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肇庆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太平天国运动的农民革命领袖是(  )

A. 杨秀清   B. 洪秀全   C. 石达开   D. 洪仁玕

 

2、“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以下不属于浦东开放的意义的是(  )

A.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B.标志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C.带动了长江地区经济发展      

D.带动了长江三角洲的发展

3、“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与此挽联相关的是

A. 萍浏醴起义

B. 广州起义

C. 武昌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4、李宗仁将军曾说:“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他践行“抗日救国”的突出表现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会战

D.武汉会战

5、1927年,一声枪响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大幕,开创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一条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下列各项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三湾改编

D.井冈山会师

6、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狼狈逃出北京城的清朝皇帝是(   )

A. 康熙帝   B. 道光帝   C. 光绪帝   D. 咸丰帝

7、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吹响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号角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一五计划

D.十一届三中全会

8、圆明园从皇家园林变成图所示景象,印证了(       

                      圆明园残迹

A.英国侵略中国的行径

B.英法联军侵华的罪行

C.八国联军的野蛮掠夺

D.日本侵略中国的罪恶

9、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10、图片是历史的见证。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民族团结

B.祖国统一

C.国防建设

D.文化繁荣

11、湖南长沙有一座中山亭,用以纪念孙中山先生,在亭内最有可能看到的主题是(   

A.禁毒销烟先驱

B.黄海以身殉国

C.革命先行者

D.师夷长技以制夷

12、五四运动期间,镇压学生运动的政府是

A. 清政府   B. 以袁世凯为首的国民政府

C. 北洋军阀政府   D. 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

13、李鸿章晚年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是“虚有其表”、“纸糊的老虎”,这表明洋务运动( )

A.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

B.使清朝军队和战术逐渐近代化

C.有效巩固了清朝的统治

D.局限性在于只学技术未改制度

14、“大丈夫生于世间,宁可粗布以御寒,也要保持民族气节,不可为锦衣玉食傲无耻的帮凶和奴才.”在民主革命中为中华民族而牺牲的仁人志士有

①文天祥

②岳飞

③邓世昌

④李大钊

⑤刘胡兰

⑥雷锋.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③④⑤

C. ③④⑤⑥

D. ③④⑤

15、一位意大利人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它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这段话反映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A.客观上具有进步性

B.是法国大革命的开端

C.推动了意大利的封建化

D.破坏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果

16、毛泽东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彭德怀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指的是(     

A.解放战争

B.抗日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抗美援越战争

17、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有

①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②都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③都确定经济建设为中心

④都是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18、旧历辛亥年指的是

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19、邓小平曾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意在表明(     

A.“一国”是“两制”的前提

B.“一国两制”促进港澳地区繁荣稳定

C.海峡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国情的政策

20、在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背叛了革命,在1927年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被屠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了失败。在严酷的斗争和血的教训中,党深刻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以下事件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的是(       

A.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秋收起义

D.南昌起义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依据是( );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依据是( )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寄托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强国梦想,他们前赴后继,努力探索。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将下列图表内容填写完整。

 

梁启超的分期

 

史学界的观点

相关重大的历史事件

 

政治主张或口号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一期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二期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三期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2)个人的际遇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上海的张山(1845-1921年),一生的经历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以下工作生活场景有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是

A.20岁时,他被招进江南制造总局做工。

B.40岁那年春天,他在《申报》上看到了“公车上书”的消息。C.67岁那年他主动剪掉了自己的长辫子。

D.70岁时他让孙子给他读《青年杂志》上的文章。

23、把世界三大宗教的相关信息填到空中。

宗教

基督教

佛教

伊斯兰教

诞生时间

诞生地点

人物

 

主张

忍受苦难,死后升入“天堂”。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独尊⑩

 

 

24、19世纪70年代外国势力侵入新疆,清政府派________收复新疆;至________年,除伊犁外新疆的其他地区都回到祖国的怀抱;______年中国收回伊犁。

25、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交通运输建设取得很大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公路、______、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______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26、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第一部____类型的宪法;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____

27、洋务运动前期以“_____”为旗号,后期则打出“_____”的旗号。

28、______________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______________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29、定都天京:1853年,攻占________,改为天京,作为都城

30、公元1894年是农历________年,1898年是农历________年。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回眸过去,我们硕果累累,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不断探索,并在实践中找到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60多年来,在新中国的各条战线上都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模范人物,请列举出共和国发展史上曾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模范人物(至少三位),他们身上的哪些优良品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2)1980年,这里仅是3万多人的边陲小镇,此后它以罕有的建设速度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成为中国最令人瞩目的新生城市。这个“一夜崛起之城”指的是哪里?你认为他能够迅速崛起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至少答出2点)?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国实行了哪项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

(4)实现现代化,关键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科技应该先发展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发展教育,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答出2点)?

32、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因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运动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五四运动的历史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发生在哪一年?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是什么?

(2)五四运动爆发时,率先挺身而出,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行径,举行示威游行的主力军是谁?后来(6月5日及以后),五四运动主力又是谁?运动中心发生的变化是什么?

(3)五四运动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4)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五四运动的什么精神?

33、请列举新文化运动所提倡和反对的相关内容。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5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二、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1)据材料一、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2)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4)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

(5)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