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重要贡献的国民党将领是
A.张学良
B.杨虎城
C.李宗仁
D.傅作义
2、19世纪40年代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在其影响下国内出现了一系列报纸和出版机构。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
名称 | 地位 |
《申报》 |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
《大公报》《新闻报》 | 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
商务印书馆 | 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 |
新华书店 | 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
A.外交事业的发展
B.经济的变化
C.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D.科技的进步
3、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均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主席、州长、县长或旗长,均由实施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这表明( )
A.民族地区人民享有当家做主的权利
B.民族地区社会地位等级的差距
C.民族地区文化得到保护
D.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繁荣
4、某同学将戊戌变法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下列哪项
A.挽救民族危亡,上书光绪帝 B.不做亡国之君,下诏变法
C.反对变法维新,发动政变 D.以血唤醒民众,慷慨就义
5、图中的这些报刊
A.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
C.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D.为变法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6、下图漫画名为《革命歌声》,出版于20世纪20年代初,漫画中的农民把军阀和帝国主义打倒在地,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7、在解放战争中,某次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基本解放。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8、某班设计了“抗日战争”的网页,页面设置了“抗战爆发”、“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战胜利”四个栏目。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恰当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日寇暴行
C.淞沪会战
D.百团大战
9、实现两岸人民真正团圆的政治基础是( )
A.建立爱国统一战线
B.坚持和平统一
C.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0、“1903-1908年全国注册的新工业公司有265家,平均每年约44家。1912-1921年注册的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商业公司,1914年169家,1915年增至206家。”该材料说明了辛亥革命( )
A.结束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带来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11、下列文明中,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文明的是
A. 古埃及文明 B. 古代罗马文明
C. 古代印度文明 D. 两河流域文明
12、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
A.实现了革命目标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宣告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13、窃取革命果实、复辟帝制的人物是( )
A.黎元洪
B.袁世凯
C.蒋介石
D.汪精卫
1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00多年前一批青年学生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斗争矛头直指清廷
B.运动的中心在广州
C.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没有得到实现
D.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5、如今我国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16、“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习近平这首诗歌颂的是( )
A. “铁人”王进喜 B. 平凡而伟大的战士雷锋
C. “两弹元勋”邓稼先 D.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17、在推翻清朝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A.孙中山
B.康有为
C.张之洞
D.陈独秀
18、作家魏巍曾写道:“它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井冈山会师
19、李鸿章曾经说过:“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为了解决“火器”落后的问题,李鸿章创办了( )
A.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开平矿务局
D.上海机器织布局
20、1912年3月,在孙中山等人的主持下,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制定了( )
A.《变法通议》 B.清帝退位诏书
C.《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1、邓小平提出的“________”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________年6月30日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22、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___;第一届政协会议决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___。
23、(_____)历时4个多月,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产;(_____)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24、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________年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1984年,开始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
25、洋务派以“___________”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以“_________”为目的兴办民用工业。
26、“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实现了这个美好愿望的时期是___________。
27、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__________》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8、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________”诏书,宣布实行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谭嗣同、刘光第等六人被捕遇害,史称________
29、导弹部队在现代化军队中不可或缺。1966年,中国组建_________;现阶段,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总管、_________、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30、广东省的中山市、武汉的中山大道等地名,都是为了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____________________
31、南京和北京作为两大古都,南北相望,成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南京篇)南京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奋进求索。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1)请你举例说明南京“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奋进求索”。
(2)你认为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的主要依据分别是什么?
(北京篇)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3)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4)在解放战争的哪次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千年古都回到人民手中?
(5)你从上述内容中获得哪些启示?(至少写出2点)
32、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请回答:
(1)清朝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一次战争?
(2)洗劫圆明园的是哪两个国家?
(3)《南京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分别带来什么影响?
(4)请写出在中华民族奋起抗争中的一位爱国人士和与他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5)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清朝的腐败,假如你是当时一名学生,为改变中国的命运,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33、2013年,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在会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为实现中国梦,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具体内容是什么?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制,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即款之后,是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不仅结束了中国传统的封建君主旧制度,而且带来了现代的共和民主新制度;也开辟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新纪元。不管你支持还是反对辛亥革命,它已经发生了,并且已经造成了推翻清政府、终结中国的君主制度的事实。辛亥革命后尽管出现反复,但它确立的共和、民主和富强的发展方向没有改变,也不可逆转。
——摘编自《近代史研究》中的《“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笔谈》
材料三 所谓立宪(君主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觉醒)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醒》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哪一运动践行了魏源的这一核心思想?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为使中国走上“共和、民主和富强“的发展道路提出了什么核心思想?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为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打出了怎样的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