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16年,《青年杂志》正式更名为《新青年》,下列最符合当时中国新青年标准的是( )
A.出国留学深造的青年
B.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年
C.具有民主与科学思想的青年
D.主张变法图强的青年
2、下列属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战役有( )
①平型关战役 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辽沈战役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3、“(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清王朝
A.洋务运动重视海军建设 B.清朝海军建设成效显著
C.清军新式舰船质量太差 D.甲午战败事出有因
4、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标语有
A. 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B. 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
C. 以阶级斗争为纲
D.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5、中国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抗击八国联军战争
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邓世昌
D.丁汝昌
7、圆明园的任何一处断墙残垣、宫殿废墟,都是历史的见证,他们诉说的是那一段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岁月。这里“那一段中国历史”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下表是1952—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统计表,这一阶段农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 1952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农业总产值 | 461 | 510 | 535 | 575 | 610 |
A. 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土地改革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带领解放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A. 刘伯承、邓小平
B. 林彪、罗荣桓
C. 陈毅、粟裕
D. 彭德怀
10、到北京看到圆明园的残迹,不禁心生怒火。毁坏这座闻名于世的皇家园林的侵略者是
A. 英法联军
B. 英国军队
C. 俄国军队
D. 法国军队
11、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
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B.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
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
12、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子”、“洋纱”等物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状况表明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了
B.外国资本家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近代中国主动开放市场惠及乡村
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13、《复兴之路)解说词中写道:“疯狂的帝国主义扩张没有给清王朝喘息的机会,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14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来,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进了大清国的首都。”材料中的“侵略者”是:
A.英国侵略者 B.八国联军 C.英法联军 D.日本侵略者
14、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过:“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的感慨源于哪一条约的签订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头条约》
D. 《辛丑条约》
15、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
A.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B.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16、对下列年代尺的解读中,最准确的是
A.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进程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过程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17、世界在聆听,时代在聆听。“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顾历史,宁波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又是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
A.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 )
C.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D.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18、与“1971年”“第26届”“五大常任理事国”等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中美建交
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中日建交
D.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十四世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图谋,始终遭到中国政府和西藏人民的坚决反击。下列关于西藏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西藏的解放得到所有人的支持
B. 西藏是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
C. 西藏的解放标志着中国统一大业完成
D. 西藏成为中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20、《新文化运动与百年中国梦》写到:“一份刊物开启百年中国梦之旅。”这份刊物是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东方杂志》
21、从0到9的计数法,最早是古代_____人民发明的阿拉伯人将其改造,形成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22、______(1956年),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3、中国近代史上,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兴衰荣辱的见证。
(1)《南京条约》割给英国的领土是______。
(2)开放南京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______。
(3)______是太平天国由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24、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了______,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12年3月,______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
25、前27年,___________建立罗马帝国。481年___________建立法兰克王国。
26、目的:推翻________、孙传芳、________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7、【革命先驱】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_________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举_____________的旗帜。
28、1952年底, 完成,消灭了地主阶级。
29、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_______ 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图二是______ 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2)在历史上,这两个地区分别遭到了______和______的侵占。
(3)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下,这两个地区分别于________ 年和 ______年回归祖国。
30、1978年,___________的召开,实现了我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2017年,___________的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五四精神)
(1)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试举五四运动的史实一例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
(红船精神)
(2)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是什么?
(长征精神)
(3)长征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毛泽东指挥红军跳出敌人重重包围的军事行动是什么?
(延安精神)
(4)延安是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神经中枢。1940年,哪次大规模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写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思想理论名称。
(学习感悟)
(5)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传承中国精神?
32、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这次变法是怎样发动起来的?变革的内容有哪些?
33、“三民主义由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而来,它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1)请说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和地点?
(2)以上表述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
34、社会主义的中国是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以为升起来的仅仅是一块红布吗?二十八年的革命,两千万人的牺牲换来的红旗,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四个字——万无一失。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红旗”的具体名称,并指出这面红旗来之不易的原因。
材料二:
2022年9月16日第九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电影《长津湖》中,杨根思带一个排坚守阵地,先后多次打退敌人进攻。最后,阵地上仅剩下他一人。此时,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进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人在,阵地在。他带着这样的信念,铸就了钢铁防线,而他本人也在战火中永生! |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战斗英雄杨根思具体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今天我们用隆重的方式迎接志愿军遗骸回国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3)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依据材料,概括这一政治制度的作用。
材料四:认真观察下列图片:我国不同时期的建设成就
①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②东方红一号 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④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4)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中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成就的是哪项?(只写序号)
(5)综上,简要说明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建设成就之间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