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我国四大牧区在自然条件方面共同的特征是( )
A.气候上都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B.降水丰富,河湖众多
C.都分布在黄河以北 D.都位于内陆的山地
3、青藏地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A.暖湿 B.高寒 C.干旱 D.炎热
4、春节前后,黑龙江省的哈尔滨还是一片冰天雪地,海南省的海口却早已是花的海洋造成两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季风影响
5、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②以种植小麦为主
B.雨热同期是①②共同的气候特征
C.杭州位于①区域而广东位于②区域
D.传统的交通工具①以船为主②以马为主
6、西亚和北部非洲的阿拉伯人喜欢穿白色长袍,下列解说正确的是
A.白色主要起到保湿保暖作用 B.白色主要起防寒保暖作用
C.白色主要起到反光不吸热作用 D.白色主要起到防风沙作用
7、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南视察,先后深入三亚育种基地、五指山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黎族村寨等地进行调研。下图为海南岛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其中“水库”体现森林的主要作用是( )
A.美化环境
B.防风固沙
C.调节气候
D.涵养水源
【2】黎族是海南主要的少数民族,黎锦、船形屋等是独具民族特色的地方文化产物。下列最能反映黎族生产生活的是( )
A.
B.
C.
D.
8、我国盛产伊犁马的牧区是
A. 青海牧区 B. 西藏牧区 C. 新疆牧区 D. 内蒙古牧区
9、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A.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
B.山区人口多,平原地区人口少
C.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密度小
D.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人口少
10、与祖国内地“前店后厂”的经济合作中,关于香港、澳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
B.资金充足,管理经验丰富
C.地狭人稠,廉价的劳动力丰富
D.在合作中,处于“厂”的位置
11、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请根据这句话意思,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做法与这句话不相符的是( )
A.出门时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B.用餐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C.购物时尽量使用环保袋
D.家庭用水时尽量一水多用
【2】下列资源中,既属于可再生资源,又可以更好地实现我国青山绿水的是( )
①太阳能②石油③风能④土地⑤核能⑦森林⑧煤
A.③④⑥⑦
B.①③⑤⑦
C.①③④⑦
D.③④⑤⑧
12、关于我国濒临的海洋及国家说法正确的是:
A.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B.我国的海域中,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C.我国最大的岛屿是海南岛
D.我国的邻国中,既是陆上邻国,又是隔海相望的国家是朝鲜和菲律宾
13、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山脉位于中国地势阶梯分界线上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关于图中地形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是内蒙古高原
B.②是黄土高原
C.③是东北平原
D.④是塔里木盆地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出我国地势( )
A.北高南低
B.南高北低
C.西高东低
D.东高西低
14、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下面图中表示青藏高原的是 ( )
A. B.
C.
D.
15、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的熟制是
A. 一年两熟 B.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C.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D. 一年三熟
16、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森林 B.阳光 C.石油 D.水泥
17、济南某季节天气预报中经常出现“”,其表示含义及盛行季节分别是( )
A.西北风二级,夏季
B.东南风二级,冬季
C.西北风四级,冬季
D.东南风四级,夏季
18、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主要原因是( )
①地域辽阔,跨多种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②河流湖泊众多
③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 ④各类土地资源齐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9、我国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多,是一个没有冬天的海岛;而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这种不同主要取决于( )
A.纬度位置
B.地形因素
C.海陆位置
D.洋流因素
20、国家版图是指一个国家行使主权和管辖权的疆域。2023年8月29日是第20个全国测绘法宣传日,今年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仍以“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为主题。图1为我国疆域简图,图2为钓鱼岛常态化巡航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疆域主题】
【1】钓鱼岛所属海域是( )
A.黄海
B.东海
C.南海
D.渤海
【2】我国在钓鱼岛周边开展常态化巡航的意义有( )
①强化周边岛礁及海域的有效管理 ②树立公民海洋国土观念
③治理海洋环境污染 ④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形区是_________。
22、香港与我国的________(经济特区)相邻,澳门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是________。
23、三江源地区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和________(河流)源区的总称。
24、我国人口最多的省是______。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省是____________。
25、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_______地区。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族。
26、从五带划分来看,我国领土大部分在________ 带,南部小部分在________ 带,没有 ________带。领土的最北端在________ 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处;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群岛的 ________ ;最西端在新疆的________ 上;最东端在黑龙江与________ 主航道汇合处。
27、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做好中游 _______高原地区的 ______保持工作.
28、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
29、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约与4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以东地区主要发展_________业,以西地区主要发展______业;东部季风区又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主要为_________以南主要为______________。
30、我国纬度最高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__,纬度最低的省级行政单位是___ _。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为我国气候类型图。
(1)A气候类型是____,D气候类型是____。
(2)B气候类型和C气候类型的分界线大致以____(填山脉)—____(填河流)一线为界。
(3)A、B、C地区夏季盛行从____洋吹来的东南风和从____洋吹来的西南风,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4)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____、____。
(5)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____位置、____位置和地形等。
32、读中国局部区域简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____(山脉),B是____河。
(2)图中甲地区的耕地类型以____(旱地或水田)为主,乙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
(3)京广高铁于2012年12月26日全线开通。从广州坐高铁到北京的旅行时间缩短至8小时左右。图中①②③④四条铁路线属于京广线的是____。
(4)坐京广高铁沿途能欣赏到的农业景观是____。
A.草肥马壮B.麦浪滚滚C.流动沙丘D.牦牛卧雪
(5)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区域是____。
A.甲B.乙C.丙D.丁
(6)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____。
A.甲─发展淡水养殖为主B.乙─发展种植业为主
C.丙─发展林业为主D.丁─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为主
(7)从上海运输2万吨钢材到重庆,应选择____。
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航空运输D.内河运输
(8)下列由秦皇岛港运往海口的货物,不可能的是____。
A.小麦B.苹果C.甘蔗D.煤炭
33、2014年7月15日(当地时间),“金砖国家”(①俄罗斯、②中国、③印度、④巴西⑤南非)领导人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第六次峰会。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南非位于______(南或北)半球,该国所在的大洲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_____河。
(2)图中虚线为极圈或回归线,字母A所在虚线的纬度是____。
(3)“金砖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被称为:“______”。(南北对话或南南合作)
(4)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列举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四国具有的共同点:____;___。(两点即可)
(5)“金砖国家”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填序号),热带雨林气候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高原海拔最高的是_______(填序号)。
(6)下列商品中,最不可能从俄罗斯进口的是______。
A.石油 天然气 | B.服装玩具 | C.木材 | D.铁矿 |
34、读图回答:
(l)图中A、B、C、D 所在的位置各是什么地形区?
A,_____ _____,B,___ _______ C,______ ____ D,_____ _____.
(2)图中①在地势哪一级阶梯?①_____ _____,图中②是________ __(山).
35、图为中国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山脉③的走向是____________。
(3)④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该地区最严峻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
(4)“南水北调”分东、中、西三线将⑤河流域富余的水调入缺水的____________、西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