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村82岁的老爷爷经常给年轻人这样讲:“我13岁的那一年,我们家分到了5亩6分地,祖祖辈辈多少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那一年,整整一个冬天,我们全家不知道冷,不知道累,都在整理我们的土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是因为那一年新中国( )
A.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 )
A、开始逐步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半殖民地化程度
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
3、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 )
A.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C.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D.标志着国民党的垮台
4、下边的照片摄于1945年的重庆,是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人唯一的合影。当时毛泽东亲赴重庆是为了( )
A.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B.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严重危机。西北形势严峻,东南警报频传。提出“先北后南,缓进急战”并成功收复新疆的是
A.左宗棠 B.李鸿章 C.曾国藩 D.张之洞
7、戊戌变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利益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兴办工厂企业
C.开办新式学校
D.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8、斯大林说:“在一战后,战胜国英、法、美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这种“战后和平制度”的实质是( )
A.英法维护世界和平的有效手段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体系
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D.美国称霸世界的表现
9、下列条约中,使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0、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让全国人民放心和信赖的子弟兵。我军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
A.海军航空兵
B.火箭军
C.战略支援部队
D.海军陆战队
11、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写了第一首白话文诗歌《两只蝴蝶》,由此推测胡适在运动中宣传
A.封建礼教 B.文学革命 C.马克思主义 D.三民主义
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有( )
①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②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
③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④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局部抗战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4、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是指太平天国( )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C.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D.没有充分的发动群众
15、下列哪个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办厂(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马关条约》
1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提到中国近代的一场战争,说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7、《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见证了时代风云、书写了社会变迁,勾勒出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196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标题应该为( )
A.《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
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C.《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决胜全面小康迈向新的征程》
18、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保持了持续的稳定和繁荣。这主要说明
A.必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实践
C.坚持“九二共识”不可动摇
D.经济特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19、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的目的是
A.打击美国
B.支援朝鲜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提高国际地位
20、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实现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属性是
A.想象的梦,靠美好的想象来实现
B.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C.自由的梦,人人可以实现自己的任何愿望
D.发展的梦,将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地址。
(1)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________。
(2)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地:________。
(3)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________。
(4)抗日战争期间,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________。
22、________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_______使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出现巨大变化。
23、________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很快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_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4、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存在约1300年的____,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25、“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解放黑奴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奴隶面前……”这位伟大的美国人是________
26、1851年1月1日__________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7、下图中的人物是________,他被誉为“_____________”。
28、口号:________。
29、中国近代史外国列强第一次进北京是在________战争,第二次是在________中。
30、1951年,_____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1956年底,______________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1、指出抗日战争结束的年份。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2、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影片《建党大业》的剧情,指出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
(2)假设要拍摄影片《建党大业》中共“一大”召开的场景应该选择哪个城市最为理想?
(3)影片《建国大业》着重介绍了发生在重庆、北平(北京)的重大事件。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事件的名称?
(4)两部影片承载了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历程,你从中能获得哪些感悟?
33、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中国屈辱的近代史开始了,那么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被迫开放的港口有哪五个,说出其中两个。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的“尖刀”代表的是什么军事行动?其领导人是谁?
(2)材料二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哪次战役?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能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