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度的“绿色革命”指的是( )
A.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B.推广天然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产品
C.改进灌溉技术,用传统粪肥代替化肥
D.引进培育作物品种,改进粮食生产技术
2、春节期间,当昆明的市民在欣赏鲜花时,哈尔滨的市民却在看冰雕,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我国跨纬度广 B.我国跨经度广
C.距海远近不同 D.我国地形复杂
3、下列选项中,最不符合我国气候总特征的是( )
A.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B. 气候复杂多样 C. 雨热同期 D.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近年来,无人机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无人机的质量非常小且性能优越,人们可以灵活调整无人机的飞行路线、飞行速度、喷洒高度,尤其在地形复杂的地区,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可以更好地提高农药喷洒均匀度,避免农药浪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述资料反映出我国( )
A.耕地面积广阔
B.农业生产技术越来越先进
C.农业历史悠久
D.农业只能依靠无人机
【2】下列地区中,需要无人机作业,避免农药浪费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5、下列关于人口增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会导致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
B.人口增长过快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和环境的保护
C.人口增长过慢,会出现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D.人口的增长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6、读图,农业生产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①地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
B.②地沿海利用沿海滩涂发展渔业
C.③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④地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
7、南宁轨道交通5号线工程于2021年12月16日上午11时正式对外开通运营,读南宁轨道交通5号线路图,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你想直接换乘地铁1号线到南宁火车东站,可以在5号线的哪个站换乘?( )
A.小鸡村站
B.明秀路站
C.广西大学站
D.那洪立交站
【2】地铁是铁路运输的一种形式,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地铁的缺点是( )
A.相比汽车、公交车,地铁的运输量大,避免地面交通拥堵。
B.耗资大,建造成本高,建设时间比较长。
C.隔音效果好,减少了车辆带来的城市噪音,相对来说比较环保。
D.节省土地,减少交通干扰。
8、2023年12月中下旬,我国大部分地区遭遇强势寒潮侵袭,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雨雪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寒潮是强冷空气活动带来的( )
A.地质灾害
B.气象灾害
C.热带气旋
D.洪涝灾害
【2】下列地形区中,受寒潮影响最频繁的是( )
A.云贵高原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9、下图示意2021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完成两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A.粤
B.闽
C.浙
D.辽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省级行政区域,其人口增长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劳动力更充足 ②消费市场扩大 ③环境压力减轻 ④社会养老负担减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平均每年有感地震达1500多次,比吃饭的次数还多,这是因为( )
A. 日本是个群岛国家,领土由很多岛屿组成 B. 日本处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C. 日本处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D. 日本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
11、下列河流有结冰期的是( )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闽江
12、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高原、山地 B.高原、盆地 C.盆地、平原 D.平原、丘陵
13、下列四图中能反映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看到某科考队在“黄河源”石碑处的照片后,推断出照片的拍摄地点是( )
A.位于西藏境内 B.位于唐古拉山脉北侧
C.位于青海湖滨 D.位于巴颜喀拉山北侧
15、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 )
A. 深圳 B. 北京中关村
C. 武汉东湖 D. 上海
16、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和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总量居世界第一,应坚持一孩政策不变
B.形成“大聚居、小散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C.黑河——腾冲线大致为我国人口分界线
D.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藏族
17、俄罗斯的面积在世界各国中排( )
A. 第一 B. 第二 C. 第三 D. 第四
18、我国农作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粮食作物的分布具有“南稻北麦”的格局
B.糖料作物的分布具有“南甘北甜”的格局
C.油料作物的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D.棉花生产形成了新疆棉区、黑龙江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三大棉区
19、《航拍中国》片头介绍:“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回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完成下面小题。
【1】“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说明了我国( )
A.邻国众多
B.海岸线曲折
C.岛屿众多
D.疆域辽阔
【2】“四季轮回的天地”“冰与火演奏的乐章”道出了我国( )
A.东西距离长,时间差异大
B.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显著
C.大部分位于高纬度,终年严寒
D.跨寒、温、热三带,光热条件好
【3】《航拍中国》拍摄到的民族风情与所属民族相符的是( )
A.那达慕大会——蒙古族
B.泼水节——满族
C.赛龙舟——维吾尔族
D.手鼓舞——土家族
20、我国既濒临渤海又濒临黄海的省份是
A. 冀、辽
B. 辽、鲁
C. 辽、苏
D. 冀、鲁
21、我国共有______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有23个省,5个自治区,______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22、 和 是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
23、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方法,最主要的是____,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最有效方法是____。
24、藏族人民多信仰________教,位于拉萨市的________是著名的宗教圣地。
2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于板块交界处, 比较频繁。
26、根据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域划分,完成填空。
(1)在下面的空格内填写相应的数字。
(2)我国领土的最西端位于 自治区,最东端位于 省
27、我国的民族分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错杂居的特点。
28、我国是个海陆兼备国,台湾海峡属 海,陆上交通有利于同 洲 洲,各国交往联系。
29、北京简称____,其城市职能是全国的____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30、5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____________
3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与B省区相邻的国家①是______,C省区简称是______。
(2)图乙中的工业基地是______,图乙中F是我国濒临的_______海。
(3)下图所示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与甲图中E地相吻合的是(________)
(4)图丙中联系杭州和上海之间的铁路线名称是___________;读图发现乙、丙两工业基地在分布上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
3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东北三省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东北三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大部分地区冬冷夏暖,雨热同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黑土分布广泛,为实现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材料三 东北平原湿地广阔,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平原湿地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今天人们又开始有计划地将“北大仓”变成“北大荒”,以保护这里的湿地。
(1)从材料一、二可知,东北平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自然条件:气候_____;地形____;土壤___;水源___。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_____。
(3)国家有计划地将“北大仓”变成“北大荒”,以保护湿地。保护湿地的措施有__、___ (填写字母)。
A.退耕还湿地
B.扩大耕地面积
C.大力发展家具制造业
D.建立自然保护区
33、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土地资源属于________(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2)我国主要土地类型分布________(均衡,不均衡),耕地和林地的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其中①表示南方耕地,以________(旱地,水田)为主,种植________(水稻,小麦)。②表示北方耕地,以________(旱地,水田)为主,种植________(水稻,小麦)。
(3)③表示________(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平原,山区)。
(4)④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草地,难以利用土地)。
3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光线一年中能够垂直照射两次的纬线是________。
(2)地球运行到C位置,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
(3)地球运行到A位置时,太阳光线垂直照射_______,(纬线)北极圈内会有_____现象。
(4)当你在6月27日坐在考场参加中考时,地球运行在_______之间位置。
35、读我国地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①_____高原②_____盆地③_____平原④_____平原
(2)⑨与⑥之间的山脉是_____山脉,④与⑤之间是_____山脉。
(3)②盆地处于我国第二阶梯,该地区以_____气候类型为主。
(4)①高原与⑥盆地的分界线是山脉。
(5)图中两条河流都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省。
(6)“我国绝大部分经济林木、2/3以上的农业人口和耕地,以及3/4以上的粮、棉、油生产都集中在东部地区”,请从地形方面分析形成东部地区这一特点的原因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