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南少、东北多 B.西南多、东北少
C.东南少、西北多 D.东南多、西北少
2、下列哪个现象出现时,是开展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时期( )
A.南亚西南季风盛行时
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时
C.北半球昼长夜短时
D.非洲草原上的动物向南迁徙时
3、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华北、东北
B.西南、中南、东南
C.西南、西北、东北
D.华北、华南、西藏
4、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基于我国古丝绸之路建立起来的以合作共赢、互利共进、互联互通为主题的新经济带。为了更好地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理环境,小明和几位地理爱好者计划“云游丝绸之路”。图1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气候类型”,图2为“荫房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地区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小明云游乌鲁木齐时,看到当地人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主要得益于该地( )
A.较低的气温
B.干燥的空气
C.较多的降水
D.较小的风沙
【3】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他们最有可能看到( )
A.乘雪橇的圣诞老人
B.驮着货物的牦牛
C.有阿拉伯文的地毯
D.穿着藏袍的喇嘛
【4】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立可以( )
A.消除区域间的差异
B.维护区域间的独立
C.统一区域间的文明
D.促进区域间的合作
5、下列地区中,严重缺水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山东丘陵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6、小祺去过很多城市,发现城市别称往往体现当地鲜明的地理特色。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城市别称,综合反映出我国( )
A.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B.各地气候差异显著
C.地形类型多种多样
D.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2】小祺对下列城市别称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冰城:位于北寒带,全年寒冷,多冰雪
B.山城:位于横断山区,多高山,起伏大
C.江城:滨临大江,位于长江和支流交汇
D.春城:纬度较低,终年炎热,鲜花常开
7、读图表3广州市人口统计数据,从中可知,10年来广州市的人口现象是
A.老年人口比重增大 B.人口大量迁出
C.人口增长率上升 D.人口总量在减少
8、我国关于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是( )
A.提升人口数量
B.提高出生率
C.实行计划生育
D.减小死亡率
9、读“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中国部分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反映的是( )
A.冬季南北温差大
B.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C.夏季气温从东向西逐渐降低
D.夏季气温从北向南逐渐降低
【2】将图中的①②③三个城市与左图中甲、乙、丙三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甲;②—乙;③—丙
B.①—乙;②—丙;③—甲
C.①—丙;②—乙;③—甲
D.①—丙;②—甲;③—乙
10、关于我国地形地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呈三级阶梯分布,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山区面积广大,适合发展种植业
C.第三级阶梯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D.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11、关于下列四个车牌号对应的省级行政单位正确的是( )
A.安徽、云南、上海、湖南
B.江西、云南、浙江、湖南
C.安徽、贵州、上海、湖北
D.江苏、四川、上海、江西
12、辽中南工业基地位于东北地区,对其经济发展的建议,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
A.靠海地区可发展造船业
B.大力开采矿产资源,为后续发展储备充足的资金
C.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振兴创造条件
13、我国水资源在季节分配上具有的特点是( )
A. 南多北少 B. 东南多西北少 C. 夏秋多、冬春少 D. 春夏多、秋冬少
14、2020年12月17日,携带着2公斤珍贵月壤的我国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落于内蒙古着陆场。探月任务涉及的主要产业,其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布局在矿产丰富
B.产生污染废弃物多
C.需大量廉价劳动力
D.从业者技术水平高
15、下列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A.干旱 B.洪涝 C.台风 D.地震
16、下列轮廓中,是我国面积最大省级行政单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7、某大学生骑自行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线路的旅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同学旅行的线路位于我国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该同学骑行至呼和浩特时,看到体现当地风俗民情的活动是( )
A.孔雀舞
B.手鼓舞
C.跳板
D.摔跤
【3】该同学自东向西骑行途中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大致为( )
A.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B.草原-荒漠-荒漠草原
C.荒漠草原-草原-荒漠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18、我国濒临的海洋中,位于热带的是
A.渤海
B.南海
C.东海
D.黄海
19、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是指
A.省、市、县 B.中央、省、县
C.省、县、乡 D.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20、下图能反映的地理规律是( )
A. 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B. 水资源南多北少
C. 河流流量的年际变化 D. 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21、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_______大陆东部,太平洋_____岸,海陆兼备。
2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 )个民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 )和东北地区。
23、我国陆地面积约________ 平方米,陆上与________ 个国家接壤,海上与________ 个国家隔海相望。
24、北京的经纬度位置 。
25、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以_____为主体,平均海拔在_____米以上,地形以_____、_____、_____为主。
26、我国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的界线大体是_________。
27、我国的34个省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________,2个特别行政区;自治区中,临海的是__________。
28、农业主要包括________业、________业、________业、渔业等部门。
29、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________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________%。
30、图中北回归线穿过的岛屿是台湾岛。 ( )
3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图为黄土高原位置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1)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包括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____(山脉)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
(2)黄土高原经流水长期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是世界上____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的气候原因是___。
(3)图中R河为____,流经黄土高原后,使其成为世界上___量最大的河流。
(4)对该地区的治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B.坡地筑梯田、沟谷修堤坝,实现土不下坡
C.禁止小煤窑的私挖滥采,减少对地表的破坏
D.无条件地扩大煤炭开采量,筹集治理环境的资金
(5)黄土高原孕育了黄土地独特的文化,图示的______是当地特有的传统民居。
32、读“我国地形类型比例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地形类型中,占我国陆地面积比例最大的是________。
(2)由图可以得到我国的地形特征是:地形类型多样,________面积广大。
(3)我国平原集中分布在________(东部/西部)地区,位于地势第________级阶梯。
(4)我国平原地区种植业________(发达/落后),城镇集中,是我国人口分布________(稠密/稀疏)区。
33、读长江流域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长江的支流A是________,B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________。C是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________。
(2)图中甲乙两河段相比,流速快的是________,水量大的是________,航运价值大的是________。
(3)图中丙河段,地势________,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道弯曲;这里的气候是________,降水季节变化大,所以历史上多发________灾害。
(4)长江的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被称为________;长江干流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运总里程的________。
34、阅读我国“珠江三角洲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河流:①____,海洋:②____;城市:③____,④____,⑤____;特别行政区:A____,B____。
(2)联系香港和内地的重要铁路线是____线。
(3)改革开放初期,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____为基本模式。
3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所代表的区域表示非季风区的是____,(填字母)。A区域干湿情况是____,
(2)读图分析,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____(海洋或陆地),盛行是偏____(南或北)风,带来温暖湿润气流。
(3)夏季风难以到达B区域的原因是:距离海洋较____(远或近),且受高大山脉的阻挡。
(4)“南水北调”反映了我国水资源具有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南水北调主要是将____流域的水调往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总趋势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