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所示史实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
A.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
B.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
C.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D.标志着我国各地区实现了均衡发展
2、一位革命前辈曾参加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以下战役,其中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
①平型关大捷 ②徐州会战
③孟良崮战役 ④辽沈战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图所示的这位英雄模范人物是
A.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 B.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
C.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D.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4、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成荫”是指( )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C.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5、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规定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出现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这些变化体现出当时的
A.自由平等风尚 B.等级界限观念 C.民族风情特征 D.婚姻自主意识
6、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A. 第一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第一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 中共八大
7、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
A. 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 推翻了三座大山压迫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 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抢劫并焚毁圆明园
D.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10、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使得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得以维护
D.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
1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人的夙愿,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指的是
A.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 改革开放道路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2、文史学者宋云彬先生的日记中记载“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他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中共七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3、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计划经济体制
C.发展乡镇企业
D.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4、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法、美积极响应。但是列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由此可见,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列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C.英法趁火打劫,攫取在华利益 D.清政府腐败无能
15、下面是九(1)班同学为本期黑板报准备的内容。由此可知,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
A.反抗侵略的英雄
B.艰苦奋斗的楷模
C.改革开放的先锋
D.执政为民的公仆
1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的伟大作用在于( )
A.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思想基础
B.结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阶段
17、“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家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材料出自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海国图志》 D.《天演论》
18、小谭同学整理发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在2020年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时间 | 2014年 | 2020年 |
内涵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 全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即将实现
B.新发展理念实施带来了新的变化
C.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已提前实现
D.经济发展进入动力转换的新常态
19、某一主题为“历史悲痕、铮铮铁骨”的序厅雕塑,塑造出如天外陨石轰击清朝版图的造型效果,寓意砸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在该序厅我们可能会( )
A.了解到《南京条约》的条款
B.倾听到邓世昌的悲壮豪言
C.了解九龙区被割让的过程
D.认识东交民巷使馆界变迁
20、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
A.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B.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开放
D.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2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
22、中共七大确立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3、
(1)中国近代赔款最多的条约:
(2)中国近代割地面积最大的条约:
(3)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是洋务派创办的:
(4)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5)“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说的是:
(6)“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谁说的
(7)1894年,孙中山等人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
(8)辛亥革命以 作为指导思想。
(9)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
(10)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徐锡麟安庆起义的革命党人是 。
2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的时间是______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_______。
25、在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史上,诞生了一系列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法律文件。请你根据下列介绍写出对应的文件名称。
(1)标志着美国的诞生______
(2)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______
(3)法国大革命时期提出了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是______
(4)标志着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开始确立______
26、1945年,加速胜利的主要因素:(1)德国在欧洲战场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2)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3)美国向日本的_______、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4)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______。
27、1895年的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壶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一__________。
28、1992年__________(会议名称)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9、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_______。
30、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______》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_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31、1949年通过的哪部法律文件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列举两例我国目前建立的自治区。简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意义。
32、“九一八”后,国民党为什么要推行不抵抗政策?
33、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请问这里的说“历史转折点”指的是哪次战争?这次战争的胜利有何重要意义?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三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1)请你结合图片将下列一系列条款进行归类:
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②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④增开重庆等地为通商口岸
⑤开放广州、上海等地为通商口岸
⑥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图一:________;图二________;图三:________
(2)材料一中图二所示的事件之后,中国被迫割去哪些领土?图三所示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3)对材料二所说的“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有哪些?请列举2例。
(4)对材料二所说的“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也进行了艰难曲折的近代化探索。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
中国近代化历程 | 主要内容 | 相关重大事件 |
第一阶段 |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 ① |
第二阶段 |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维新变法、② |
第三阶段 |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 新文化运动 |
(5)从近代化探索内容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具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