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普洱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它出现于    

A.古代巴比伦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2、1940年8月,为了粉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囚笼”政策,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俘获1.8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军。这次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3、1836年《中国丛报》登载:“(中国)是一个不大理会其他国家的自命不凡的国家,她视所有其他国家都不如她……一记来自外国强国有力、准确的一击,就会动摇她的基础。”率先对中国“准确一击”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俄罗斯

4、创立拜上帝会的是(   )

A. 杨秀清   B. 石达开   C. 洪秀全   D. 萧朝贵

5、假如你作为一名小记者要参加新中国筹备会议的报道工作,请问你应该到

A. 南京 B. 北平 C. 上海 D. 天津

6、“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提倡分权与制衡)和卢梭(提出让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理想被军阀统治的现实撕成碎片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楔入到心理层面。”这句话揭示了(   )

A. 革命派主张“实业救国” B.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 国民革命运动具有群众基础

7、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北京条约》

②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

③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中华民国约法》

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⑤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二大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8、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涌现许多英雄人物,如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等。以上四位先进人物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有

①艰苦创业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同仇敌忾抗击侵略④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9、他们一路北上,一路鼓呼,即使面对围追堵截的灭顶之灾,也坚持以飞蛾扑火的勇毅和精卫填海的决绝,为中华民族的存亡续绝而呐喊奋斗。他们的行动

A.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确立了党的指导思想

D.迎来联合抗日新局面

10、1920年2月,王兰等三名裹着小脚的女子以旁听生身份进入北京大学学习,随后又有六名女生入学。女性能进入国立大学学习主要得益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新文化运动

11、在中华民族伟大而悲壮的抗日战争中,川军将领王铭章在哪一次战役中为国捐躯

A.淞沪会战

B.滕县战役

C.太原会战

D.武汉会战

 

12、时下人们爱用“最美”这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下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人物是(   )

①黄继光       ②雷锋       ③邱少云      ④董存瑞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13、19世纪末,不少外国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搜集情报,霸占田产,拐骗人口,残害良善,肆意干涉地方事务,欺压中国人民。他们还以举办“慈善事业”即办医院、育婴堂等为幌子,对中国民众进行笼络,甚至从事诱拐和残害幼童的恶行。他们的罪恶行径,引起了中国各地人民的反抗,各地不断爆发着反洋教斗争。于是中国人民进行了( )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 D.五四运动

14、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基础是(根据云南省2020年中考试卷16题改编)(     

A.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原则

D.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15、“工人阶级是我国工业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思想觉悟和文化科技水平,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人员在建设中也大显身手……农民也关心工业建设……”材料表明“一五计划”的完成(     

A.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

B.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

C.得到了苏联的大力帮助

D.改变了落后的经济结构

16、下列哪一项不是图片所反映战争的历史意义

A.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C.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D.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7、为了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死气沉沉的状况,我国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推动科技创新

B.增强企业活力

C.促进对外开放

D.实行按劳分配

18、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是

A.护国运动迅速发展

B.帝国主义放弃对袁的支持

C.北洋军阀内部分化

D.卖国与复辟不得人心,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9、2020年12月1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收藏,马首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圆明园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始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最终归于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

A.天京事变 B.安庆陷落 C.洪秀全病逝 D.天京陷落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22、清政府割领土给沙俄面积最多的条约是___________》,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是《_________________》。

23、百日维新期间在北京创办的______________,是北京大学的前身。

24、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沉浮,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25、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_______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______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_______,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______

26、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等人上书光绪皇帝,史称“______”,拉开了维新变法的的序幕;20世纪初,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随后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概括为“______”,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27、古印度文明发源于______流域,公元前6纪,这一地区产生了佛教。

28、主要内容

经济: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________、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________活动;军事: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________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外交:划定北京________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________,班列六部之前。

29、五四爱国运动直接原因(导火线)是1919年__________

30、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_____壮烈殉国,天津失陷。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简答题

(1)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坚强意志的民族英雄是谁?19世纪70年代,率军收复新疆的清朝大臣是?

(2)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   》,描绘了“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社会的蓝图?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是什么?

(3)什么历史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反帝分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哪次大会上?

(4)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两党联合开展的重大军事活动是什么?

(5)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发动西安事变,最终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列举一例“一五”期间我国在交通运输方面取得的成就。简述“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重要意义。

33、

一些学者把中国近代化过程总结为“一个序幕,三个阶段”,即鸦片战争序幕,分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个阶段,中国近现代化历经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请回答:

(1)三个阶段有什么共同点?

(2)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3)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英国在世界近代发展史上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一位首相在议会演讲中说:“即使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也可以淋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后来这段话被人们简化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摘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文学作品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一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体现了什么精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该法律文件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该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英国发生的“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指的是哪一事件?其具有标志性的发明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