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中,麻雀一天到晚总在不停地找食吃。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为了尽可能多地增加体重
B.为了储存更多的营养度过恶劣环境
C.用喙啄取食物,消化能力弱
D.为飞行生活提供大量能量
2、2021年底,中科院在华南地区发现了一种新化石并命名为——秀山恐鲎【hòu】(如图),该类动物体形庞大,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 )
A.鱼类
B.爬行动物
C.节肢动物
D.环节动物
3、图为1953年的米勒实验装置。米勒向装置中通入推测的原始大气成分,通过放电和照射紫外线的方法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获得了多种氨基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米勒实验属于对照实验
B.米勒实验装置中大容器A内模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它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主要不含氧气
C.米勒实验装置中大容器A内进行火花放电模拟闪电
D.根据米勒的实验,原始大气(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物质过程是可能的
4、《民法典》中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科学依据是( )
A.人类所有的遗传病都和近亲结婚有关
B.人类的遗传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C.容易导致男女比例失衡
D.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大
5、玉米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由种子的哪个结构提供( )
A.子叶
B.胚乳
C.胚芽
D.种皮
6、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科、属、种
B.亚门是介于界与门之间的一个分类等级
C.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
D.“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因此同一属的各种生物间亲缘关系最密切
7、蜥蜴的呼吸特点( )
A.完全用肺呼吸
B.用肺呼吸,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C.用体表呼吸
D.用鳃呼吸
8、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是( )
A.软体动物
B.节肢动物
C.脊椎动物
D.腔肠动物
9、某生物学习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动物甲、乙、丙完成绕道取食前的尝试次数分别是165次、32次、5次.分析数据可知,这三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从低到高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甲→丙→乙
10、小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图甲是显微镜的结构图,图乙是其观察到的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①和④放大倍数的和
B.转动图甲中②和③,可以调节视野的亮度
C.向上移动玻片可将图乙中⑦移至视野中央
D.⑧是气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染色方法有误
11、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是接种新冠疫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不会威胁人类健康
B.新冠病毒有细胞结构,能独立存活
C.新冠病毒经人工处理可制成疫苗
D.接种新冠疫苗可以预防流行性感冒
12、如图是三种动物的分类图,与图中所示内容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蚂蚁共同特征最多的是蝗虫
B.膜翅目的等级比昆虫纲大
C.图中缺少的等级只有“科”
D.图中蜜蜂所处的分类等级是“种”
13、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够遗传给后代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B.遗传是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性状上的相似性
C.具有隐性基因的后代一定会表现隐性性状
D.视觉正常的夫妇也可能生下患色盲的儿子
14、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并被后人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
A.巴斯德
B.法布尔
C.达尔文
D.列文虎克
15、下列哪种方法能比较好地观察到根毛? ( )
A.拔出一棵小树苗,用放大镜观察
B.拔出一棵草,用放大镜观察
C.挖出一棵草,用水洗净泥土,再用放大镜观察
D.取几粒小麦种子(或其他种子),进行培养,当幼根长出“白毛”时,再用放大镜观察
1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鸿鹄又名大天鹅,每年都要从西伯利亚到荣成天鹅湾等地越冬。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大天鹅的迁徙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社会行为
D.繁殖行为
17、环保爱好者在制订保护东北虎的行动方案之前,需要先进行广泛的调查,其目的不包括了解( )
A.东北虎的生存数量
B.东北虎的生存地区
C.东北虎的药用价值
D.东北虎的生活习性
18、接种疫苗是构筑群体免疫屏障的有效措施。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接种疫苗属于( )
A.切断传播途径
B.控制传染源
C.消灭病原体
D.保护易感人群
19、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①体表有鳞片或甲 ②完全用肺呼吸 ③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 ④卵生,卵外有坚硬的卵壳 ⑤皮肤裸露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⑤
D.④⑤
20、下列关于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骨和肌肉都轻且薄,减轻体重
B.有喙无齿,消化能力弱
C.在肺和气囊内都进行气体交换
D.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恒定
21、将下列问题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相关问题之后:
(1)涡虫比珊瑚虫高等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蛔虫比涡虫高等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蜥蜴比青蛙高等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有口有肛门 ②身体包括三个胚层 ③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
22、鸟卵既可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供胚胎发育需要;又有卵壳、卵壳膜的保护,能减少________的丢失。这都有利于鸟类在陆地上繁殖后代。
23、在遗传学中,___________叫做这个个体的________;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叫做这个个体的_______。
24、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将生物分门别类,遵循这个原则,生物学家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依次按照从小到大分为7个等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 、
、 等。
26、常见的植物大多是_______植物,它们适应环境能力强,分布广泛,在现存的植物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27、人体的免疫包括 (生来就有的)和 (后天获得的)两大类型。
28、经过人工改造的生态系统往往是不稳定,这类生态系统的平衡需要 来维持。
29、在观察病毒时发现,病毒不能_____,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______内。
30、小组讨论时,有四位同学分别说猫属于哺乳纲、猫科、食肉目、动物门。请你按照分类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对它们进行排列 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 。
31、将下列生理现象与其形成原因连线。
32、《本草纲目》是明朝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 )
33、下图一表示人的生殖和发育部分时期的流程图,图二为某地男性不同年龄段身高增长数与生长激素水平对照图。请回答:
(1)图一过程B的场所主要是___,过程C称为____。
(2)人的性别决定在______形成的时期,理论上讲,生男生女的比例应为______。
(3)由图二可以看出,青春期身高增长最快的时候,对应着生长激素也最多,可以推测生长激素的一项功能是______;此时期,应保证______的均衡、合理。
(4)生物世界中,物种的延续直接依赖于生物的______,这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34、图是人上肢肌肉的协作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是_______肌。
(2)该图表示人体屈肘动作,①和②的状态分别是收缩和舒张状态。屈肘运动时,骨骼肌接受了神经传来的兴奋而收缩,牵引骨绕着肘关节活动。当手臂自然下垂时,感觉比较轻松,因为此时①处于舒张状态,②处于_______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