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拉萨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各项属于北伐战争取得节节胜利原因的是(       

①国共两党的合作                      ②广大官兵英勇作战

③广大工农群众大力支持            ④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建国初年,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所有中国人的爱国热情都被调动起来,展开了捐献飞机、大炮、坦克的运动。对此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B.土地改革,保障民生

C.“一五计划”,工业起步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1960年,党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整。党中央提出调整经济的方针是

A.超英赶美

B.一大二公,政社合一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4、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其废止时间是

A.1900年 B.1912年 C.1905年 D.1922年

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材料中“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中日战争 D.三元里人民抗英

6、2020年6月23日(国际禁毒日)习近平在禁毒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一如既往、坚决彻底把禁毒工作深入进行下去,被誉为“禁毒第一人”的近代民族英雄是

A.邓世昌

B.左宗棠

C.谭嗣同

D.林则徐

7、“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材料中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是指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瑷珲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8、下面报刊主要宣传的新思想是

A.变法图强

B.扶清灭洋

C.仁政法治

D.师夷长技

9、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1927年《井冈山土地法》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三种方法分配之: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

1929年中共中央第二十八号中央通告

土地斗争的主要方式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而不是没收一切土地。

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A.随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而调整

B.重视发挥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

C.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标

D.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10、“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写的是

A.萍浏醴起义

B.武昌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广西起义

11、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涌现出一批“最可爱的人”,其中有

A. 焦裕禄、王进喜

B. 雷锋、王进喜

C. 焦裕禄、邓稼先

D. 黄继光、邱少云

12、某同学为制作手抄报搜集到的资料有“歼20战斗机”,“战略核潜艇”,“东风系列导弹”,“辽宁舰、山东舰航母”。据此可知,他的手抄报题目是(     

A.和平外交,独立自主

B.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C.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D.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13、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但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里的“初级阶段”开始于(       

A.土地改革完成

B.一五计划完成

C.三大改造完成

D.中共八大召开

14、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这些刻于12块铜牌之上的法律条文,是

A.在罗马帝国时期颁布

B.雅典民主政治特点的具体体现

C.罗马法制建设的开始

D.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形成的标志

15、某班同学编写“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主题课本剧,在收集的以下素材中,反映了广大农民抗击外来侵略风采的是

A.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B.关天培战死沙场

C.太平军大败“洋枪队”

D.道光帝下旨禁烟

16、周恩来同志曾对长征的意义作了形象的比喻:“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干和树根。懂吗?保存下了树干和树根!”材料中强调的是长征( )

A.扩大了红军的实力 B.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保留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D.宣扬了红军的主张,扩大了红军的影响力

17、《共同纲领》所起的“临时宪法”的作用,截止到哪一年?

A.1953年

B.1954年

C.1955年

D.1956年

18、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哪些是事实,哪些是结论。下列属于“结论”的是(   )

A. 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B. 英军占领香港岛

C.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19、1919年春夏之交,“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史称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20、“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其中“是役”是指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浙皖起义

D.武昌起义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_____的高潮。

22、1992年__________(会议名称)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建设的成就被世界各国誉为——

24、________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________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5、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_,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到1956年底,__________基本完成,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6、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_______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_______》,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7、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_______》。1945年。国共双方在重庆进行谈判,签署了和平建国的《_______》。

28、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_______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______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_______,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______

2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

 

时期

发展状况

原因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产生

洋务运动的开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

发展

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发展的黄金时代

短暂的春天

1、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2、___________的推动

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发展受挫,凋谢、萎缩

1、帝国主义卷土重来2、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30、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用他们的满腔热血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指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制度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请回答:

(1)1954年我国确立了怎样的根本政治制度?在基层民主建设、新型民族关系建设过程中分别确立了怎样的基本政治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哪一次会议?

(3)制度的创新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港、澳的回归成为哪一制度构想的成功实践?试分析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2、2018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7周年纪念。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7年是坎坷奋斗的97年,是成就辉煌的97年。

请回答:

(1)1926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首次合作,联合开展了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实现全国统一”为主要目的的什么战争?

(2)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而后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3)1934年至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留下了可贵的长征精神。你如何理解长征精神?

33、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百年华诞,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路走来,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也经历过波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纪念日。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事件。

(3)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事件。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会议。

(5)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的标志性事件。

(6)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确立的基本政策。

(7)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也曾走过弯路,有过失误,请举出一例。

(8)中共十九大上确立的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9)结合你学习的史实和今天我们生活的巨大变化,谈谈你的感想。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为工业革命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

材料二  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2)列举工业革命中动力的革命运输的革命的成就各一例,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发明创造分别是哪种新能源和新动力的应用?

材料四  世博大舞台

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一次世博会,通过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在晨厅中的千百台机械轰鸣声中,美国向世界宣布:“我来了!”

4)联系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的发展历程,说说1876年的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崛起的主要原因。

材料五  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

——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5)根据材料五,归纳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中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提出你的对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