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环节
B.论证环节
C.实验环节
D.计划环节
2、下列关于紫外线与红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餐馆里常用紫外线来消毒杀菌
B.用紫外线照射人体总是有益的
C.红外线可以传递光能,而紫外线不能
D.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鉴别纸币的真伪
3、中华成语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从物理学角度解读也别有生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铁杵成针”,此过程中铁杵的质量减小
B.“秉烛达旦”,蜡烛燃烧时体积减小
C.“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变小
D.“井底之蛙”,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4、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当入射角增大时( )
A.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增大
B.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减小
C.反射角增大,折射角减小
D.反射角减小,折射角增大
5、如图所示,是有关眼睛及其矫正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6、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付费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B.扫码过程中二维码是光源
C.二维码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D.扫描时应将二维码置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7、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v1小于v2
B.听到的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
C.钢轨的长度为
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用的时间为
8、一个瓶子最多装1kg水,用这个瓶子最多能装酒精的质量是( )
A.大于1kg
B.小于1kg
C.等于1kg
D.无法判断
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D.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0、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 )
A.教室门的高度约为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C.一枚鸡蛋质量大约是
D.教室内的温度为
11、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
B.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C.烛焰随着扬声器播放的音乐摇摆,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观察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波形,说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12、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长时间看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图中关于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B.甲为远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C.乙为近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为远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13、以下实验所用科学方法相同的是( )
①利用悬挂的乒乓球观察音叉发声时的振动现象。
②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
③探究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
④探究摆球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长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4、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
C.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15、古筝是我国的传统乐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古筝的声音低婉,能发出悦耳的次声波,十分好听
B.调琴时,绷紧琴弦是为了在演奏时增大声音的响度
C.演奏时,用力拨动琴弦可以改变音调的高低
D.古筝声音温婉柔美,易与其他乐器区分,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16、如图所示是我校初二学生小明和妈妈一起完成的“周末小实验”,在一只空碗底部放一枚硬币,当小明后退到某处时,眼睛刚好看不见硬币,此时妈妈慢慢往碗中倒水,直到小明又能看到硬币,图中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17、在2023年的杭州亚运会赛场上的BGM(背景音乐)火出圈,如比赛场馆里插放的《千年等一回》,观众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就可以判断出是哪位歌手的歌声(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18、有这样的一位科学家,他在研究亚里士多德落体观点的过程中,巧妙设计了斜面实验,被后人誉为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该科学家是( )
A.牛顿
B.哥白尼
C.伽利略
D.爱因斯坦
19、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小孔成像
B.阳光下人的影子
C.手影游戏
D.河水中映出了岸边的树的倒影
20、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包含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
B.湿裤子晾干
C.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
21、如图所示是小阳和小光在大峡谷景区内体验“高空玻璃漂流”的游玩项目。小阳感觉前面的小光纹丝不动,小光感觉自己正顺流而下。小阳和小光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皮艇和玻璃滑道
B.树木和玻璃滑道上的水流
C.地面和树木
D.玻璃滑道和皮艇
22、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能见到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飘动的白云,以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白云中穿行,在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孙悟空
B.平台
C.飘动的白云
D.烟雾
23、下列情景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
A.形影不离
B.坐井观天
C.遮天蔽日
D.镜花水月
24、炎炎夏日,防溺水是重要的暑期校园安全工作之一、在不熟悉的水域,千万不要冒然下水,以免对水的深度估计不足而发生危险。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错觉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25、有人注意到,蝙蝠即使在黑暗中飞翔,也不会碰到任何东西。为了揭开这个迷,外科医生路易斯•朱林做了一个实验:用蜡封住蝙蝠的耳朵,让它在明亮的屋里飞翔,结果蝙蝠到处碰壁。1938年前后,哈佛大学的物理学教授皮尔斯把一个“声波探知器”放在蝙蝠前面,该仪器能把超声波转变为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结果该仪器的里传来了“啪哧,喀嚓 ……”的声音。以上实验说明蝙蝠是利用___________(填“眼睛”或“耳朵”)来感知东西的。我们知道人耳是听不见超声波的,除了超声波,还有__________人耳也听不到。
26、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只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了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凸透镜的焦距f范围为______ 。
27、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由30°增大到35°,则反射角___________(增大/减小)___________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___________度。当反射光线与镜面成60°时,入射角为___________度。
28、如图甲所示,圆柱形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的液体,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A竖直漂浮在液面上,露出液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则圆柱体A的密度为______。将圆柱体A取出(圆柱体A没有吸附液体),液面下降了h(图乙),若将圆柱体A露出液面部分切取后竖直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图丙),它对地面的压强为p。则圆柱体A的底面积SA与容器的底面积S之比为______(用ρ、h、g、p、n符号表示)。
29、(1)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下面的实验仪器:
①图甲中测得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cm;
②图乙中家用寒暑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
(2)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_现象;
(3)如果上题(2)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__________,玻璃片的温度将__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0、窗外风吹树枝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树枝______产生的,有些楼房的窗户玻璃采用双层真空玻璃,这样就听不到风吹树枝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真空______传播声音。
31、如图所示,练功房中,演员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姿势.假设某演员的身高为1.60 m,她离镜面的距离为0.7 m,则她在镜中的像高为________m;若演员远离镜面一些,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2、如图所示,国产高原直升机正在高原试飞。以机内飞行员为参照物,直升机是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直升机从地面上升到4500m的高空用时90s,则它升空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33、如图,是某实验小组燃放的孔明灯。孔明灯加速上升时,灯罩内的气体密度________灯罩外的空气密度,此时灯受到的浮力_________自身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注意:请不要在多草木树木的地方、加油站、油库等易燃物附近进行燃放孔明灯。
34、如图所示是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训练时舰载飞机飞行的图片,当飞机飞离航母后,航母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______,在起飞上升过程中,飞机的重力势能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5、课外,小明用吸管和铁丝制作了一个简易密度计:
(1)取一根长度为20cm、横截面积为0.4cm2的饮料吸管,将一些细铁丝从吸管的下端塞入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将吸管的___________(选填“上端”或“下端”)封起来,用天平测出其总质量为4g;
(2)使其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在吸管上标出液而的位置,测量出该位置到吸管下端的距离,即吸管浸入液体中的深度h,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补全数据:当ρ=1.0 g/m3时。浸入液体中的深度h=________cm;
液体密度 | …… | 0.8 | 0.9 | 1.0 | 1.1 | …… |
浸入的深度h/cm | …… | 12.5 | 11.1 |
| 9.1 | …… |
(3)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吸管上标出对应的密度刻度线,这些刻度线是__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4)理论上,该简易密度计能测量的最小密度是_________kg/m3;
(5)若想使简易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更大一些,从而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他可以_______(选填“换用更细的吸管”或“换用更粗的吸管”)。
36、小宇一次测量血压,测得舒张压是,问此舒张压值大约是多少帕斯卡?(
)(注意:本题要有计算过程)
37、小吴同学将一水杯装水后放在冰箱冷冻室,当结满冰时,冰面正好与杯口相平,此时杯与冰的总质量为24g;当冰全部融化后,需向杯中加2mL水,水面正好与杯口相平,已知:ρ冰=0.9g/cm3;ρ水=1g/cm3。试求:
(1)杯的质量为多少g;
(2)杯的容积为多少cm3。
38、小明测圆柱体底面周长时,先将圆柱体底部用纸条裹紧,用针在重叠处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进行测量,如图所示,问该圆柱体底面的半径为多少厘米?
39、请将图中凹透镜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40、如图,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两个长方体 A 和 B,A 和 B 的表面也是粗糙的,用力 F 拉着长方体B,使 AB 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长方体 A 的受力示意图。
41、在图中完成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