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九二共识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九二共识”指( )
A.和平统一祖国
B.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C.加强两岸交流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法国某学者说,长征“保证了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存”。美国某学者也说,“长征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生存,也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取得最后胜利”。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
A.推动了中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B.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D.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该材料可用来说明太平天国的
A.目的 B.原因 C.过程 D.影响
4、我国保证人民行使权力的国家机关是
A.各级政治协商会议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C.各级政府和各级法院
D.各级检察院
5、建国初期,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
A.农民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B.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地主和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无力耕种
D.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迫切需要土地
6、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太原战役
7、他创办了一本著名的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曾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是《文学革命论》的作者。他是( )
A.胡适
B.陈独秀
C.蔡元培
D.李大钊
8、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这一生可能经历的事件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虎门硝烟;
⑥义和团运动
A. ①②④
B. ②③④⑥
C. ②③④⑤⑥
D. ④⑤⑥
9、很多人取名叫“国庆”,是因为出生在国庆节那一天,那么在这些叫“国庆”的朋友中,最大的在2017年应是多少周岁
A.54
B.55
C.56
D.68
10、《南京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的是
A. 允许英国在中国设驻领事
B.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C. 赔款2100万元
D.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1、中国有句俗话:“邻居好,赛金宝。”下面新中国的外交举措中,最能体现这一传统思想的是( )
A.改善与印度、缅甸等国的关系
B.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西藏问题
C.积极谋求重返联合国
D.加强与非洲独立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12、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巨变……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材料主要表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A.背景
B.过程
C.特点
D.意义
13、在党的十九大上,被确立为指导思想的是 (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
C.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4、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5周年,下列关于甲午战争的讨论,表述准确的是 ( )
A. 黄海大战中牺牲的左宝贵是民族英雄
B. 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辽东半岛人民遭受日本50年的奴役
C. 战争结束于1895年
D. 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5、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包括( )
① 顽固派竭力反对变法 ② 支持变法的光绪皇帝没有实权
③ 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 ④ 袁世凯选择支持慈禧太后和顽固派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6、“1912年元旦,下午6时15分,孙中山换乘马车去总统府,由黄兴和各省代表迎入内府。当晚11时,举行受任典礼。”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孙中山在日本组建同盟会
B. 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建兴中会
C. 袁世凯任中国国民党总理
D.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7、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当时,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A.乡镇企业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民营企业改革
D.外资企业改革
18、“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在卢沟桥事变中为国牺牲的将领有( )
①杨靖宇 ②佟麟阁 ③赵登禹 ④谢晋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下列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的是( )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诺曼底登陆
20、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 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在理论创新与制度建设方面创造性地提 出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⑤邓小平理论 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A.②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④
D.①②⑤
21、《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会议是 (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
2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1978年,安徽风阳小岗村农民实行____,自负盈亏,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获得了农业的大丰收。
2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和________制度。
24、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5、1988年,我国决定设立(_____)经济特区,该特区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26、《南京条约》割________________给英国;《北京条约》割__________________给英国。
27、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________
28、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进逼北京。火烧________三天三夜。
29、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是(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写了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30、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由京剧大师谭鑫培先生主演的京剧片《__________》。
3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关系对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十分重要。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51年以谁为首席代表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为新中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2)请写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修建的,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联系的公路两例。
(3)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2006年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铁路是什么?
(5)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民族关系。
32、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斗的历史是一个政党逐步走向成熟的发展史。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探索历程,探究下列问题。
(1)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的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什么转变?标志着什么制度在我国建立?
(2)改革开放先从农村开始,率先实行改革的是安徽的什么地方?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在哪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该理论是谁提出的?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出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
(5)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中学生应该做些什么?
33、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请回答:
(1)这个奋斗目标是哪一年,哪次会议确立的?
(2)这次会议确立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3)在这次会议上选举的领导机构名称叫什么?谁当选为书记?
(4)列举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三位即可)。
(5)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什么?
34、近代以来,有识之士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
——摘编自汪林茂《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材料二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救亡图存,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变为暴力反洋运动。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汪茂林对哪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请列举一例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工业。
(2)依据材料二指出,甲午中日战后中国出现的两种反应的动机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政治改制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3)依据材料三,“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为什么说“黑暗依旧”?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体现了哪个共同的主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何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