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承德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指出: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在保障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之后,又必须保障地主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对这一政策的最怡当的评价是(     

A.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B.合理调节各抗日阶级内部关系

C.保障地主的基本利益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2、作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并为北伐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

A.京师同文馆

B.北洋水师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3、老照片能折射历史。下图是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的合影。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安谈判 B.重庆谈判 C.北平解放 D.政协会议

4、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反映了西藏民主改革完成后,百万翻身农奴对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感激之情。下列建设和发展西藏的事例中,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

A.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

B.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C.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D.青藏铁路建成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

B.新解放区未进行土地改革

C.地主、富农残酷剥削农民

D.土地占有者缺乏生产积极性

6、赵老师在教学中为帮助学生记忆,用“一厂二亿三岛四埠”八个字概括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为了便于记忆历史知识,我们常用简洁的词语来总结某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一桥”“二铁”“三藏”“四厂”总结的是我国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A.1949—1952年

B.1953—1957年

C.1957—1965年

D.1966—1976年

8、不同时代的宣传标语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9、某历史兴趣组编排八国联军侵华历史剧,可选择的素材有

①廊坊阻击战 

②火烧圆明园 

③洋人的朝廷 

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从“过去购物凭票证”到“今日商品任意买”的变化,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11、下列歌词中符合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是

A.“起来!不做奴隶的人们

B.“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C.“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D.“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歌声传四方”

12、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有“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

A.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 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13、“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名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里的“这个伟大的事件”距2021年是多少周年(       

A.94

B.93

C.84

D.83

14、“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团结的代名词。我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城市是

A.北京

B.上海

C.雅典

D.伦敦

15、“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A.工业门类齐全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地区分布均衡

D.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16、观察指出图中成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是(   )

 

 

17、以下有关土地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

B.我国农村彻底废除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规定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国家土地所有制

D.根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

18、通过“它”,英国最早向清政府获取了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它”是

A.《南京条约》

B.《黄埔条约》

C.《虎门条约》

D.《望厦条约》

19、自1956年开始的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这些成就包括 (       

①武汉包头钢铁基地                       ②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③ “兰新 、兰青铁路                    ④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抢夺利权、强租海港、瓜分狂潮、投资设厂等现象在中国纷纷出现,始于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____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2、太平天国运动走向衰落的事件是:  

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是签订

 

23、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___________________;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4、1839年6月3日_________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__________海滩当众销毁。

 

25、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他的代表作品是《_____

26、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_________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_________年。

27、鸦片走私:鸦片战争爆发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________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________。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28、大庆石油工人“铁人”是________,两弹元勋是________

 

29、_______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百日维新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________

30、______,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发动了多次侵略中国的战争,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四次主要的侵略战争,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在侵略者炮口的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是哪一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再写出其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是哪一条约中的哪一条款?

(3)面对不同时期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抗争。请写出两例农民阶级抗击侵略的史实。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2)近代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3)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的是:

(4)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

(5)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33、1)观察下面《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19371945 年)》,请将下列 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 中共中央驻地:延安

B国民政府陪都:重庆

2)据图指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有何特点?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材料二:1927年8月,……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同年9月……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农村革命根据地……

——人教版八上教材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四: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这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拔掉据点近3000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摘编自《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材料五:对这一军事行动,美国人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中,以目击者的身份写到:“我阅历过多次战争,却从未见过比共产党这次和以后强渡黄河更为高明出色的军事行动。”对这一战略部署,毛泽东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材料一中“1921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哪一事件?该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8月的起义发生在哪个城市?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叫什么名称?

(3)材料三中“大渡桥横铁索寒”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长征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5)材料四中的”这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八路军这一名称出现在那一时期?

(6)材料五中,美国人杰克•贝尔登和毛泽东两个人都生动地描述了解放战争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