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都是描写乡村生活的一项是( )
A.肥沃、灯火辉煌
B.璀璨、车水马龙
C.静谧、炊烟袅袅
2、下列诗句中不属于边塞诗的一项是( )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
C.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D.绿满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耽搁 根据 企途 漠不关心
B. 骆驼 躲避 理睬 兴高彩烈
C. 乳汁 昼夜 驱赶 轻而易举
4、找出每组词语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1.汽车 火车 电车 风车 马车 2.排球 足球 篮球 乒乓球 地球
3.农民 教师 工人 老人 医生 4.鸽子 黑熊 豹子 老虎 狼
5.苹果 梨子 冬瓜 菠萝 西瓜
5、把下面的汉字按音序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飞 ②雪 ③迎 ④春 ⑤到
A.⑤④①②③ B.④⑤①②③ C.③④⑤①② D.⑤④③①②
6、一些恐龙与鸟儿有亲缘关系,选择最有说服力的一项( )
A.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B.我国辽宁西部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7、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对这句话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让描写具体形象。
B.加点的三处动词既体现了太阳升起时费劲的样子,又体现了日出势不可当的爆发力。
C.这句话写太阳升起时的艰难,明贬实褒,语言幽默风趣。
8、填空,并补充诗句。
1.___________,只有敬亭山。
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敬亭___________之情。
2.________________,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句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其中“白银盘”指______,“青螺”指_________。
3.___________,春来江水绿如蓝。
“蓝”指的是__________。如果为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拟个名字,可以是“江南_________图”。
9、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补全诗句。
【2】诗中墨梅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清气”这一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嗅到的梅花开花后那种清新淡雅的香气。
B.暗喻人之清高自爱的精神。
【4】墨梅的品行体现在(用诗句填空)“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看起来在赞美墨梅,实际上是借梅花表达自己_______的品格,这种写法是________。
【5】如果你是本诗作者,站在《墨梅》图前,你会想到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夜莺的歌声》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那个最先听到夜莺叫的凝神地站着,好像钉在那里似的。他注意数着一声一声的鸟叫:“一,二,三,四……”一边数一边用手打着拍子。
夜莺的叫声停止了。“32个鬼子……”那个人说。只有游击队员才知道这鸟叫的意思。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两挺机关枪。”他又补充说。
“对付得了!”一个满脸胡子的汉子端着冲锋枪说。他理了理挂在腰间的子弹袋。
“应该对付得了!”听鸟叫的那个人回答,“我和斯切潘叔叔把他们放过去,等你们开了火,我们边加油。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过了几分钟,德国兵在松树林后边出现了。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但是对藏在寂静森林里的人来说,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
【1】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对付得了”
(2)那个最先听到夜莺叫的 站着,好像
【2】游击队员们从夜莺的叫声中知道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夜莺和游击队员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材料:
用蜡做的书
蜡烛是人们最熟悉的东西。但是却很少有人见过蜡书。一本书像黄油一样,可以熔化,这可能是比陶板书或者带状书更为奇特的书。
很少有人知道,用蜡做书是古希腊时期的发明,并且沿用至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前期。
蜡书的大小和今天我们的口袋书差不多。书是由几块小木板组成的。每块小木板中间都挖出了方框,里面填满黄色或染成黑色的蜡。
在每块蜡板的两个角上各打一个小孔,小孔里穿上线,几块小木板就变成了一本书。第一块和最后一块木板通常不涂蜡。
这样合上书的时候就不会cènɡ掉蜡书里面的字了。
那用什么在蜡板上写字呢?
当然不是用墨水,而是用一根小铁笔。把铁笔的一头削尖,另一头磨圆。用尖的一duān写字,更准确地说,是在蜡板表面上刻字,圆的一duān用来擦掉写错的字。这可以说是现代橡皮的老祖宗了。曾经有段时间,人们不用小铁笔写字,而是用手指甲写。古希腊法官们交换审判意见时,就用手指甲在蜡板上写字。短横线代表“无罪”,长横线代表“有罪”。所以当时法官的手指甲里总是沾满蜡。
蜡板很便宜,所以人们常用蜡板来打草ɡǎo、记笔记、算算术、开收条,甚至还写信。当时,纸莎草纸产自遥远的古埃及,销往希腊和罗马时,运费很高。所以只有写书时才用纸莎草纸。
蜡板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很耐用。如果一个罗马人用蜡板写信jì出去,通常收到的回信也会是写在这块蜡板上的。一张蜡板可以反复使用,用小铁笔的圆头将字迹擦去,就可以再次使用了。
当年,人们常用这样一句话来告诫初涉文坛的作家:“多把铁笔倒过来用。”意思是说,文章要多做修改才好。
尽管用来写蜡书的小铁笔早已经见不到zōnɡ影了,但民间依旧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他的小铁笔很不错”,意思是他文章写得很出色。
但是,蜡板上的字很容易被磨平,所以也有些不便。如果需要传递一封重要的秘密信件,有时,信中的信息中途会被人擦掉或者更改。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人们就在写好的信上再tú一层蜡,写上些无关紧要的话,例如,你好啊,最近还好吧,来我家吃午饭吧,等等。收到这样的蜡板后,收信人会小心地刮掉表层的蜡,阅读下面蜡板上写的字。那时候的信和房子一样,有单层和双层之分。
——选自《统编语文教科书推荐书目: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1】看拼音,写汉字。
cènɡ(_____)掉 一duān(_____) 草ɡǎo(_____)
jì(_____)信 zōnɡ(_____)影 tú(_____)一层蜡
【2】“无关紧要”是什么意思?联系短文写一写,无关紧要的话指的是那些话?
无关紧要:______________
无关紧要的话指的是:______________
【3】假如请你给大家做讲解员,讲解“蜡书”,你会怎样简明扼要地介绍?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请用上作比较的方法,写一个事物。
蜡书的大小和今天我们的口袋书差不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说“一张蜡板可以反复使用”,请结合短文,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蜡板是怎样反复使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请你发明一种未来的书,你希望选取什么材料,发明怎样的书?发挥想象,把你想发明的书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多把铁笔倒过来用。”意思是说,文章要多做修改才好。下面这段文字共有4出错误,请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读了这篇文章,用蜡做的书对我很感兴趣。许多爱读书的人手不释倦。翻开一本格林童话,就像让你走进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另外,读书能够增强我们的写作水平。让我们与书交朋友吧!
【8】当你第一遍读短文时,想到什么问题?读完短文,你找到的答案或者想到的解决办法是什么?请写下来。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或解决方法: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海上日出》节选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1】短文是按___________顺序写了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词语“一刹那间”,可以换成__________,由这个词语你体会到_________。
【3】联系自己看日出的体会,结合文中加点的词语,想想短文描写海上日出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
一朵不结果的桃花
春天桃花盛开。
蜜蜂飞到花丛里,忙碌地采蜜授粉。
许多桃花都热情地欢迎蜜蜂的光临。她们张着笑脸,把自己最好的花蜜送给蜜蜂,作为对他们授粉的感谢。
只有一朵桃花非常自私,她舍不得给蜜蜂一点儿花蜜。当蜜蜂飞到她的花蕊中时,她便大骂大叫:“去!去!你们这些讨厌的家伙,别想从我这儿得到一点好处!”并且拼命地摇动花枝,把蜜蜂赶跑了。
结果,其他的桃花都结出了硕大的桃子,只有这朵桃花可怜地凋谢了,没有结果
【1】最后一段话中的第一个“结果”的意思是_______,第二个“结果”的意思是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应读出_________的语气。
【3】文中的哪些句子反映出这朵桃花的自私?请用“____”画出来。
【4】让蜜蜂采蜜的桃花,后来_________;不让蜜蜂采蜜的桃花,后来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一路留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不定期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处流,这是外洞。
【1】第一段中的“随着……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时时……”这些词语写出溪流与山的什么关系?用这些词语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兀森郁”描绘出山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外洞,采用了什么方法写得具体、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二单元回顾:第2单元的四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人要做一个诚实讲信用的人。你能分别说说这四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启发吗?
16、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最近,学校举行了许多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声情并茂,有名著朗颂会,有唱家乡民摇,有走进“草莓园”……综合性学习活动即充实了我们的生活,又增长了我们的视野。
17、修改病句。
①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可以从中有所发觉,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谢皮罗进行了许许多多次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他说话的表情,布满皱纹的脸,认真而诚恳,一幅完全信任我的样子,我对他说了声谢谢。心里想:一定得赶紧把这十元钱,他这么信服我。
19、写作。
大自然充满了神奇。从夜间飞行的蝙蝠身上得到启发,人们发明了雷达;从被食肉鸟吞食的幼龟中,人们懂得了自然之道……
本次习作中,你可以写一写自己发现的奇妙的自然现象,也可以写一写自己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