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嘉义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某班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专题时,制作了下图的年代尺,对此年代尺中A、B、C、D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战争发生的根源是广州虎门销烟

B.战后中国所有地区对外国列强开放

C.战争中圆明园遭到列强极大破坏

D.战后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2、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共产党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相继建立

B.九一八事变揭开中国抗日战争序幕

C.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

D.这首抗日歌曲已被定为中国的国歌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

A. 中俄《尼布楚条约》   B. 中英《南京条约》

C. 中英《天津条约》   D. 中法《黄埔条约》

 

4、2022年5月1日是中国首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5周年纪念日。长期以来,民族自治区主席均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这体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与此相应的政治制度是(     

A.领导干部终身制

B.社会保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哪一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统治中国的工具(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6、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阻击英法联军

B.淮军抗击日本侵略军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太平军打击清政府

7、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致张学良的密电“听候中央处理”。这实际上是要东北军

A. 积极抗战   B. 顽强抵抗   C. 不要抵抗   D. 联共抗日

8、你认为如果通过百度搜索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巨变准确答案应的是( )

A.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 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

C.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D. 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9、为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       

A.特别行政区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纪案件,纯洁了党员干部队伍,凝聚了党心民心。这段文字说明中共中央推进

A.经济建设

B.民生建设

C.反腐败斗争

D.生态环境治理

11、二次革命爆发于(

A. 湖北武昌   B. 云南昆明   C. 江苏南京   D. 江西湖口

 

12、在1971年的冬天,毛泽东曾经兴致勃勃地说:“今年我们有两大喜事。”其中一件指的是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垮台,而另一件最有可能指的是(  )

A.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B. 中美关系正常化

C. “四人帮”倒台   D.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3、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A.近代化的探索

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4、荣氏兄弟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短暂的春天”,迅速建立起庞大的家族企业:九一八事变后,市场被资本侵占,荣氏企业陷入困境: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有所恢复,但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再次使它陷入生存危机。这段材料体现了近代民族工业的(     

A.缓慢性

B.曲折性

C.进步性

D.剥削性

15、土地改革后,合浦县沙田镇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5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水稻。1951年,当地粮食产量达到1.2万吨比1949年增长8%。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改变了合浦重工业结构

D.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6、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关键的历史事件

A.一二・九运动的发生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淞沪会战的爆发 D.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17、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是(     

A.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B.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重的个人崇拜

C.过度依赖苏联政府

D.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18、中国近代化探索进程中,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此事件应该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9、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该历史场景出现在(    

A.定海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20、下图是王老师上历史课时给同学们展示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专题是

A.建国后农村政策的新变化

B.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成就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在中国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物是____.

22、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它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________革命政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________,提出“振兴中华”的主张。

23、仔细观察《抗美援朝形势图》,请将下列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鸭绿江

B.上甘岭

2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9月制定的《______》,______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5、指出下列史实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1945年8月到10月间,全中国人民共同的关注点是西安事变。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2)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3)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4)武汉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26、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牢固树立________、协调、绿色、开放、________的新发展理念。

27、日军行动:1937年9月,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开进______

 

28、阅读下列《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回答问题

(1)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苍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金字塔位于如图甲中________处(填字母)所在的区域文明,这一地区人民发明了________文字。

(2)有消息称,中国学者近期有望首赴佛教发祥地考古,亲探释迦牟尼习佛之地。佛教发源地位于如图甲中的________处(填字母)所在的区域文明。 C处最早的文字是________

(3)如图乙是2016年10月30日上海马拉松开赛时的场景。该项赛事起源于如图甲中________处(填字母)的区域文明。这一地区最早的文明是________

(4)它被称为“永恒之城”,众多古迹至今仍矗立在现代化的繁华大街上,无声地见证着历史的起伏更迭。大竞技场就是其文化遗产中的代表,该区域文明位于如图甲中________处(填字母)。

(5)G处是一种土生土长的黑人文化,是西非早期铁器时代的代表,它是________

29、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请求光绪帝拒和、迁都、变法,史称“_____”。19111010日,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取得胜利,史称“_____”。

30、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发表《_________》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2、十九世纪中期和后期,面对外敌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斗争,并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请说出你知道的三位民族英雄或爱国将领的名字及相关的典型事件。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什么?

33、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模范人物

(1)党的好干部:_____

(2)“铁人”工人:_____

(3)解放军好战士:_____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北京大学和某杂志成为它的主要阵地。五四运动后期,宣传某革命理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材料二: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会集,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

请回答:

(l)材料一的“杂志”和“革命理论”分别指什么?

(2)材料二的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此运动是什么性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