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有( )
A.土地 B.水 C.森林 D.矿产
2、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在自转的是( )
A.昼夜长短不同
B.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C.极昼极夜现象
D.四季变化现象
3、下列对我国自然资源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分布均匀
B.区域水资源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河流径流量
C.土地、森林等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可燃冰等新能源都是可再生资源
4、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下图为“我国四省区轮廓及主要山脉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成语“秦晋之好”中的“秦”“晋”分别是图中的(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丁和甲
D.丁和丙
【2】四幅图中的山脉,属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乙图所表示的省区是( )
A.陕西省
B.山西省
C.甘肃省
D.黑龙江省
5、我国在地球上的半球位置是( )
A.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东半球
6、我国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 ( )
A. 90% B. 91% C. 92% D. 93%
7、以下海域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8、如下图所示的漫画反映的当前世界上的人口问题是( )
A.世界人口分布不均 B.人口停止增长
C.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D.社会扶养老人负担重
9、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 )
A.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B.大聚居、小散居、交错杂居
C.大散居、小聚居、集中分布
D.大聚居、小散居、集中分布
10、中国第十四届全运会于2021年9月在陕西省举行。前几届主办省区分别是江苏省、山东省、辽宁省、天津市。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域轮廓图中,表示第十四届全运会主办省区的是( )
A.
B.
C.
D.
【2】有关材料中提到的省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山东省人口在第七次人口普查时居全国第一;
B.江苏省简称苏,行政中心是福州
C.辽宁省濒临渤海和黄海
D.天津是我国位置最南端的省份
11、当你在山区考察旅游时,若发生大规模的泥石流,下列四种自救方式你应选择( )
A. 向发生泥石流的沟谷上游快跑
B. 迅速向发生泥石流的沟谷下游逃跑
C. 赶快躲在沟口大石头的后面
D. 快速向垂直于沟谷两侧的山坡上移动
12、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成为各大地形区间的分界。读下图,判断图中序号代表的地形区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东北平原——千沟万壑 B.②——黄土高原——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广布
C.③——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 D.④——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13、“独竹漂”是我国某少数民族地区一种传统民间绝技,当地山高水险,人们常他用一根楠竹或木头作为水上交通工具,后发展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下图为“独竹漂”,其发源地很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4、下列铁路干线属于东西向的是( )
A.陇海-兰新线 B.京沪线 C.京广线 D.京九线
15、下图为王老师讲“我国地势特征”时绘制了一幅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地势( )
A.东高西低,呈倾斜状分布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D.复杂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2】我国地势特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 )
①地势平坦,耕地资源丰富
②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丰富
③大河便利东西交通,沟通沿海和内地联系
④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有利于农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太阳能
B.土地资源
C.水资源
D.石油资源
17、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在上游峡谷建水电站
B.加固“水上长城”——黄河大堤
C.在下游植树种草,大坝淤地
D.在中游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18、亚洲是我们共同的家乡,也是世界第一大洲。这里纵横的山川和多样的文化,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一片天地。读亚洲简图和该大洲某区域人物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亚洲的主体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东半球
【2】人物景观图中的居民最有可能分布在图中的(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3】这里有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海拔最高的高原( )
A.东非高原
B.巴西高原
C.青藏高原
D.帕米尔高原
【4】亚洲的河流多呈放射状由中部流向周边海洋的原因是亚洲( )
A.降水丰富
B.面积广大
C.河流众多
D.地势中高周低
19、下列关于中国的位置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在北半球,东半球 B.中国位于太平洋的西侧
C.中国领土的最西端是曾母暗沙 D.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0、下列关于东北三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
C.土地贫瘠
D.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21、我国的领土面积约 平方千米,居世界第 位。
22、以水田为主的耕地分布在我国 地区(干湿地区)
23、土地资源属于________资源。在牧区,建设________,保护天然草场。
24、我国目前已经形成______、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等工业基地。
25、(题文)自然资源分为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资源。
26、高大的秦岭像天然屏障阻碍____(冬/夏)季风南下;秦岭以南属____(温度带),而秦岭以北属____(温度带)。
27、我国的人口密度 部地区大, 部小,分布不平均,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 人。
28、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________ ,关于其形成的原因,“________ ”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29、气象灾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地质灾害主要有:____、____、____。
30、从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上看,水资源属于________资源。
31、读湖南省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湖南的省会是____。
(2)____是湖南主要的粮食作物,____是湖南主要的油料作物。
(3)新建的张吉怀高铁,可以有效缓解____(铁路线)在湖南西部的压力,方便更多的人来湘西做客。
(4)湘西地处湖南边陲,是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景观,请你给来湘西旅游的游客推荐一处景点。______。
32、读长江和黄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和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主要是因为____。图中③代表世界上最大的____水利枢纽。
(2)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含沙量剧增,主要原因是黄土高原____(生态问题)严重,下游泥沙淤积,形成“____”。
(3)图中黄河干流A、B、C三个河段容易出现凌汛现象的是____。
(4)湖泊D____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5)虽然黄河的长度仅次于长江,但它的水量远远不及长江,黄河所在西北、华北水资源严重缺乏,为防治旱涝灾害、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国家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为保护水资源做些什么?____(至少一点)
3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泡桐长出致富路】
泡桐是一种喜光的速生树种,五六年就能长成大树,对干旱和贫瘠的砂质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开封市兰考县历史上曾因河流肆虐造成“三害”:风沙、内涝、盐碱,百姓穷困不堪。1962年,县委书记焦裕禄带领群众在沙地上种植泡桐,对风沙、盐碱的治理起到了关键作用,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图为兰考县位置示意图。
(1)读图可知,河南省地势特征是____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部黄河沿岸。
(2)“泡桐树”的种植,在治理兰考自然环境方面的主要作用是____(答出一方面即可)。
【生态治理与民族乐器的邂逅】
兰考泡桐材质轻柔,结构均匀,不翘不裂不变形,耐蚀耐腐耐高温,被誉为“会呼吸的木材”。泡桐树被制成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泡桐树变成了“摇钱树”。
(3)兰考成为乐器之乡是因为泡桐木质____。
(4)结合图文材料,从资源和交通两个方面,说明兰考县发展民族乐器制造业的有利条件____、____。
【金瓜银瓜,不如兰考蜜瓜】
兰考县的土壤类型丰富,黄河水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灌溉水源。当地昼夜温差大,适合糖分的积累,特别适合蜜瓜的生长。因此这里出产的蜜瓜也被评选为“中国地理标志性产品”
(5)请分析兰考蜜瓜成为“中国地理标志性产品”的原因有____、____(至少答两点)。
34、读“我国西北地区及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____。
(2)图中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气东输工程是将A地区丰富的___________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
(4)A地区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
(5)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6)本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严重
B.土地荒漠化严重
C.大气污染严重
D.水污染严重
35、读“世界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的是________(东、西)半球。
(2)赤道横穿A_________洲和C_________洲的大陆部分。德国科学家________从B________洋的两岸大洲轮廓的相似而得到启示,创立了大陆漂移假说。
(3)①________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B大洋,是北美洲和C大洲的界线。
(4)②、③两处,人口较稀少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人口较稠密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