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的任务是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制定中国人民自己的宪章,组织中国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它"是
A.中共一大
B.一届人大
C.一届政协
D.中共八大
2、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三大战役,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三大战役是
A.转战陕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B.挺进中原、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D.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3、史明同学是一位徽章收集爱好者。如下图是他收集的一枚20世纪50年代的厂徽。对该厂徽所蕴含的历史信息的合理推测有( )
A.该厂的经营性质是个体工商企业
B.该厂徽最早出现在三大改造时期
C.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缩影
D.是全国掀起的大跃进高潮的产物
4、对中国近代史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是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一段历史
C.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史
D.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 ( )
A.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被无理拒绝 B.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 孙中山颁布命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谓
6、下图的漫画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D.“文化大革命”
7、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②处应该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天京事变
D.北伐西征
8、1937年日本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20世纪最大谎言”。这个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旅顺屠杀 D.南京大屠杀
9、下列对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洋务运动的产物
B. 北京大学得前身
C. 维新变法的成果
D.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10、国民师范旧址(原为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位于太原市五一路245号。1917年,阎锡山在山西开始推行“义务教育”,1918年公布了《山西教育计划进行案》,以广造师资、教育普及为目标的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应运而生。它是一所专门培养全省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及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开展革命活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基地之一。从材料描述中可得出
A.山西是我国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省份
B.国民师范是培养军事革命人才的学校
C.阎锡山在山西实现了普及义务教育
D.国民师范是共产党活动的重要基地之一
1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 要求清政府赔偿鸦片的损失 B. 开辟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C. 为了向中国输出资本 D. 要求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12、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对世界影响越来越大。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
A.贾平凹
B.莫言
C.屠呦呦
D.路遥
13、回顾新中国农村土地改革历程,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如下图所示)。为了实现历程2的转变,党和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实行“包产到户” D. 鼓励创办乡镇企业
14、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标志着
A.抗战的胜利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新中国成立
D.抗美援朝的胜利
15、从1980年至1985年的5年里,深圳实际利用外资12.8亿元,初步形成了9个工业区,香港和国外商人纷纷涌进深圳办厂、开公司。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推行
B.国有企业的改革
C.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D.经济特区的设立
16、1956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收入中已占92、7%,社会主义公有制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已达98、8%。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7、1921年,共产国际派马林参与中国共产党“一大”的秘密筹建工作。之后,他在会议期间识破闯入会议室的上海租界密探,使会议得以顺利进行。此会议的召开
A.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
B.标志着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C.获得租界势力的援助
D.通过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8、出版刊物宣传思想,是宣传新思想的主要途径,下列报刊中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9、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下列文化名人与其作品的对应中,不正确的是
A.鲁迅——《狂人日记》
B.茅盾——《子夜》
C.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D.齐白石——《愚公移山》
21、鸦片战争是中国________开端,从此中国逐渐变为________社会
22、( )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到1956年底,( )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23、秦汉时期最重要的历史特征是_______。
24、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2006年,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5、豫湘桂战役: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政府消极________、积极________________。1944年,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________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
26、促进两岸交往日趋密切大事记
1990年 |
|
1991年 |
|
1992年 |
|
1993年 |
|
27、签订:________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11国签订。
28、概况:________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________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________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29、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____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30、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31、除孙中山外,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代表3位
3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列举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
(2)请从国内、国际两方面来说说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学习完中国近代史之后,应该有很多感悟,请你谈谈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该如何去做?
33、某班举行以“建设者之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写出下列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
①大庆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
②兰考县委书记,被称为“党的好干部”——
③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战斗英雄——
(2)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人是谁?他被称为什么?
(3)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青蒿素的药学家是谁?
(4)中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承担新使命”?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
材料二:中国外交活动大事年表(节录)1981年中国当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人权委员会成员国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1996年中俄等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确立了定期会晤的“上海五国机制”后来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有哪些“重大突破”。
(3)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在新时期参与国际事务的主要表现。
(4)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新中国积极发展外交事业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