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正确的是( )
A.说明夏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B.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热量条件的差异
C.说明玉门关的条件不适合杨柳生长
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没有春季
2、某同学到新疆旅游,观看民族风俗表演。下列最能够体现当地民族风俗的是( )
A.
B.
C.
D.
3、下列分界线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不一致的是
A.一月份0℃等温线
B.400mm年等降水量线
C.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D.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黄河的“地上河”是指黄河的
A. 上游河床 B. 中游河床 C. 下游河床 D. 中下游河床
5、2021年10月31日,人类又一史诗级工程——川藏铁路建设进入工程实施阶段。川藏铁路是青藏铁路后的第二条进藏“天路”,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线路全长1838公里,总工期为11年。下图为“川藏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川藏铁路经过的地形区有( )
①四川盆地 ②横断山脉 ③青藏高原 ④黄土高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下列铁路干线中,没有经过成都的是( )
A.宝成线
B.成渝线
C.兰新线
D.成昆线
【3】川藏铁路的建设有利于( )
①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②加强青藏地区的对外联系
③提高青藏地区的运输成本 ④促进各民族交往与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是因为该河段 ( )
A.水位季节变化大
B.径流量较小
C.地势落差大,水流急
D.结冰期短
7、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人口超14.1亿人,下图为“我国2010年、2020年人口普查年龄构成占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
A.0-14岁人口比重下降
B.15-59岁人口比重上升
C.60岁以下人口比重不变
D.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
【2】图中信息显示( )
A.人口总数有所下降
B.人口老龄化加剧
C.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D.人口素质普遍提升
【3】符合我国国情的人口管理举措是( )
A.适当放开生育政策
B.禁止人口向特大城市流动
C.大量接纳国际移民
D.加快东部人口向西部迁移
8、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和相关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湖南省的气候特点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2】由a、b、c三种气候的分布及气候资料图可以看出,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 )
A.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B.冬季南北普遍高温
C.各地气温年较差大
D.各地气温年较差小
【3】引起a、b、c三种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地形地势
C.纬度因素
D.人类活动
【4】我国气候特征是( )
A.以温带、寒带气候为主
B.西部季风气候显著
C.气候复杂多样
D.热带气候最为广阔
9、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主要位于
A. 大洋中部地区 B. 大陆内部地区 C. 板块交界地带 D. 板块内部地区
10、下列关于我国能源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气东输”输送的能源是核能
B.水能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等河流的下游,东部沿海兴建了大批水电站
C.石油是我国第一大能源,石油工业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
D.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山西省的煤炭产量最多
11、下列城市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序,正确的( )
A. 北京、昆明、西安、乌鲁木齐
B. 台北、武汉、兰州、乌鲁木齐
C. 昆明、广州、呼和浩特、哈尔滨
D. 兰州、上海、拉萨、乌鲁木齐
12、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你知道下列春联中描述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吗( )
A.安徽省、广东省 B.河南省、江苏省
C.江西省、福建省 D.湖南省、湖北省
13、读“我国14个集中连片国家级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14个集中连片国家级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我国( )
A.东部季风区
B.地势第一级阶梯
C.西北地区
D.平原丘陵地区
【2】14个集中连片国家级扶贫攻坚主战场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是( )
A.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
B.地处山区,交通不便
C.地处人口稀疏地区,劳动力不足
D.地处内陆,降水稀少
【3】与其他地区相比,西藏自治区最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离海远
B.纬度高
C.地势高
D.人口多
14、外流河最终都注入
A.地下河 B.湖泊 C.沙漠 D.海洋
15、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A.“大散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分布
B.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
C.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
D.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16、下表是某年我国南、北方地区水土资源分配数据表,据表回答我国南、北方地区水土资源分布特点是( )
A. 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 B. 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多
C. 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 D. 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多
17、我国濒临(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8、下列有关中国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从纬度位置看,中国领土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无寒带
B.中国领土跨纬度广,南北方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农业提供了多样的条件
C.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由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D.目前,我国有23个省,4个自治区,5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19、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地势第二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A、昆仑山脉 B、祁连山脉 C、太行山脉
20、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其咽喉是
A. 马六甲海峡 B. 土耳其海峡 C. 霍尔木茨海峡 D. 白令海峡
21、西北地区主要位于大兴安岭以西,_____与_____以北,这里一半以上的地区年降水量不足_____毫米,这里河流多为_____河,是我国_____河的主要分布区。
22、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是 。
23、我国位于亚洲的____部,太平洋____岸。
24、请选择最佳运输方式(在表中用“√”表示)
货物类别和数量 | 起点至终点 | 铁路 | 公路 | 河运 | 海运 | 航空 |
500万吨铁矿石 | 澳大利亚—上海 |
|
|
|
|
|
10箱急救药品 | 北京—哈尔滨 |
|
|
|
|
|
1万吨煤炭 | 山西大同—秦皇岛 |
|
|
|
|
|
40吨西瓜 | 海林—牡丹江 |
|
|
|
|
|
7000吨稻米 | 武汉—重庆 |
|
|
|
|
|
25、我国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_______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_______,西部低。
26、在表中相应的位置填写我国四大高原名称。
高 原 形态特征 | 地势高峻 雪山连绵 | 辽阔坦荡 草场广布 | 地形崎岖 石灰岩广布 | 沟壑纵横 黄土广布 |
高原名称 |
|
|
|
|
27、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我国濒临的海洋是_______海、_______海、_______海、_______海。
28、武汉和成都纬度相近,但冬季气温 更高,原因是因为它北边的 (山脉)和 (山脉)阻挡了冬季风,使其受寒潮的影响较小.
29、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____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____和____
30、世界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 。
31、读“我国主要地形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
山脉:①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盆地:C____________。高原:B____________。平原:F____________。
(2)图中呈东西走向的山脉大致有三列:其中,中间一列包括________山脉和③;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也有三列,最西一列中最北的是________山脉。
(3)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一个突出特点,山区在经济发展中的有利条件是( )
A.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B.矿产资源丰富
C.有利于发展交通运输业
D.耕地面积广大,适于发展种植业
32、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兰考县位于黄河岸边(如图20),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在此泛滥改道。60年前,这里常有风沙、盐碱、内涝之患。1962年,焦裕禄来到这里担任兰考县委书记。带领人民栽泡桐、战风沙、治盐碱、除内涝,还为兰考人民的未来发展留下一个“绿色银行”。
材料二:兰考泡桐材质轻柔,结构均匀,不翘不裂不变形,耐蚀耐腐耐高温,被誉为“会呼吸的木材”。泡桐树被制成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泡桐树变成了“摇钱树”。
材料三:兰考县的土壤类型丰富,黄河水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灌溉水源。当地昼夜温差大,适合糖分的积累,特别适合蜜瓜的生长。因此这里出产的蜜瓜也被评选为“中国地理标志性产品”。
(1)“泡桐树”的种植在治理兰考自然环境的主要作用是____,兰考县位于黄河____游(上、中、下),历史上多次发生____ 灾害。
(2)兰考成为乐器之乡因为泡桐木质____,生态治理与民族乐器的邂逅对兰考的影响有哪些,请你从经济、就业、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作答____;____;____。
(3)请分析兰考蜜瓜成为“中国地理标志性产品”的原因是____;____。
33、读我国“冬、夏季节风向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甲表示的是我国的____(冬或夏)季风,受该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____。
(2)图乙表示的是我国的____(冬或夏)季风,受该季风影响期间,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是____。
(3)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________。
(4)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贺兰山一线。
34、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组织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选美中国”活动,由全国10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委会选出了102个(后增至114个)中国最美的地方,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最美景观】
中国地势有三个台阶,台阶转折处有两条大致由首尾相接的山脉构成的“楞”线。中国最美的景观多数分布在两条“楞”线上。“楞”上多美景,因为“楞”所处的区域正是地壳在内力作用下剧烈变化的地方,这里或断裂沉陷成谷成壁,或挤压抬升成山成岭,“大起大落”。只有大起大落,山才能怒,水才能急。“大起”的极高山,雪吻蓝天,冰乳大地;“大落”的河流,撕山成谷,断水为瀑。甚至溶洞也因“大起大落”的地势,既深又长。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山脉中,位于“楞”线上的是____和____。(填字母)
(2)材料中“甚至溶洞也因‘大起大落’的地势,既深又长”形容的地形区是____(填序号)。
中国最美景观最集中的地方是中国的西南——川滇藏的交会处……
(3)中国最美景观最集中的地方位于____(填地形区名称),该地形区是____高原和____盆地的过渡地带。
在“选美中国”排行榜榜上景观分布示意图中,我们注意到: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历史最深厚的地区,美景却是空白。
(4)我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历史最深厚的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级阶梯,该阶梯地形以____和丘陵为主。
35、家住上海的小华同学想利用暑期(7月份)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了四条游览线路。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路线①经过了我国面积最大的____平原,这里的作物熟制是____。
(2)线路②的目的地是____(省级行政区),经过了四类干湿地区,由此反映出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是:____。
(3)小华绘出了四条游览线路经过的某些主要山脉或地形区的示意图,其中绘制出现错误的是( )
A.
B.
C.
D.
(4)四条游览线路中,下列景象可能在途中看到的是( )
A.①线“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B.②线“沙漠驼铃映晚霞”
C.③线“蓝天白云,三河马在欢快地穿梭”
D.④线“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小华沿线路③到达拉萨附近,他明知道拉萨与上海纬度接近,可是他却还是准备了较厚衣物,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其原因: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