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经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
和
的两个人,问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分别为( )
A.
B.都是
C.都是
D.
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同日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海市蜃楼
B.水面“折”枝
C.水中倒影
D.手影
3、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将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面,其作用之一可以使照射到墙壁上的光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这是利用了光的( )
A.直线传播
B.色散
C.镜面反射
D.漫反射
4、共享单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关于小秦骑共享单车上学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骑行过程中,相对于自行车小秦是运动的
B.在骑行过程中,相对于路旁的建筑物小秦是运动的
C.小秦骑行的速度最高可以达到50m/s
D.小秦骑行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5、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 )用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揭开了颜色之谜。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沈括
6、下列关于中学生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平均身高约为180mm
B.正常体温约37℃
C.正常脉搏1min跳动150次
D.平均质量约为100kg
7、小明五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为18.52cm、18.52cm、18.10cm、18.50cm、18.5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B.18.50cm中最后一位“0”无意义,可以去掉
C.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D.最后结果应记作18.43cm
8、小明上学时外面下着雨,他坐在由南向北行驶的出租车里发现,车窗外的雨点飘落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则关于风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由东向西的风
B.一定是由西向东的风
C.一定是由南向北的风
D.一定是由北向南的风
9、把频率为256Hz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示波器展现的波形如图所示。若把频率为512Hz音叉发出响度相同的声音信号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其波形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10、用刻度尺测量一个正方体的边长,如图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11、如图所示,当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时,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下面哪一幅图能正确表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 )
A.
B.
C.
D.
12、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水中铅笔,水面折断
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
C.雨后天空,弧状光带
D.井底之蛙,所见甚少
13、下列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的是( )
A.一个苹果被带到中国空间站
B.一块橡皮被擦掉了一大半
C.一张A4纸被搓成纸团
D.一冰块在密闭的试管中熔化成水
14、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处冒出“白气” B.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
C.由于温室效应,北极冰山慢慢消融 D.利用干冰制造“烟雾缭绕”的舞台效果
15、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红、白糖加少许饴糖为原料。将糖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用小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便完成制作,如图所示。在糖画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熔化后凝华
C.先液化后凝固
D.先液化后凝华
16、如图所示,“绳索攀爬”是消防员日常训练中的重要项目之一。某消防员的体重为G,若他从二楼竖直向上匀速攀爬到三楼的过程中受到绳子的摩擦力为f,则( )
A.G可能小于f
B.G一定小于f
C.G可能等于f
D.G一定等于f
17、最早用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伽利略
C.爱因斯坦
D.阿基米德
18、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
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橡皮筋嗡嗡作响,橡皮筋在振动
B.把正在发声的闹钟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闹钟发出的声音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会激起水花
D.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19、如图所示,小方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D.将透镜靠近提示牌,看到字的像变大
20、如图所示,小明通过平面镜观察到了蜡烛A的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人能看到A的像,是因为A的像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
B.若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则蜡烛的像位置不变
C.蜡烛A远离平面镜,所成的像变小
D.若蜡烛以2m/s的速度远离镜面,则像远离蜡烛的速度也是2m/s
21、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不正确的说法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微弱的声音
C.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D.向暖水瓶中灌水时,发声体是水面上方的空气柱
22、如图所示,是表示物体运动规律的图像,其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23、下列实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B.利用超声波清洗镜片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D.古代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判断悬崖的距离
24、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1000米径赛项目在武汉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跑1000m的运动员会在前100m加速到最佳速度后匀速,在快到达终点前200m处又开始冲刺加速。运动员在匀速运动阶段的图象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5、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折射角为∠___(选填“1”、“2”或“3”),分界面为________(选填“①”或“②”)。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6、在水中桌面上:固定两根平行的小木棒,在小木棒上问隔一定距离放置两个乒乓球.小强向两个后乓球中间的间隙用力吹气,则两乒乓球将______________,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内是: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_______。
27、“刷脸支付”(如图甲)是基于人工智能、机器视角、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的新型支付方式,它通过摄像头来捕捉人脸信息,不再需要手机、钱包、信用卡就可以完成支付过程,小雅刚尝试完成这种新型支付方式后回去请教了物理老师,得知支付机器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于是她找来一个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来模拟支付装置的成像规律,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小雅应将光具座上的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28、小童对音叉的振动实验,进行了如图改进,甲、乙为两个相同频率的音叉,B是粘在甲音叉叉股上的小平面镜,C为一较大的平面镜,A为固定的激光笔,D为天花板.实验时,用橡皮锤敲打一下音叉乙,听到声音的同时,会观察到天花板上的光斑位置发生变化,说明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若在月球上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光斑位置变化.
29、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可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下图是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光路图,但没有标明光的传播方向,图中入射光线应该是_________(填“AO”“CO”“BO”);以“O”界点,_________侧为水 ,填(“上”“下”“左”“右”)
30、如图是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的三种情况。甲图是天平中间指针位置,它表示_____,乙图中出现的错误是_____,丙图是正确测量得到的结果,其读数是_____。
31、小李感觉身体不适,小张陪着他到医院去看医生.测试体温后,小张说:“体温38度”.小李看了看体温计如图所示,告知小张:“我的体温是_____”
32、利用如图所示的斜面将重500N的物块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端,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250N,斜面长0.5m,高0.1m。拉动物块过程中有用功为______J,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N;若增大该斜面的倾角,再次将物块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端,斜面的机械效率会______(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33、彩色电视机上的丰富色彩都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叫______。
34、如图所示,是小明的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其镜头对光线有___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用这架相机拍照时,若拍完远景再拍近景,镜头需要向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胶片的方向移动;胶片上所成的像与显微镜的目镜所成的像,它们的性质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35、小温和小宁想测石块的密度,器材有:天平,砝码、烧杯、足量的水、胶头滴管。他们经过思考,进行下面的操作:
(1)小闻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______调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如果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向______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中会造成测量结果比实际质量小的是______。
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就开始测量
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使用己被严重磨损的砝码
D.读游码时以其右端所对刻度为准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g。
(4)为了测石块体积,他们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操作:
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标记好水面的位置,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3g。
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调节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水、石块全部的质量为145g。
通过计算,石块的密度为______
。
(5)实验结束后,他们进行讨论:若b操作中水面高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
36、用独轮车搬运泥土。设车斗和泥土的总重G=1000N,独轮车各部分如图所示。
(1)在A处用力F抬起独轮车时,独轮车相当于省力杠杆,这是为什么?
(2)运土时抬起独轮车需要的力F是多大?
37、一个容器的质量为 200g,装满水时总质量是 700g,装满某种液体时总质量是 600g, 已知水的密度为 1×103kg/m3,求:
(1)这个容器的容积多少 cm3;
(2)此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kg/m3?
38、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4×10-2米2和10-2米2,甲容器中盛有0.2米的水,乙容器中盛有0.1米高的水。求:
(1)甲容器中水的质量m甲。
(2)乙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p乙。
(3)若从甲容器中抽水至乙容器中,当两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相等时,甲容器中水面下降的高度h甲。
39、在图中画出莎莎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40、如图所示,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虚像。
41、按要求作图:如图所示,请在图甲中画出压缩的弹簧对拇指弹力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