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4年7月,国民党对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已经持续了半年,并已突破了苏区四周的防线。而中央苏区的人力物力己很匮乏,粮食紧张,弹药更是紧缺。在这种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险恶形势下,红军及时实行了战略转移,走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路。上述材料表明红军长征的原因是( )
①国民党进行第五次“围剿”②中央苏区物资匮乏,兵力减少
③敌强我弱,实力悬殊④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指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人们习惯的称呼中有时会有一些洋字,比如洋火(火柴)、洋油(煤油)、洋车子(自行车)等,这是因为
A. 我国一直不能生产这些产品
B. 近代我国民族工业落后,许多用品需要进口
C. 外国商品全部占领了我国的市场
D. 近代我国民族工业主要发展重工业
3、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不在此成果展之内的是
A. 武汉长江大桥
B. 武汉钢铁公司
C. 沈阳飞机制造厂
D. 青藏铁路建成
4、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在这场战争中,他曾领导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美誉,他被誉为“北伐名将”。“他”是( )
A.周恩来
B.贺龙
C.叶挺
D.叶剑英
5、某学校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林则徐》
②《狼牙山五壮士》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 ①③④② B. ①②③④ C. ④②①③ D. ④③②①
6、“此日浸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哀悼的是甲午中目战争中牺牲的
A. 左宗棠
B. 邓世昌
C. 李鸿章
D. 关天培
7、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生动的报道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是( )
A.中国人民志愿军
B.中国人民解放军
C.国民革命军
D.新四军
8、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适用于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第一手史料是( )
A.个人的回忆录
B.电影《建国大业》
C.庆典现场照片
D.开国大典的文学作品
9、1945年8月,柳亚子赋诗一首:“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此诗称颂的是
A. 谭嗣同
B. 孙中山
C. 毛泽东
D. 张学良
10、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掀起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是( )
A. 推翻清政府 B. 发动人民群众
C. 建立共和国 D. 挽救民族危亡
11、1915年,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打倒中华民国的叛徒袁世凯,维护共和制度,这是由于袁世凯:( )
A.派人刺杀了宋教仁
B.逼迫清朝皇帝退位
C.宣布恢复皇帝制度
D.派兵镇压护国运动
12、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3、下图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名称是( )
A、东方红1号
B、东方红2号
C、神舟1号
D、神舟2号
14、小明同学整理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经济、政治建设成就,笔记中有误的一项是( )
课堂笔记: ●工业: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交通:③川藏、青藏、新藏铁路相继通车 ●法治:④《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
A.①
B.②
C.③
D.④
15、某同学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据此判断其学习的课题可能是
A.土地改革
B.政治制度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教育体制改革
16、某论坛开展了百日维新的大讨论,下面观点中最准确的是
A. 变法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
B.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变法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D.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7、周恩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者之一,最能印证这一史实的事件是
A.任职黄埔军校
B.领导南昌起义
C.参加重庆谈判
D.出席万隆会议
18、日本战史承认,中国军队“引诱日军一直深入长沙,集中长沙城内外的30万大军将日军包围。而后,日军第一线部队几经苦战。于(1942年)1月15日撤回原驻地。这次会战,动摇了一部分官兵的必胜信念。”中国军队的此次作战
A.扭转了华北抗战的战略态势
B.发生在相持阶段的敌后战场
C.体现出正面战场坚持抗战的精神
D.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19、要考证近代英法联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下列地方应选( )
A.卢沟桥 B.圆明园 C.大观园 D.虎门
20、“团民最恶洋货,如洋灯、洋磁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看到有售洋货者,或上有‘洋’字者,皆毁物杀人。”这段话反映的是义和团的
A.反抗侵略的意识 B.迷信色彩
C.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D.盲目排外
21、1935年爆发的 _________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2、________年,中华民国成立; ________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3、背景: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 。
24、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是:以发展__________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坚持自力更生,这一时期出现的优秀人物中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是_____________。
25、根据所给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虎门销烟——
(2)虎门战役——
(3)收复新疆——
(4)黄海海战——
(5)汉阳铁厂——
(6)轮船招商局——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对应的历史事件。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
(2)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
(3)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4)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7、意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_______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共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__________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8、1895年春,____、____等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称之为“____”。
29、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________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孙中山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________。
30、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__________》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31、新华网北京2011年10月9日电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请回答下面问题。
(1)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组建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概述其历史意义。
(2)孙中山把这个政党的十六字纲领在其机关刊物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是什么?
(3)辛亥革命期间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法令是什么?其性质是什么?
32、“九二共识”的实质内涵是什么?
33、简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意义
34、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 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1)请写出材料一中“28年艰苦卓绝英勇斗争”取得最终胜利的时间。
材料二 1953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到 1957年我国在钢铁工业、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工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材料三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4)材料中“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以此为开端,中国人民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