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
A.建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
B.开发上海浦东
C.中共十五大召开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中华民族再次蒙受沉重灾难,之所以说这场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起因和性质相同
B.都是英国发动的
C.结果都是清政府战败
D.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3、民国时期,新式邮政业得到发展。有一张邮政发行于民国十年,与这张邮票发行同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中共二大召开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4、“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结合右图判断这位是维新志士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
5、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的事件是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三大战役的彻底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北平和平解
6、1926年开始北伐战争,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
A.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B.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C.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D.打倒列强,除军阀
7、为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国家制定的战略政策:(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西部大开发
C.建立五个省级自治区
D.建立特别行政区
8、这是长征途中一次会议,它是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遵义会议
9、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抗日战争胜利
C.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忘党忘国。”邓小平此语倡导的是( )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1、宣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报刊著作有
①严复的《国闻报》 ②邹容的《革命军》 ③陈天华的《猛回头》 ④《民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和平统一
C. 合作共赢 D. 不结盟政策
13、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曲线图,其中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发展状况
A.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14、下列不属于北伐战争中直接打击的对象是( )
A、阎锡山 B、吴佩孚 C、孙传芳 D、 张作霖
15、胡锦涛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开幕式演讲中说,3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的踏上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是在(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B. 新中国成立后
C. 文革结束后 D. 三大改造完成后
16、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他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个崭新的农民革命纲领,赞成洪仁玕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他就是
A. 曾国藩 B. 杨秀清 C. 洪秀全 D. 左宗棠
17、学者马海珍在《袁世凯的时代困境》中记述:“袁世凯是清末新军训练的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最大受害者”。作者判断其“受害”的依据是( )
A.部分新军将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B.没有新军的参与就没有辛亥革命
C.袁世凯借助新军篡夺了清朝的政权 D.新军将领拥兵自重导致军阀割据
18、中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B.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
C.新中国的成立
D.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下列对“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B.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C.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D.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0、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这一战役”是
A.青化砭战役 B.孟良崮战役 C.羊马河战役 D.台儿庄战役
2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废除变法诏令。( )、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 )”。
22、这里的每幅图片都在诉说着一端历史,请根据相关信息,将其与历史融合,与事件连接,相信呈现在你眼前的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请根据相关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1919年5月初发生的_________运动,与之有关的一个重要节日是____________。这个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______的开始。
(2)图二反映的1945年8月蒋介石为了__________时间,三次电邀毛泽东到___________商谈国内和平。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等人来到这里,同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双方签署了_______________。
(3)图三反映的是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________________的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宣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覆灭。
23、状元实业家______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走上______的道路。
24、中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______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5、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_______、______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_”。
26、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____;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____,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7、根据以下描述,猜猜“他”是谁?
(1)他在与英国人较量中,既表现出御侮的民族气节,又表现出接纳新知的开明。他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代表作有《四洲志》。他是
(2)他出生寒微,考中状元,但并不满足于仕途。甲午战败后,他提出实业和教育是“富强之大本”,在家乡创办大生纱厂,主张“实业救国”。他是
(3)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然而他的生命没有像他的精神那么长久,最终亡于张作霖这个刽子手下。他是
(4)他是一个伟大的维新战士,放弃逃亡,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他临刑前的豪言壮语!他是
28、1995年1月_____ (人物)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向中国大陆,胡锦涛与之会面,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9、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______ 。
(2)孙中山开创的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一一 ______ 。
(3)提倡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的思想解放运动—— ______ 。
(4)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一一 ______ 。
30、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________”,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确立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1、请列举下列信息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运动
(2)旨在变法图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资产阶级改革
(3)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运动
32、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曾通过哪个条约割占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台湾岛全岛及附属各岛屿?除此之外,该条约的主要内容还有哪些?这个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33、1949年通过的哪部法律文件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列举两例我国目前建立的自治区。简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意义。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武装侵略,扩张在华殖民势力,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方针。……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广东江面与海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尽管清朝爱国官兵和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抗击,但清政府最终战败。……鸦片战争是清朝后期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严重影响了此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打起仗来,而中国却打败了,这便是中日甲午之战了。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一班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时事,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为什么被挫于一个小小日本国呢?
——摘编自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必然性。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影响了此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2)写出“割去了台湾”的条约名称。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这两场战争中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