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民族具有反抗侵略的优秀传统。以下认识中,正确的是
A. 关天培领导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B.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对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的农民起义
C. 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 反帝反封建的义和团运动迫使帝国主义投降
2、抗美援朝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等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代表。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
A.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上甘岭精神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
C.热爱祖国、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D.亲民爱民、迎难而上的焦裕禄精神
3、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
D.改变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4、英国政府为打开中国市场,在1840-1842年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是
A.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美国总统尼克松回忆他在北京与周恩来总理的首次握手时,曾感慨地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有
①国际形势的变化
②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③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④美国成为世界二流国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顺口溜是帮助我们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之一。下图所示是小辉同学学习卡片上记的顺口溜, 其内容反映的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7、新文化运动中,以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A. 民主与科学
B. 自由与平等
C. 民主与自由
D. 科学与革命
8、章炳麟、邹容、陈天华革命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推翻清朝统治
B.学习西方科技
C.实行君主立宪
D.盲目排外
9、“两弹元勋”指的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
D.邓稼先
10、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请判断,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1949年,朱敏的父亲参加了开国大典
B.1952年,陈知非的父亲参加志愿军,入朝作战
C.1978年,胡洲的舅舅回国,来到深圳特区创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
D.1984年,马云参加高考,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1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是指
A.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B.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在国内外建立了许多分部
D.有了统一的组织领导和政治纲领
12、与英国侵占香港有关的条约是
①《南京条约》②《虎门条约》③《天津条约》④《北京条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3、甲午中日战争后,引发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C.外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
D.清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14、“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能够说明的是( )
①保留了传统特色
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
③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
④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5、胡乔木曾说:“(1921年的大会)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这次大会是指( )
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
C.中共二大
D.政协会议
16、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府垮台了是:( )
A. 中共七大的召开 B. 南京的解放
C. 西藏的和平解放 D. 中英签署《联合声明》
17、建国后,我国出现过两年多的时间内,2600万人浩浩荡荡的从城市退回到农村的现象。导致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 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C. 国民经济政策的调整
D. 中西部三线建设的需要
18、(题文)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是:
A. 广州
B. 深圳
C. 温州
D. 上海
19、“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在嘹亮的军歌声中打响了( )
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
C.辽沈战役
D.百团大战
20、太平天国的都城是
A.北京
B.武汉
C.上海
D.南京
21、________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仗,________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地打击了日本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2、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3、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是________,是________战争后签订的,最主要的影响是________.
24、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_,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到1956年底,__________基本完成,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5、中国在英国的炮口逼迫下被迫开放了______、厦门、福建、宁波、上海五处作为通商口岸。
26、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_______指挥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__________战役的重大胜利。
27、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_______。
28、1947年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___________。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___________的序幕。
29、______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形成了______制度。该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0、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是_______。
31、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32、中国第一个状元实业家是谁?他创办了什么实业?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拒签和约”是……的一项重要成果,全国人民为此进行坚决斗争。天津、陕北等地赴北京代表,在新华门冒雨伫立一天一夜。陕西学生代表屈武“长跪痛哭,以首触地有声”,激愤地说:“现在国家都要亡了,如果政府再不想办法,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们只好以死力争。”
材料二: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给国务院的报告
(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民族运动”的情况?这一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材料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2)材料三反映了这场民族运动怎样的性质?
(3)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向当时的学生们学习什么?
材料四:(如图)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示意图:
(4)读图,指出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在什么地方建立的?建立者是谁?
(5)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
材料五: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90年艰苦辉煌,6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90年前,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
--《建党伟业》中的特殊数字解读
(6)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材料四中的“数字”:从“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到90年后的今天中共党员8000多万,这一数据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34、纵观世界历史的发展,各国实力此消被长,国际关系风云变幻,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欧美崛起篇】
材料一:
图A 17世纪中期的英国 | 图B: 19世纪以前,亚洲(除印度外)以及非洲的大部分地区还是独立的,与欧洲几乎没有任何政治联系。然而,到19世纪晚期,整个非洲几手都被欧洲列强瓜分殆尽,亚洲的政治和经济也被欧洲所控制,到下个世纪时,欧洲的优势地位已经使全球经济连为一体。 ——摘编自【美】唐纳德、卡根等《西方的遗产》 |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图A中这场较量的最终结果。根据材料一图B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优势地位形成的历史条件。
材料二:“无论就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迅速来说,还是就资本主义发展已经达到的最高程度来说,无论就根据各种不同的自然和历史条件采用最新科学技术来说,还是就人民群众的政治自由和文化水平来说,美国都是举世无双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举世无双”国家的政治因素。
【社会主文国家探索篇】
材料三: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必须从重工业开始,斯大林式工业化道路最终成为苏联实施工业化战略的指导思想,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效仿,这是因为计划指令性的经济无论在所有制形式上,还是在经济组织和刺激机制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效率。
——摘编自詹晓良《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阵痛一苏联工业化道路的探析》
(3)根据材料三,分析苏联模式在二战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效仿的原因。
材料四:新中国的成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实践拉开了序幕,也为全面系统地进行民主建设莫定了坚实的基础。……经历了建国初期的民主实践探索。加上“两会”的胜利召开推进了民主的建设,新中国从内容和形式上都逐步实现了政治秩序的重构,确立了民主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明确了民主建设的主线,较好地解决了一个新的国家在民主建设方面所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
——摘编自刘焕明《近代中国的民主之路与历史经验》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初期“从内容上和形式上都逐步实现了政治秩序重构”的表现。
【世界大战篇】
材料五:
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与会各国缔结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确定了新的国际秩序。
——摘编自黄安年《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5)材料五中所说的“新的国际秩序”是指什么?“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有何具体表现?
【和平发展篇】
材料六: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科院《国际形势黄皮书》
2022年,俄乌冲突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2月24日,俄乌军事冲突正式爆发。面对俄乌问题,联合国安理会强调调节的成功取决于国际支特和政治合作,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在政治上的团结,支持和平解决冲突的努力。
一一学习强国平台
(6)材料中“碎片化”反映出当今世界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材料,请就如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