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对此进行佐证的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D.日军旅顺港大屠杀
2、新华社特稿在《在历史的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86年回眸》中这样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节点。其中星火燎原指的是( )
A.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渡江战役的胜利
C.中共一大的召开
D.遵义会议的召开
3、有学者认为,只有争取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才能改变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恶性循环的命运。据此观点,中国改变“恶性循环的命运”的标志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开国大典的举行
C.一届人大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完成
4、由于它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错失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于是它后来居上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这段文字中的“它”是指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5、“一国两制”构想中最重要的前提是( )
A.武力统一
B.统一为社会主义制度
C.一个国家
D.两种社会制度并存
6、凌波同学正在收听评书《百年风云》,书中说到“水勇们听到命令,立即行动起来,忙绞起闸门,把海水灌入坑内。海水遇上生石灰,产生了高温,这大坑里就‘咕嘟咕嘟’开了锅啦!气泡连成片,浓烟冲上天,被销毁的鸦片随着海水流入大海,什么也剩不下了。”他收听的回目应该是
A.灭威风洋商发抖显志气虎门销烟 B.率军民加强防务守虎门首战告捷
C.拒禁烟群魔乱舞顶妖风钦差执法 D.牛栏岗引牛入圈平英团计平英军
7、解读图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的经济援助
B.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8、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的文章,提出要研究在新的实践中提出的问题。该文章被一些人指责为“砍旗”,但却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其得到支持的原因是该文章( )
A.深化了人们对计划与市场的认识
B.标志着邓小平理论体系走向成熟
C.有利于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D.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9、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人们发现,既然两千多年来都被视为奉天承运的“天之子”不过是压在人们心灵上的土偶……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深入人心。下列于此思想有关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袁世凯解散国会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⑤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④①③② C. ⑤①③④② D. ⑤④③①②
10、当时的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力量弱小。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作为落脚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这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
A.北伐战争
B.进军井冈山
C.土地改革
D.红军的长征
11、如图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年代尺,与序号①对应的史实是( )
A.俄国二月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中国成立
12、1947年的华北解放区,农民纷纷购买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主要是因为( )
A.中共七大的召开
B.抗日战争胜利
C.土地改革的开展
D.华北全境解放
13、张教授用“三民主义”的内容给自己三个儿子当笔名,他三个儿子的笔名应是
A.民主、民权、民生
B.民族、民权、民生
C.民主、民族、民权
D.民主、民族、民生
14、下图“1972年2月27日,招待尼克松总统的宴会”的史实反映了
A.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
B.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C.对中国外交和世界局势产生了积极影响
D.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15、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写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反映的基本线索是
A.侵略与反抗
B.中国半殖民地化逐步加深
C.中国人民不屈抗争
D.中国近代化探索
16、1937年8月13日,日本以8月9日一名日本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击毙一事为借口,出动大批海陆军和飞机进攻上海,此为“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由此打响了
A. 长沙会战 B. 武汉会战 C. 淞沪会战 D. 徐州会战
17、“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关门。”这首打油诗反应的历史事件是( )
A. 五四运动 B. 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8、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1953年起,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这里“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指的是( )
A.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B.“总路线”的提出和推行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通过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
19、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向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其中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先驱的是( )
A.鲁迅 B.陈独秀 C.毛泽东 D.李大钊
20、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的是( )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21、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周恩来总理在某国际会议上提出过类似的主张。这次会议是________。
22、【艰辛探索·曲折前进】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1965年9月17日我国首先完成了________,这项科技成就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23、近代百年的上海史,就是一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国近代化的见证。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词语。
(1)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军事企业 ____________ 和民用企业_______________。
(2)1897 年在上海创办了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的_______________
(3)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____》,向封建思想文化发起挑战。
(4)1927年,蒋介石勾结国内外反动势力在上海发动 ,破坏中国革命。
24、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1905年8月,孙中山领导在日本东京成立了______,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5、1905年,孙中山等人成立中国同盟会,地点是在_______。大会决定创办________,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26、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______会师;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确立了“______、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7、________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_____________成为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此,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了“弘扬爱国情共筑中国梦”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一路逐梦风雨兼程】
(1)小华同学在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逐梦历程时,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其中的片段,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
时 间 | 重大事件 |
1921年7月 | ______诞生 |
1923年6月 | 中共三大召开 |
1927年8月 | ______起义 |
1935年1月 | ______召开 |
【梦想绽放给力前行】
(2)在小组讨论中,小明同学就上述卡片所填的三个重大事件分别从“开天辟地”、“武装斗争”、“生死攸关”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请你据此也作扼要说明。
【同心筑梦气势如虹】
(3)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伟大复兴。通过探究和交流,你感悟到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哪些优秀精神品质?
29、目的:推翻________、孙传芳、________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0、中国人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______;二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______
31、在学习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单元的内容后,小明同学总结了这样一条线索:
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建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严重挫折。
(1)“工业起步”有何意义?
(2)“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3)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失误”?
(4)“严重挫折”指什么事件?
(5)谈一谈你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所得到的启示与教训
3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哪些准备?(具体列举5条就可,不具体不得分)
33、看图回答问题
1.图a中的人物是谁?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小说?
2.图b中的人物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他是谁?
3.图c中的人物又是谁?他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这三个人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参加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34、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侵略史,也是一部人民抗争史。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的主要事迹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各反映了什么事件?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的抗争。列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农民阶级的抗争运动和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各一例。
(4)结合以上资料,你有什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