳天中,许多风筝都不动的时候,有一个风等比北极星更坚定地直钉在天上的,那便是修长的蜈蚣了。它的头朝下,尾向上,眼睛可以笔直地成一条直线撞入青天的深心去。在忽而一松线的刹那,却如游龙般的矫健,但立刻又坚定如指着一个方向,把人的心带到无极之境去。

风筝在传说中以为是放晦气的,所以落到谁家的院子里,那家必定赶快把它撕掉。但在我放风筝以来,此说大约已被玩的人忘记了,小孩子有风筝自然拿去放,没有风筝呢,心里总很希望天空能摔下一个风筝来。记得好像是在正月,有一个绿色的水桶样子的风筝,底下垂着一条绿绒绒的细长尾巴,每天清早必定从我家屋角斜飞过去。我真想把那“水桶”拿过来,好像那上面拴着青青的童心飞入如碧海的睛天中去。

【1】选文写了________造型的风筝,把它比作________

【2】和课文一样,这篇文章也是写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的喜爱和对____________的向往。

15、阅读课文片段和短文,完成练习。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zhī zhǐ)很多,他操纵自如,(毫 豪)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zhuàn zhuǎn)弯。两旁的建筑飞一般地倒(dào dǎo)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我能用“/”划掉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和读音。

【2】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3】选文围绕是围绕哪句话来进行叙述的?用了“______”画出来。

【4】我会联系上下文,补充威尼斯的景色或人们的活动。我眼睛忙极了,我看到_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__;还看到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别了,我爱的中国(节选)

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沿途停着好几只灰色和白色的军舰。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两岸是黄土和青草,再过去是地平线上几座小岛。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儿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我不忍离了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个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许多亲爱的勇士正在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正以满腔热情工作着,战斗着。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然而,我终将在这大时代中工作的,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贡献我的身、我的心。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暂别了,暂别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你们当中来!

当我归来的时候,我希望这些帝国主义的军舰都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如果它们那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还没有被我们赶出去,那么,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却驱逐它们,毁灭它们!

1用“——”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再照样子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朗读画“——”的语句,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愤慨 B.激动 C.憎恨

3短文中“我”为什么要离开中国?

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我这样不负责任的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作者觉得自己在这样的大时代,不能为祖国工作,还被迫离开祖国,内心对祖国充满了愧疚之情。

B.作者不是一个罪人,他这样做是为了以后更好地报效祖国,突出了他爱国之心。

C.祖国危难之际,选择离开就是历史的罪人。

5“别了,我的中国”一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 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使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1照样子,写词语。

胖乎乎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第一句话可知,花园里的动植物应有尽有,乐趣无穷。

B.从“样样都有”一词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小孩子在显摆她的富有,满带着得意的神情。

C.“胖乎乎”“圆滚滚”等词语是用来形容小孩子的,现在将这些词用在蜜蜂身上,富有感情色彩。

D.这段话是对花园里各种昆虫的描述,它们色彩各异,十分漂亮。

4抓住具体描写的事物是体会文章感情的一种方法,请你结合本文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芭蕉

春天,两鬓斑白的女教师,带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学生校园的一角栽下了一株芭蕉树。

当秋风送爽的时候,芭蕉成熟了。老师领着学生采下了丰硕的果实,留下了已经枯萎的芭蕉。不久,从芭蕉根部生出了几个浅红的嫩芽,嫩芽又渐渐长成了小芭蕉。小芭蕉越长越茂盛,而老芭蕉却越来越憔悴,终于完全枯萎了。学生跑进了老师的办公室,伤心地说:“老师,老师,老芭蕉病得很厉害。”正在备课的老师摘下眼镜抬起头来和蔼地说:“那是因为它身上的养分都输送给了小芭蕉。”“那老芭蕉心里一定不好受。”老师深情地望着学生肯定地说:“   ”。

一个静静的夜晚,老师坐在桌前批作文。她翻开一本作文,只见上面写道:“我们的老师就像老芭蕉,我呢,是一个嫩嫩的小芭蕉。”又翻开一本,上面写着:“我长大也乐意做一位老师,用自己的心血哺育更小的朋友,就像老芭蕉一样。”

老师读着读着,不觉眼眶湿润了。

1文中的横线处应填入以下哪句话(   )。

A. 芭蕉不是人,心里怎么会不好受呢?

B. 是的,老芭蕉多么可怜呀!

C. 不会,她心里一定很快乐。

D. 为了下一代的成长,她又有什么办法呢?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呆板——_________   稀疏——__________

怀疑——_________   高兴——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女教师 ______的小学生

______的果实 ______的芭蕉

4“老师就像老芭蕉,我呢,是一个嫩嫩的小芭蕉……”

这句话表达了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老师不觉“眼眶湿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景阳冈(节选)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晴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揪,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1】选段中用“//”把短文分成了三个层次,即武松打虎的三个回合,请根据提示为一、三回合起一个恰当的名字。

【2】“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动作描写了老虎______的特点。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写武松“打折了梢棒”,联系上下文说说对梢捧的这一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樱桃树和李子树都不大结果子。觉得它们并不存在。(用合适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园子留下回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2、改为转述句。

(1)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过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请同学们搜集资料,把感兴趣的内容写成一份研究报告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