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 )
A. 地势第一、二阶梯分界线 B. 人口地理分界线
C.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2、我国纬度最高和最低的省区的简称分别是( )
A.内蒙古、藏 B.黑、澳
C.新、台 D.黑、琼
3、对我国造成重大影响的两种气象灾害是( )
①地震
②寒潮
③台风
④泥石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下列不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的是
A.地表光秃 B.结构疏松 C.夏季多暴雨 D.开荒采煤
5、我国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界线是( )
A. 黑河——腾冲线 B. 漠河——腾冲线
C. 秦岭——淮河线 D.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6、泥石流属于自然灾害中的( )
A.地质灾害 B.气象灾害 C.洪涝 D.人为灾害
7、从拉萨到西藏重镇林芝的拉林铁路正在加紧施工。拉林铁路完全通车后,沿铁路旅游观光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
①远处美丽雪山 ②油菜和甜菜 ③稻田和棉田 ④骆驼穿行在沙漠中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8、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线是( )
A.陇海线 B.青藏线 C.兰新线 D.包兰线
9、我们平常所用的调味料——胡椒,是一种藤本植物,攀生在树木或桩架上。它只能生长在年降水量2500毫米以上的热带地区。完成下面小题。
【1】适合它生长的气候环境应是( )。
A.
B.
C.
D.
【2】在我国最能适合它生长的省区是( )
A.黑龙江省
B.北京市
C.浙江省
D.海南省
10、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深远,下列有关长江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A.为区域提供灌溉用水
B.为区域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
C.冲积形成沿岸平原,利于区域农业生产
D.长江上游水运交通便利,有利于对外联系
11、“河底日隆堤日高,黄河竟是天上涛”,这是河南开封人对身边滚滚而过的黄河的评价.此诗句描写了黄河( )
A.上游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B.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C.下游形成地上河 D.下游易发生凌汛
12、春节期间,小明一家人去欧洲旅游,他看到当地有很多人都戴着“十”字架,经常去教堂,他们信仰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13、2017年6月12日,台风“苗柏”登陆我国,给广东、香港等地带来狂风和大暴雨,当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台风是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主要影响我国的( )
A.华北地区
B.北方地区
C.东南沿海地区
D.西北地区
14、(2016·四川成都)成昆铁路连接了( )
A. 湖北省和江西省 B. 陕西省和四川省
C. 四川省和云南省 D. 福建省和江苏省
15、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多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
16、我国五个自治区是( )
A. 甘、桂、琼、台、新 B. 青、宁、新、吉、内蒙古
C. 内蒙古;桂、新、宁、藏 D. 粤、治、新、宁、内蒙古
17、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0月1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上,20余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共和国70华诞,向世界展示自信的中国。举国上下通过不同方式收看了国庆阅兵仪式,中华儿女都为强大的祖国感到骄做自豪。阅兵仪式在北京时间上午10点而不是上午8点举行,请你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可能是因为( )
A.我国领土东西经度相差很大,时差跨度大 B.我国领土南北纬度相差很大
C.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D.我国地形多种多样
18、“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曲唱出各族人民的心声。请你判断,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所在省(区):( )
A.广西 B.西藏 C.新疆 D.内蒙古
19、下列关于我国降水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B. 冬春季节多,夏秋季节少
C. 降水最多的地方在云南省
D. 降水的时间分配比较均匀
20、关于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中游
B.从河流长度来看,黄河为我国的第二长河
C.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泥沙主要来自中游
D.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易决口成灾,因此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加固大堤
2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主要是______;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______向______递减的特点,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办法主要是______工程。
22、我国共有_____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有_____个省,_____个自治区,_____个直辖市和_____个特别行政区.
23、我国水资源的分配特点是 __多,__少,年际变化大。
24、在春秋季节,东北地区经常受 (灾害性天气)影响,在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经常受 (灾害性天气)影响。
25、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分布密集,最重要的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和上海;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有很多优越条件,请任意写出两条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
26、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一般情况下平原适合发展________,山地适合发展________。
27、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生产部门之一,它可以把________ 和________ 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现代交通运输指的是使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飞机、管道等工具的运输。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________ ”。
28、将下列少数民族与其对应的风俗填在横线上.
①那达慕大会 A.朝鲜族
②长鼓舞 B.壮族
③三月三歌节 C.傣族
④泼水节 D.蒙古族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29、我国可以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分别是____、____、____、干旱地区 。
30、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2.95亿,约占世界总数的______,我国人口最多的省是_______。
31、读影响我国季风示意图,回答问题。
(1)受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夏季节盛行风向相反,把这种风向随季节而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_______气候,把受_______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
(2)据图可知,我国的降水集中在_______(季节),其水汽来源于太平洋和_______洋。
(3)如果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___。
(4)冬季,我国盛行偏_______(南或北)风,如果冬季风活动强烈,容易形成_______(灾害性天气);
(5)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
32、读香港、澳门图,回答下列问题。
(1)香港位于珠江口的____侧,其相邻的经济特区是____。香港由____岛、____、“新界”和周围众多岛屿组成。
(2)香港和澳门濒临我国边缘海中的____海。北京到香港的铁路线是____。
(3)澳门由____半岛、冰仔岛和路环岛组成,澳门主要的经济支柱是____。
(4)香港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祖国内地的优势是____;香港的优势是____。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陆上邻国:①____,②_______,③______;
隔海相望的国家:④___; 海域:⑧______,⑨______;
岛屿、半岛和海峡:⑤____,⑥__,⑦_______;
领土的最北端:⑩__________;
我国大陆海岸线达____万多千米,陆地面积约______万平方千米,仅次于_______、______两国。
(2)我国这种海陆兼备的地理条件,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______
34、读港澳地区概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河流、海洋:①______,②______。
(2)铁路、城市:⑤______(城市),⑥______(城市),⑦______(城市),⑧______线,⑨______线。
(3)特别行政区:③______,④______。
(4)香港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转向珠江三角洲比转向我国其他地区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5、梯田,诞生于山河之间,是大地上最美的等高线,用无声的语言讲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奇迹。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彭阳梯田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当地居民将坡地变为一层层平整的台阶和田埂,改变了地表坡度,改善了当地____的问题。请简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回答2点):____;人为原因(回答2点):____。
(2)如今,黄土高原经过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将下列治理措施的备选项序号填在图中相应的位置。
备选项:①修建水平梯田、建设林果基地②植树造林、种草③打坝淤地
(3)春天,婺源因金灿灿铺陈到天际的油菜花充满生机,有“中国最美乡村”之称,该地发展旅游业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以梯田花海打造摄影基地②大量修建宾馆,增加旅客承载力③以古村落带动乡村旅游④平整梯田,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据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中心区是元阳梯田。
(4)读图,哈尼梯田位于____省南部,下列关于哈尼梯田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选择填空)
①地处低纬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②合理利用地形,沿等高线开垦③全年利用河水,层层灌溉梯田④森林位于村寨上方,涵养水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婺源梯田、哈尼梯田区域饮食文化特色鲜明,与当地食材特别丰富有关,如竹笋、莲藕、鱼虾等食材鲜美可口、品种繁多,请指出该地区食材丰富的主要原因。(至少答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