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揭阳七年级质量检测地理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台湾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    )

A. 东部山地   B. 中东部山地   C. 中部山地   D. 西部平原

 

2、下表为我国第六次(2010年)和第七次(202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全国总人口(万)

年龄构成(%)

人口地区分布(%)

城镇人口比重(%)

0-14岁

15-59岁

≥60岁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第六次人口普查

133972

16.60

70.14

13.26

37.78

26.62

26.90

8.28

49.68

第七次人口普查

141178

17.95

63.35

18.70

39.93

25.83

27.12

6.98

63.89

【1】2010-2020年期间(     

A.0-14岁人口比重大幅度上升

B.15-59岁人口数量逐渐增多

C.≥60岁人口数量变化最明显

D.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缓慢

【2】据表中数据推测,中国(     

A.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

B.人口地区分布趋于平衡

C.东部地区以人口迁出为主

D.城市化已完成,城市人口不再增加

3、唐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船行之“快”主要是因为(     

A.行至下游,河面宽阔,利于船只行驶

B.行至中游,河道曲折,径流量大

C.行至上游、河道平直,船行不受干扰

D.行至上游,顺流而下,水流湍急

4、读“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图”,完成问题。

下列关于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分布在东部地区

B.都分布在沿海地区

C.都分布在沿江地区

D.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5、“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不知从哪天起,秋的画卷如火如荼次第展开,转眼间就醉了大半个中国”,如图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社策划的“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④四条寻秋路线中,跨越了我国三级阶梯的是(  )

A.路线①

B.路线②

C.路线③

D.路线④

【2】沿路线②向南寻秋的摄影师发现,越向南秋凉的迹象越弱,这是因为我国南北地区(  )

A.地势高低不同

B.纬度高低不同

C.海陆位置不同

D.地表形态不同

【3】下列图片,能反映包头市所在省区蒙古族人民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的是(  )

A.

B.

C.

D.

6、江西泰和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丘陵区。曾经水土流失严重,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生态立体农业模式让这里从荒芜之地变为生机勃勃的生态试点,如今千烟洲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在积极构建。读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三地的土地利用方式依次是(     

A.鱼塘、果园、农田

B.鱼塘、农田、果园

C.农田、鱼塘、果园

D.农田、果园、鱼塘

【2】该地形成“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劳动力

C.地形

D.气候

【3】该地种植的农作物最可能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甜菜

【4】千烟洲地区曾经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人为原因可能有(     

①过度放牧②采薪砍柴③陡坡开荒④种植果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5】千烟州适合种柑橘,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后才大规模种植,其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政策的大力支持

B.引进先进技术

C.市场需求变化

D.年降水量持续增加

7、下列各组山脉中,走向大致相同的有(     

A.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贺兰山

B.大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

C.横断山脉、昆仑山脉、武夷山脉

D.天山山脉、秦岭、武夷山

8、秦岭一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相一致的是(  

A.暖温带和中温带的界线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7月份0℃等温线

D.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界线

9、下图为“德国某聚落景观及当地居民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聚落最有可能是(     

A.工业城市

B.金融城市

C.农村

D.渔村

【2】不同聚落类型景观差别很大,其根本原因是(     

A.生产、生活方式不同

B.设施数量、规模不同

C.房屋高矮、密度不同

D.道路类型、宽窄不同

【3】当地居民主要为(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棕色人种

D.黄色人种

【4】当地居民信仰的宗教最有可能是(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喇嘛教

10、上海宝山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的最主要条件是( )

A.煤铁等原料和燃料丰富

B.气候条件优越

C.便利的交通和广阔的市场

D.农业发达,人口众多

11、1.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下图是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方地区太阳能贫乏区最多

B.西北地区属于太阳能贫乏区

C.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太阳能丰富区

D.青藏地区大部分属于太阳能可利用区

【2】大力开发太阳能会(     

A.增加生活负担

B.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C.降低生活质量

D.加重空气污染程度

12、读台湾省地图和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影响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A.纬度和地势

B.海陆和河流

C.地势和海陆

D.纬度和河流

13、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 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B. 上游兴修大中型水库

C. 下游培修、加固大堤   D. 中下游疏浚河道

 

14、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有(   )

A.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辽东丘陵

B.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

D.长白山地、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

15、读下图判断小河的流向大致是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向西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西向东

16、有一个大学生想去位于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应聘,他应该去(  )

A. 上海   B. 深圳   C. 西安—杨凌   D. 北京中关村

17、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读下图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

B.是中国的“南大门”

C.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

D.地形以山地为主

1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居住地的自然条件有较大改变

B.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C.生产力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D.经济发展缓慢

 

19、有关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秦岭﹣淮河一线与南方地区为界②地跨亚热带与暖温带③平原面积广大,耕地集中连片④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读中国行政区划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对中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国位于东半球

B.中国位于西半球

C.中国位于亚洲东南部

D.中国西临太平洋

【2】我国某一旅游胜地,有晾制葡萄干的 “荫房”、美味可口的烤羊肉串、规模宏大的坎儿井……该旅游胜地所在省区是图中的(          

A.A——内蒙古自治区

B.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C——四川

D.D——江西

【3】下列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A.①是印度洋

B.②是天山

C.③塔里木河

D.④崇明岛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盆地有________。(任意一个即可)

22、我国东部最高的山峰是台湾山脉的最高峰  山。

 

23、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

 

24、 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25、从上海经武汉到乌鲁木齐,最近便的铁路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的有规律变化上。

 

27、西藏的那曲,与江苏的南京,纬度相近,但气温差异大,主要原因是两地的____________不同。

28、山脉往往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天然界线,请你写出下列图中各字母表示的山脉名称

A   ;B   ;C   ;D  

 

29、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30、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该地区主要牲畜   被称为“高原之舟”。

三、解答题(共5题,共 25分)

31、【实践探究】

探究名称:我国工业的分布。

探究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沿江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重点发展工业,逐渐形成了东北重工业基地,并在中西部地区形成了一大批工业中心。改革开放后,新工业中心不断涌现,并形成了四大工业基地。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凭借自然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等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工业发展速度加快。下图为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图。

探究思考:

(1)从北向南,依次说出我国沿海地区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

(2)沿长江从上游到下游,写出我国主要的工业中心。

(3)归纳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

(4)影响我国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提出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具体内容是建设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二如图为我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分布图。

(1)北方防沙带:主要位于西北地区,该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

(2)黄河重点生态区:黄河中游流经的________(地形区)是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本区通过采取植树种草等________(选填“生物”或“工程”)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措施相结合,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3)长江重点生态区:长江________(选填“上”“中”或“下”)游落差大,水量丰富,蕴藏了巨大的水能资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联系了长江重点生态区与海岸带,其核心城市是________

33、读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代码代表的铁路线名称:

___________线(南北向干线),_______________线(东西向干线),_______________线。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铁路枢纽名称:

A__ _ _  _ __(河南省会);B_______ __ ___(甘肃省会);C___ _(四川省会)。

(3)图中铁路从____________省西宁市到西藏自治区________市,是我国建成的一条举世瞩目的高原铁路。

 

34、读“黄河水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__高原上的________________山脉,向东注入________海。

(2)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地点位于________(城镇),中游与下游的分界地点位于________(城镇)。

(3)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河段中,冬季最先结冰的是______(填数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_(填数码)。含沙量最大的是_____(填数码),该河段含沙量大的原因是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_______(地形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________

35、张家界市民中地理研学小组拟探究“影响河流特点的主要因素”。下面是该小组的探究程序,请你与该小组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探究主题:影响河流的特点

探究资料:“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图”“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我国等降水量分布图”

探究过程:

(1)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许多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在河流的阶梯交界处,是因为_____________

(2)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我国秦岭一淮河以____________(南/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秦岭一淮河以北的河流流量___________ (大于或小于)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

(3)植被对河流的影响: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年降水量超过800 mm,属于____________地区(干旱/湿润) ,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