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体通过运动系统来支持身体和完成各种动作,运动系统的组成是( )
A.皮肤、骨骼肌、骨
B.骨、关节、骨骼肌
C.关节、骨骼
D.骨膜、骨质、骨髓
2、下列食品的制作过程中利用了微生物发酵的是( )
①压榨的菜籽油;②精美的葡萄酒;③无添加剂的酱油;④香味浓郁的五香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下图是男、女部分生殖器官发育趋势图,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女孩性器官开始发育的年龄比男孩早
B.性器官迅速发育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
C.10岁之前男、女性器官的发育都很缓慢
D.青春期是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
4、海岸边的乌鸦常以螺蛳、贻贝为食,它们物色到食物后,就用喙衔起食物飞到一定的高度,张口将螺蛳摔落在岩石上,待结实的硬壳破裂后,再飞下来享受美味。乌鸦的这种( )
A.繁殖行为
B.攻击行为
C.领域行为
D.取食行为
5、“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形象地描绘了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繁茂景象。下列关于绿色植物主要类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B.苔藓植物有根密集生长在阴湿地面上,是拓荒先锋
C.蕨类植物出现了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D.种子植物的生殖脱离了水的限制,因此更适应陆地生活
6、下列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是对不同生活环境的适应
B.一块骨骼肌属于器官,在运动中起动力作用
C.小狗做算术是学习行为
D.学习行为能遗传给后代
7、下列行为中,属于动物学习行为的是( )
A.蜘蛛结网
B.蜻蜓点水
C.红雀喂鱼
D.鹦鹉学舌
8、引起胃炎和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细菌,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细胞生物
B.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进行分裂繁殖
D.可用芽孢繁殖后代
9、2023年4月,某地部分游客均出现呕吐症状,经调查分析,该症状为诺如病毒所致。下列关于诺如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植物病毒
B.具有遗传物质
C.只能寄生生活
D.营养方式为异养
10、中国拥有悠久的茶文化。茶小绿叶蝉是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如图是其发育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B.防治的最有效时期是成虫期
C.若虫的生活习性与成虫的完全不同
D.茶小绿叶蝉与家蚕的发育过程相同
11、蘑菇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是世界上人工栽培较广泛、产量较高、消费量较大的食用菌品种,下列有关蘑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蘑菇是多细胞真菌,通过芽孢繁殖后代
B.蘑菇属于原核生物
C.蘑菇的菌体是由菌丝构成的
D.蘑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2、图中甲是在有光照条件下验证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装置;乙和丙是另2个装置,通常可作为甲的对照实验的装置是( )
A.只有乙
B.只有丙
C.乙和丙都是
D.乙和丙都不是
13、下列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不对应的是( )
A.鸟有气囊,在飞行时可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
B.蜥蜴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C.青蛙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呼吸
D.蛔虫的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可以防止被人体消化液消化,起保护作用
14、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该实验的变量是( )
A.空气
B.瓶颈
C.细菌
D.肉汤
15、如果用如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 1 | 2 | 3 | 4 |
A | 被子植物 | 裸子植物 | 双子叶植物 | 单子叶植物 |
B | 微生物 | 真核生物 | 真菌 | 乳酸菌 |
C | 动物 | 无脊椎动物 | 节肢动物 | 昆虫 |
D | 纲 | 科 | 目 | 种 |
A.A
B.B
C.C
D.D
16、如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
B.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互相配合活动的
C.②分泌的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D.③从⑤中滑出的现象叫脱臼
17、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吃梅止渴
B.老马识途
C.谈虎色变
D.惊弓之鸟
18、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必须及时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 )
A.呼吸运动
B.出汗排出
C.尿液排出
D.大便排出
19、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类型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猫头鹰夜间活动——节律行为
B.松鼠将采集的植物种子暂时储备起来——取食行为
C.狮子和鬣狗相互撕咬——攻击行为
D.草丛中的蝗虫是青绿色的——防御行为
20、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打断瓶颈后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
B.肉汤中的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C.此实验证明肉汤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D.肉汤中的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21、长期阴雨天,农田积水,若不及时排水,淹水的旱生作物很快死亡,是因为植物根的__________作用无法进行的缘故;放置时间长的萝卜会空心,就是因为萝卜的呼吸作用,分解了大量的____________的缘故。
22、如图是尿的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1、2、3组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
(2)血液流经【1】______________时会发生过滤,在【2】_______________中形成原尿。
(3)原尿流经【3】肾小管时,全部的____________、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其余成分形成尿液。
(4)尿液中出现红细胞,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发生病变。
23、“转基因鼠的获得”,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决定___________。
24、(1)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我国淡水鱼有1000多种,其中有著名的“四大家鱼”_____、草鱼、鲢鱼、_____
(2)鱼生活在水中,体表常覆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_____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_____的协调作用游泳
25、哺乳动物的牙齿有_____、_____和___的分化。牙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26、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对动物行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很多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些重要行为丢失,如野马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生条件下的饮水能力,把原先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拉向水坑,一步步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从而恢复野马的野外生存能力。
材料中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________获得的行为。
27、昆虫的_____不仅具有起保护的作用,还能起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需要定期_____.
28、分析“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实验,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蚯蚓对土壤的翻耕作用”实验,发现土壤变得疏松,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2)下面是生物小组的同学设计的两个对照实验,来探究适合蚯蚓生存的环境。
①实验一的变量是______,实验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应该是:蚯蚓喜欢______的生活环境。
29、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其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___________,称为________。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如病原体、移植器官等异物)称为_________。
30、水葫芦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生长的植物,原产南美洲,在原产地有200多种天敌。它被引入我国用于净化污水,后来漂入自然水域。近几年,疯长的水葫芦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杀手”。以云南昆明滇池为例,水葫芦几乎覆盖了整个湖面,使很多滇池当地水生生物绝迹。
(1)水葫芦在原产地有______控制其数量,不会造成危害。
(2)水葫芦覆盖滇池整个湖面,滇池当地很多水生植物会因为缺乏______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水生动物随之因为______而死亡。这种外来生物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叫______。
(3)请提供1种治理滇池水葫芦问题的方法______。
31、将下列植物名称与它们所属的类群用线连接起
32、鱿鱼、鳄鱼、金鱼、章鱼、甲鱼、鲨鱼都属于鱼类。(___)
33、学校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验中学的张丽同学特别喜欢观察和思考,能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有趣现象并能进行深入了解。
(1)张丽同学周末回家经常发现①父母将猪圈里的粪便清除后,放入沼气池中,②父母在大棚里养了一箱蜜蜂,前者是利用了________ 能够分解有机物,产生________,它是一种清洁能源,后者大棚中养蜜蜂的目的主要是 ____________
(2)张丽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双眼皮、大眼睛、虹膜是黑色的。这些性状是由存在于遗传物质 _______ 分子上的基因控制的。
(3)多指、正常指是一对相对性状。A控制显性性状,a控制隐性性状。如图为张丽邻居家的一张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①多指为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②邻居第二代7号的爸爸、妈妈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 其丈夫6号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__________
③图中第三代小明是正常指,但他父亲却是多指,在生物学上这叫 ___________
④小明父亲把多指基因传递给妹妹的“桥梁”是 __________
34、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以来,就有“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说法.2010年,在青海玉树地震抢救安置工作告一段落后,为了防止地震后出现疫情,地震救灾的重点转向了卫生防疫.据有关资料显示,与灾害相关的传染病发生率较高,发病病种包括甲肝、戊肝、麻疹、狂犬病、痢疾、疟疾、流行性腮腺炎等.
材料二:玉树震灾发生之后,在政府的组织和救援者的帮助下,当地灾民采取了一系列防疫措施:①保护水源;②食物煮熟后食用;③消灭蚊虫;④对患病者及时隔离治疗等.
材料三: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还给重点区域内的儿童、小学生和60岁以上老人集中接种甲肝、乙脑疫苗,或口服霍乱疫苗等.
(1)“材料一”中提到的疾病都是由_____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_____的特点,属于传染病.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各不相同,其中甲肝、痢疾等消化系统传染病通过_____传播;疟疾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其传播途径是_____传播.
(2)“材料二”中提到的传染病预防措施,①②③属于_____;④属于_____.
(3)“材料三”中提到的疫苗进入人体后在不引起疾病的前提下,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_____,从而将入侵的病原体清除.这种免疫属于_____免疫.
(4)假如你是一名救灾现场的志愿者,给病人打针、服药前,一定要认真分析药品标签或者仔细阅读_____,绝对不能盲目用药;如果发现某人上臂肱动脉受伤出血,应在病人受伤血管的_____(填“近心端”或“远心端”)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