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固原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

A.继续进行阶级斗争

B.继续进行文化大革命

C.进行经济建设

D.进行土地改革

2、有人说,这场变革既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又得罪了军队和大多数知识分子,也没有顾及广大农民的利益,仅仅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所以短短三个多月就以失败告终。这场变革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国民革命

3、“两岸之道,维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我国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

A.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 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C. 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D.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将其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5、8月1日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这是为纪念(     

A.广州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湖南起义

6、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毛泽东说:“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立起一个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民主共和国。”这段话所反映的史实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的性利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西藏和平解放

8、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年后,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46年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

B.实现耕者有其田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C.此后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

D.土地改革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9、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第二次是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提倡实业救国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提倡民主、科学

10、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历史事件(     

①天京陷落   ②金田起义   ③定都天京   ④北伐与西征   ⑤永安封王   ⑥天京事变

A.①⑤③②④⑥

B.①④②⑤③⑥

C.②③⑤⑥④①

D.②⑤③④⑥①

11、某校学生在清明节期间去烈士陵园参观,共同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主持人介绍烈士事迹时,提到了孙中山先生对这次起义的评价:“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这个烈士陵园是纪念下面哪次起义的?(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绍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12、中国共产党诞生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不是偶然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强大势力,革命任务艰巨而又复杂,追切需要坚强的领导力量。可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主要是由于

A. 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结果   B. 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C. 共产国际的强力推动   D. 革命形势发展需求

13、在这场关乎世界和平、人类命运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作用。这表明,中国抗日战争(     

A.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B.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C.是海外侨胞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斗争

D.由国民党独立支撑起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14、《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1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文中革命“获得了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的发展

B.国共合作的实现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工农运动的发展

15、八国联军不包括下列哪一国(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奥地利

 

16、1958年,我国凭票证供应的商品由粮食、食油、棉布等五种增加到五十多种,到1965年又减少到只有粮食、食油和棉布三种。此变化得益于

A.工业化建设的基本完成

B.对外贸易的广泛开展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国民经济的合理调整

17、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生的重心转为(   )

 

  图一  南昌起义 图二  井冈山会师

A.在中心城发动起义

B.开始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C.向农村进军,建立革命根据地

D.深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18、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子、洋纱等用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其表明(  )

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了

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D. 近代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惠及乡村

19、对革命英烈的怀疑是对人类勇敢精神的背叛,英雄的名誉权,究竟谁来保护?以前,是家属愤起维护;现在,则是国家主动呵护。下列需要呵护的抗美援朝时期的英烈是

①黄继光                           ②董存瑞                    ③邱少云                    ④雷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1960,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一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  )

A.全面完成一五计划

B.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C.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D.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_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统一全国;________年,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2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且对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重大影响,该原则已经成为当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______

23、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________

24、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___;第一届政协会议决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___

25、______ 所率先锋第四军在北伐战争屡破强敌,第四军被称为“铁军”,他也因此被誉为北伐名将。

26、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冲向日舰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

27、1935年在北平爆发的“______”,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8、____________年,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建立____________。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方式:____________,社会主义改造创举是____________

29、观察下图

(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二次革命的首发地

B.宋教仁被刺的地点

 

30、1839年6月, _________ (历史事件)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 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历史课上,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洋务运动”的探究活动,小芳说“洋务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小明说“洋务运动的的代表人物是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你认为谁的说法是错的,请简要说明理由。

 

32、新中国成立后最初20多年,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建设过程中遭受了哪些曲折?为以后的建设积累了哪些经验教训?

33、在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中国近代史上,谋求制度变革、号召变法图强先进人物及历史事件是什么?

(2)在中国近代史上,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他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及指导思想是什么?

(3)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先进组织及其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结合上述问题及所学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

(1)请在答题卷上的方框内写出1934年红一方面军长征的起点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

(2)据图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那些困难?其行程有何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