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有三位同学分别就下列内容作了演讲,虎门销烟,哭泣的圆明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该演讲内容体现的时代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创办新式学校
D.推翻君主专制
2、20世纪20年代初期一次民意测验表明,爱吃中餐者占77%,爱吃西餐、中式西餐、兼食中餐者占23%。中西餐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民国饮食业的新格局。材料反映了民国时期( )
A.民主共和的进程
B.新式教育的出现
C.文学艺术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化
3、在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朽——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结束
B.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亚罗号事件”
C.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
4、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
A. 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C. 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D. 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
5、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这主要是因为 ( )
A.两次鸦片战争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B.两次战争中国都战败
C.两次战争目的和性质都相同
D.两次战争都是由英国发动的
6、1952年,辽宁省宽甸县农民在给毛泽东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农民实现“这个梦想” 的途径是(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
C.大跃进运动
D.联产承包责任制
7、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中,居于南北舆论领导地位的是( )
A. 《中外纪闻》、《国闻报》 B. 《时务报》、《国闻报》
C. 《洲学报》、《知新报》 D. 《天演论》、《变法通议》
8、1953年底,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内容是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不结盟运动 ⑤平等互利 ⑥和平共处。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⑥
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的外部原因是( )
A. 北洋军阀分裂,统治力量薄弱
B. 群众性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C. 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工业
D.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10、遵义会议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A.撤销了陈独秀的领导职务
B.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1、青年学生们高喊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这些口号相关的历史事件( )
A.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C.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D.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2、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在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真思考后,把思想解放视为“救国之要道”,于是他们( )
A.开展维新变法
B.创办《民报》
C.掀起新文化运动
D.成立中国共产党
13、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14、“众夷良莠不齐,遂有夹带鸦片、诱惑华民,以致流毒各省者……以中国之利利于夷……岂有反以毒物害华民之理?”这是一位钦差大臣写给维多利亚女王的信。这里的“夷”在19世纪40年代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国( )
A.丧失了所有的主权
B.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自然经济分崩瓦解
D.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
15、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以下对该会议表述错误的是
A.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B.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16、《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文中的“他"是
A.钟南山
B.钱学森
C.屠呦呦
D.袁隆平
17、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 B.天京事变 C.安庆被围 D.天京陷落
18、铭记英雄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下列哪一个人物不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
A.杨靖宇 B.谢晋元 C.左权 D.黄继光
19、戊戌变法的主要功绩在于:
A. 挽救了民族危机
B. 追求民主科学
C. 否定君王专制
D. 促进思想启蒙
20、下列人物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有
①王进喜②黄维光③焦裕禄④邱少云⑤雷锋⑥彭德怀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①
21、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_____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于1914年初解散国会,不久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22、1842年江南提督______在吴淞率众抵抗来犯英军,力竭牺牲。1912年,_____以同盟会为基础组建了国民党。
23、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号交接入列,增强了国防能力。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改名为________,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24、粉碎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________,转战陕北。________率领的西北野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________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________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5、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性事件
(5)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
(6)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7)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
(8)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件是
26、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三大改造中,采用公私合营的形式,改造___________业。
27、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1990年_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28、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1)1950年,我国开赴朝鲜战场的军队是________。
(2)1950--1953年,农民获得土地的法律依据是《________》。
(3)1956年,我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________阶段。
29、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_____》。
30、方针、政策、战略是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建设国家而在不同领域提出的,根据下列叙述写出我国不同时期制定的方针、政策、战略。
(1)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____
(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的创举是____
(3)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怎样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____
(4)新中国成立后,党提出的文艺方针是____
(5)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____
31、[党史篇章]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全国上下掀起来开展党史教育,下面我们也一起来参与检测自己学党史的成果吧。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做出了一个什么历史性决策?
(2)“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结构图请根据提示完成上面结构图中A、B、C处的内容?
(3)请写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别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的志愿军战士——
(2)20世纪60年代解放军好战士的代表一位一
(3)2013年深刻阐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33、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时间、领导人及失败原因是什么?
34、辨析史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诸人都为剿灭太平天国而建立殊勋,他们在借助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的“华洋会剿”中,亲眼看到了外国侵略者坚船利炮的巨大威力,从而感受到一种潜在的长远威胁。面临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他们……一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二是在中外“和局”的条件下,徐图中兴。
材料二:李鸿章……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
材料三:西方国家国土面积均不过千里或数百里,可是每年国家收入都以百万计,主要是收取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人口等税收。中国如果不早点变法,向西方学习,以贫对富,以弱对强没有不失败的。
——李鸿章
材料四:轮船招商局成立近十年间,将中国航运权成功收回五分之三,已有“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的美誉。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破除了西方人的封锁垄断。
(1)辨析材料一,请你判断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李鸿章的观点有什么变化?在这一观点的指引下,运动有何发展?
(3)根据材料四,请你谈谈史料表明洋务运动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