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字中,属于西亚两河流域居民使用的文字是( )
A.象形文字 B.甲骨文 C.楔形文字 D.印章文字
2、余华的小说《活着》写道:“我回来的时候,我分到了五亩地,就是原先租龙二的那五亩。龙二是倒大霉了,他做上地主,神气了不到四年,一解放他就完蛋了。共产党没收了他的田产,分给了从前的佃户。”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B.土地改革的开展
C.“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3、李老师将20世纪20年代的某历史事件用如下示示,其中白色圆圈代表中国国民党,红色圆圈代表中国共产党。据此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
A.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D.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4、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领导的护国军北上讨袁的原因是
A. 袁世凯杀宋教仁
B. 袁世凯实行总统制并修改总统选举法
C. 袁世凯复辟帝制
D.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5、下面是李小花同学进行主题式复习时整理的图片。据此判断,她学习的主题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现固
B.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会议
C.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成就
6、刘伯承和邓小平被誉为战场上的最佳搭档。1947年6月底,他们指挥的哪次军事行动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A.发动渡江战役
B.转战陕北
C.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
D.挺进大别山
7、下图为某校历史知识竞赛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你认为”事件”应填的内容是
A.北洋政府结束
B.北平和平解放
C.国民政府败亡
D.西藏和平解放
8、阅读表格内容,你认为“人均口粮”与“人均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方式的改革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人民公社化运动
9、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助人为乐的大爱行动,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根本问题,赋予了自己22年生命以无限的长度”。这讴歌的是( )
A.袁隆平
B.雷锋
C.黄继光
D.焦裕禄
10、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被誉为“护国元勋”的湖南邵阳藉爱国志士是
A.蔡锷
B.孙中山
C.李烈军
D.唐继尧
11、在中国近代史上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
A. 李鸿章、张之洞 B. 奕䜣、曾国藩
C. 康有为、梁启超 D. 陈独秀、李大钊
12、一位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A. 土地改革时期 B. 大跃进运动时期
C.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13、在第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的工作”包括
A.制定并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颁布《土地改革法》
C.制定“一五”计划
D.决定抗美援朝
14、中华民族的14年抗战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七七事变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与“解放农奴”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日本明治维新 B.美国南北战争
C.俄国1861年改革 D.俄国二月革命
16、下列发生在1901年的历史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南京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17、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3.048亿吨增至2018年的6.579亿吨。发生这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创办乡镇企业
D.农业生产合作社
18、“19世纪末,洋布的疯狂蚕食,使得陕西商人经营的湖北大布趋于死亡……西安东关正街的焕兴布店、乾顺布店都已被淘汰。”从材料可以看出,阻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因素是
A.清政府的盘剥与欺压
B.陕西民族企业规模较小
C.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D.陕西连年发生自然灾害
19、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弥漫的大道上。“启蒙之水”是指( )
A.师夷长技
B.实业救国
C.救亡图存
D.民主科学
20、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措施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到来了。可是它并不是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20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这表明,英国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英国决心用武力维护中英之间的正当贸易
B.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响了东西方贸易关系
C.英国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以倾销商品
D.林则徐禁烟过激损害了英国的商业利益
2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
22、1860年________联军攻进北京,火烧了________。
23、1924年,_________ (学校名称)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_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4、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思想、教育文化事业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_____)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新闻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改正:
(2)(_____)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改正:
(3)(_____)茅盾的《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是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改正:
(4)(_____)北京大学的前身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同文馆。
改正:
25、达·芬奇在绘画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代表作有《_______》和《最后的晚餐》。
26、1950年10月,以( )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
27、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
28、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共同作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请写出下列相关战役。
(1)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破日本企图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会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的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八路军在华北地区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________________是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为实现民族团结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
30、请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奋斗历程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重大关头 | 重要事件 | 伟大意义 |
日出东方 | ① |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
星火燎原 | ② |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
星火燎原 | 遵义会议 | ③ |
灯塔指引 | ④ |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
31、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斗的历史是一个政党逐步走向成熟的发展史。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探索历程,探究下列问题。
(1)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的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什么转变?标志着什么制度在我国建立?
(2)改革开放先从农村开始,率先实行改革的是安徽的什么地方?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在哪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该理论是谁提出的?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出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
(5)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中学生应该做些什么?
32、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98年前,一艘南湖上的红船从黎明中驶来,中国革命从此放射出第一缕绚丽的曙光,有了正确的航向。
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什么?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那次会议?
(3)大会选举的中央局书记是谁?
(4)中国共产党成立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33、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政权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中,有成就,也有失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教训启示。
(1)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标志__,志愿军司令员__。
(2)三大改造内容是__、__和__。
(3)党生死攸关的转折性会议__,建国后党的伟大历史转折的会议__。
(4)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__。
34、近代中国饱受外来欺凌。值得庆幸的是,先进的中国人从未沉沦,他们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救亡图存运动,开展了近百年荡气回肠的近代化的探索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而被称为“鬼子六”的奕䜣力倡洋务……李鸿章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惟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
——马勇《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中的人物和哪一救国运动密切相关?
(2)材料二中“甲午战败”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先进的中国人“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进行了戊戌变法,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哪两位?
(3)材料三中的陈独秀于1915年开始领导了哪一救国运动?
(4)通过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谈谈你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