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明五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为18.52cm、18.52cm、18.10cm、18.50cm、18.5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B.18.50cm中最后一位“0”无意义,可以去掉
C.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D.最后结果应记作18.43cm
2、小船划行速度,沿河岸从甲划至乙又返回甲,如果不计船掉头所用的时间,在水流不动时,船往返的时间为t,那么当水的流速为
时,往返的时间为
A.
B.
C.
D.
3、题图为学校附近的禁止鸣笛标志,右图中控制噪声的措施与其相同的是( )
A.道路两边植树
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C.设置隔音墙
D.佩戴隔音耳罩
4、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上要对汽车限速,因为车速越大惯性越大
B.足球踢出后继续向前滚动是因为它受到惯性
C.宇航员在太空中执行任务时由于失重没有惯性
D.所有物体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5、学习了“声现象”后,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人听到声音的响度只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D.公路两旁修建隔音板的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下列事例中,与图所示的标志采取的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商场附近的居民楼安装双层玻璃
B.在高速公路的两旁设置隔音屏
C.在图书馆中禁止大声喧哗
D.机场地勤人员带防噪声耳罩
7、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越大的物体,它的密度就越大
B.体积越小的物体,它的密度就越大
C.密度与物质所处的状态无关
D.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和所处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8、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质量变小了
B.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C.水结冰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大
D.“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密度大于木头的密度
9、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它在第2s内的速度是( )
A.4m/s
B.20m/s
C.10m/s
D.5m/s
10、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镜子
B.人的眼睛
C.发光的水母
D.耀眼的钻石
11、以下是有关声现象的四幅图,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B.倒车雷达上的定位系统主要利用了次声波来传递信息
C.用同样的力吹哨子时向下拉活塞,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D.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12、如图所示,“绳索攀爬”是消防员日常训练中的重要项目之一。某消防员的体重为G,若他从二楼竖直向上匀速攀爬到三楼的过程中受到绳子的摩擦力为f,则( )
A.G可能小于f
B.G一定小于f
C.G可能等于f
D.G一定等于f
13、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60cm
B.40cm
C.20cm
D.10cm
14、2023年3月22日第三十一个“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下面所描述的有关水的吸放热情况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冰雪消融
B.雾绕险峰
C.雨润绿叶
D.严寒苦霜
15、如图,鱼缸底部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过水面照亮挡板上N点,当鱼缸内水面上升高度d后,挡板上M点(图中未画出)被照亮,则M点和N点间的距离( )
A.等于d
B.大于d
C.小于d
D.无法确定
16、如图所示是晓彤骑自行车上学的过程,结合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晓彤在下坡路上骑行的速度是
B.晓彤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C.晓彤在全程中都相对地面是运动的
D.晓彤在上坡时具有机械能
17、如图所示,向两支同样的试管中注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发现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 )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18、盛放在油罐车内的石油产品振荡时可产生静电,容易引起火灾或爆炸,所以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地的铁链,这是利用了铁具有的性质是( )
A.导热性
B.延展性
C.导电性
D.可锻性
19、小桂发现很多食品包装袋设计有“锯齿”形状,如图所示:
①他猜想袋口“锯齿”形状处可减小撕开时用力的大小。
②他先在“锯齿”状处、后在平边处撕开包装袋,比较两次用力大小。
则环节②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做出假设
C.设计和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20、小明用放大镜看物理书上的字,放大镜距离字11cm时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字,放大镜的焦距可能是( )
A.5cm
B.10cm
C.11cm
D.20cm
21、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
22、如图所示表示用温度计测水温的情况,正确的是
A.
B.
C.
D.
23、学校倡议:“保护视力,少用手机,从我做起”。某同学由于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损害了视力。如图所示的是远处物体在他眼睛里成像的光路图,则该同学的眼睛是( )
A.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D.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24、下列关于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由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正在进站的和谐号动车可近似看成做匀速直线运动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通过的路程与它的时间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5、重为10N的木块漂浮在水中,则木块受到的浮力为 ___________N,若用力将木块全部压入水中,则它受到的浮力将 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6、如图所示这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BC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_状态,熔化过程用了___________min。
27、如图,公交车甲和公交车乙从同一车站同时同向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甲车速度为 ______km/h,甲车与乙车的速度之比是 ______,运行5min,乙车行驶的路程是 ______。
28、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图中测得木块的长度为_____cm。
29、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水平面上匀速滑动,如图-10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
30、近几年宁德市经常实施人工降雨、缓解旱情.气象部门用火箭将干冰洒向云层,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__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为小水滴或________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31、雾霾天气——空气中含有较多的细颗粒物。PM2.5表示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细颗粒物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细小颗粒物的形成,人为的因素是各种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其来源包括发电、冶金、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中排放的烟尘以及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细小颗粒物粒径小,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可以长时间、大范围的漫游、悬浮,吸入人体会对呼吸系统、心肺甚至大脑造成伤害。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立方米PM2.5小于10μg(1μg=10-6g)为安全值。
(1)PM2.5在大气中的漫游______(填“是”或“不是”)分子无规则运动;
(2) 某日下午,扬州市出现雾霾天气,空气监测PM2.5为107μg/m3,即相当于100m3空气中细颗粒物的质量为______g,全市笼罩在浮尘中,给出行的市民带来不便。
(3)下列措施中,你认为改善雾霾天气不可行的是______
A. 关闭所有排放烟尘的工厂,不得生产
B. 提倡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少开小汽车
C. 推广使用优质无烟型煤、低硫型
D. 国家加大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的建设
32、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
33、自11月9日周家街道出现疫情以来,我区共有200余名教师勇敢逆行,奔赴抗疫一线。如图所示,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防护服上的这些可爱“大白”的名字,是因为发生______(选填“镜面”“漫”)反射的缘故;在上门核酸检测时,用于扫码的手机镜头属于______(选填“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以“大白”随身携带的采样管为参照物,“大白”是______(选填“运动”“静止”)的;消毒时能闻到消毒液的味道,这属于______(选填“机械”“分子”)运动。
34、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①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②或凝成小冰晶 , 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③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 , 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物态变化的名称.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________ .
(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三项节约用水的措施 ________ .
3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次数 | F1/N | l1/cm | F2/N | l2/cm |
1 | 1 | 8 | 2 | 4 |
2 | 2 | 8 | 1 | 16 |
3 | 2 | 12 | 3 | 8 |
(1)为了方便测量 ,应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调节时若杠杆右端稍低,可只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
(2)小明调节杠杆平衡后,通过加挂钩码分别改变F1和F2,并测出对应的力臂l1和l2,记录了如表中所示的实验数据.小明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小红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小红将图中的F1改用弹簧测力计来拉,实验时改变拉力的 ,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比较拉力的 ,即可证明小红的判断是否正确.
36、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大约需要500s,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求太阳距地球有多远.(写出计算过程)
37、2020年9月1日起,我省高速公路取消单点测速,全面推广区间测速。某高速公路区如果汽车从测速起点先以80km/h的速度行驶12min,再以120km/h的速度通过剩余区间内的路程,求该汽车通过该测速区间的平均速度。
38、如图所示为摄影师拍摄的正在平静的湖面上休息的白天鹅照片,已知湖水的密度是1.0×103kg/m3,g=10N/kg。
(1)假定天鹅的质量是10kg,求天鹅在水面以下的体积;
(2)假定湖水深3m,求湖底每平方米受到的湖水的压力大小。
39、如图所示,请大致画出光线AB从空气射入玻璃,以及再从玻璃射入空气的光路图。
40、画出图中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
41、物体放在斜面上,请做出木块对斜面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