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对中国梦的艰苦求索,从未停止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一系列梦想变为现实。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世界大同
D.人民幸福
2、“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材料出自
A.《南京条约》
B.《黄埔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3、“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近代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洪秀全 D.陈独秀
4、《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5、近代中国某地的一份布告称:“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其中“割台湾”的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
A.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对联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中,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的是( )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自主权通富裕路,责任制架幸福桥
C.一五计划指方向,举国欢腾建设忙
D.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7、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戊戌变法的阶级属性的是( )
A.改革机构,裁撤冗官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裁撤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D.废八股,开办新式学堂
8、从图片中农民的精神面貌看见,他们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是( )
A.积极主动的
B.消极被动的
C.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保护的
D.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约保护的
9、董必武于1961年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董必武诗中的”会“指的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遵义会议
10、“北京的外国公使从此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外交使团,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而清朝的威望跌入谷底。”此局面形成是因为( )
A.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1、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很失望,因为中国人不愿与他们接触,通商口岸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贸易扩张。英方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界。为此,英国
A.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在北京划定使馆界
C.成立了“洋枪队”
D.在中国开设工厂
12、下图片所示会议确定的内容是
A.确立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 D.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13、2022年9月16日,第九批8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837件遗物回到了祖国怀抱,国家隆重迎接烈士“回家”,这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体现了国家对烈士的无上尊崇。70多年前,无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冒着生命的危险依旧奔赴朝鲜的目的是( )
A.抗击国民党
B.收复西藏
C.保家卫国
D.抵御日本侵略
14、下图来源于某画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图片,这是哪年的国庆日
A.1956年
B.1976年
C.1978年
D.1984年
15、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会见毛泽东和周恩来,迎来了令人振奋的新时期。”这里的“新时期”指的是
A.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C. 中美两国确立战略伙伴关系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6、如图知识卡片反映的是我国对哪一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开始时间:1954年
方式:公私合营
典型代表:北京同仁堂
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资本主义工商业
17、京师大学堂创办于百日维新期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始。到1910年,它已设有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毕业生分别授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头衔。上述材料说明京师大学堂
A.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 B.创办的目的是培养封建统治人才
C.受封建文化影响依然严重 D.课程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
18、关于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武昌起义也叫做南昌起义
B.武昌起义就是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最大功绩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主思想的传播,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19、“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 东北三省的沦陷 B. 南京大屠杀惨案
C. 九一八事变爆发 D.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0、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后,造就了北京大学的一代辉煌。他提出的办学方针是
A.民族、民权、民生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民主、共和、科学 D.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21、遵义会议确立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2、 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战斗了 年。
23、______年,英美俄日等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从天津向北京进犯;______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4、(1)公元前3100年左右,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建立起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字塔是这一王国的文明象征,那么,这个奴隶制国家是_____。
(2)基督教的创始人是传说中的_____;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____。
(3)文艺复兴的先驱是_____,其长篇诗作是_____。
25、中国应对: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26、1884年,为加强西北塞防,清政府在______建立行省。与此同时,中国的东南海疆也受到威胁。1885年,清政府在_______建立行省。
27、1840年爆发的________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8、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是____________;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
29、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去实地考查辛亥革命的首发地,他们应该去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30、北伐战争目的:___________。
主要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战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___________。
胜利进军的原因:___________,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31、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是什么?颁布的分配土地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32、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更是不少中国人进行不懈的学习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据此探究以下问题。
(1)近代以来,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最终使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一条约的签订?这两个条约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统治者为了强兵富国,摆脱困境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该运动提出什么口号?该运动的前期是如何“师夷长技”的?
(3)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为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什么运动?直接导致了这场运动的爆发的是哪一侵华战争?这一运动提出了什么救国方案?
(4)同样是向外国学习,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而改革开放后,中国富强起来?
33、结合实际,谈谈你应该如何学习五四青年
34、中、日两国均为世界重要国家,中日关系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影响重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1年9月18日,和三十七年前的黄海之役几乎只差一天,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东北军遵从中央指示没有抵抗。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
材料二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经过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追随美国,中日关系呈敌对状态……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1)材料一是对哪次事变的描述?该事变对中国抗战局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性事件,请举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的重要一例。
(3)材料三反映中日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